2025年1月7日,全病程管理服务平台微脉宣布,已完成2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本轮新增投资方为信银投资、求是资本、浙江余杭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德清县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嘉兴市南湖股权投资基金,老股东源码资本、千骥资本、元璟资本继续追投。
其中,元璟资本、源码资本从天使轮到本轮,已连续多次投资微脉。
过去一两年来,与多个行业境况相似,大健康领域一级市场投资放缓,投资人对项目优中择优,出手更谨慎、投资规模更保守。医疗健康服务企业中,亿元级融资并不多见。此次微脉获得2亿元融资,既是大健康行业2025新年以来的重磅喜讯,又充分展现了微脉的中国特色管理式医疗备受市场认可。
成立9年以来,微脉已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式医疗健康组织(C-MCO),本轮融资将用于这一模式中各病种管理方案及AI领域的持续研发,并进一步在健康服务性消费市场深耕。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日均诊疗总量已达2055万人次。在传统的医疗健康服务中,无论是体检、门诊、住院还是手术,患者与医院间的连结主要集中在院内。然而,大量患者的实际需求并非仅限于此,其对离院后的康复指导、用药管理、健康宣教、营养干预以及突发状况救助、复诊安排、远程监测、创口护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需求迫切。
微脉以此出发,通过“技术+运营+管理”,联合医院打造没有院墙的智慧医院,向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微脉赋能医院建立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体系
截至2024年,微脉服务已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上线280余座城市,合作医院超2500家,累计服务人次超10亿,20万名医生在微脉上提供20000余种医疗健康服务SKU。其中,微脉与500多家医院深度合作,全病程管理业务覆盖30多个专科、1000多个管理路径,服务了300多万人次。
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在一些特定人群中尤为迫切,如妇幼人群。从备孕、怀孕、生产到产后康复、新生儿和幼儿生长发育,这一系列阶段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具有高度关联性,而这些服务通常分散在医院的妇科、产科、妇女保健科、新生儿科、儿科等科室;同时,除了产检、生产、儿保检查在院内进行之外,大多数健康干预都在院外。因此,妇幼人群对不同阶段的、院内院外连续性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突出。
对此,微脉联合医院,将医院生殖科、产科、妇科、产后康复科、儿保科、儿科、营养科等科室串联,构建覆盖了妇幼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妇幼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是微脉涉足最早、服务人群最多、服务能力最强的标杆项目。
该方案已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全国各地500多家医院落地,大幅拓宽了妇幼健康服务边界,强化医疗服务连续性,并成功促进多科室间服务转介效率提升至40%。
近年来大众对体检越来越重视,全国体检人次数逐年增长,而体检与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往往处于脱节状态。针对这一现状,
微脉将管理关口前移,从诊后管理延伸至体检管理,对体检人群建立全息健康档案,制定标签并根据标签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实现检前、检中和检后的闭环管理服务。
为了进一步将健康管理服务前移至预防环节,在信息化及AI技术支撑下,2024年,微脉与台州恩泽医疗集团联合推出了全国首个公立医院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以医院原有的呼叫中心和互联网医学中心为基础建立,探索多部门协作、整合各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由“医护人员+个案管理师+健康管家”团队联合,为会员提供贯穿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的服务。
恩泽健康会员中心揭牌
拆解微脉的业务模式、服务内容和技术能力可以发现,为了更精准地满足大众对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公司已经建立起合作模式、团队组建、服务内容、AI应用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实体医疗机构是服务供给的主要力量。
微脉选择以医院为切入口,找准了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源头;并与医院深度合作构建服务模式,保障服务专业度,赢得大众的充分信任。
微脉与医院合作共建的互联网+全病程管理中心
当前,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正在持续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建立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在此过程中,医院也在探索将服务环节向诊前预防、诊后管理延伸,将服务场景从院内向院外拓展。不过,医院人力有限,需要社会力量的辅助。因此,
微脉与医院的合作模式还能同时帮助医院丰富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范围、改善就医体验。
现实条件里,患者对医疗健康的疑惑并不完全围绕专科或疾病提出,而是根据自身症状、健康状况或生活需求提出,这可能涉及多个专科,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解答或干预。
不过,在以往的服务体系中,各学科医护人员都分布在不同科室;在部分领域,专业人员甚至各自在院内和院外,如心理健康服务,精神科医生在院内,心理咨询师通常在院外。
为了确保对患者的有效管理,微脉采取“多师共管”模式,
组建起包括专科医生、全科医生、个案管理师、健康管家、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在内的团队,实现人员、资源、信息、服务的联通,围绕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干预。
由于个体之间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健康服务需求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用户,因为不同时期所处的状态不同,相应的健康需求也不同。因此,
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并非只是将专业人员或服务内容串联起来,还需形成个性化、动态化的服务机制。
上述服务机制一直是微脉坚持的原则。
首先,微脉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全息健康档案,在患者离院时,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疾病严重程度等个体特点,结合全病程管理平台提供的标准化疾病管理路径,形成个性化管理方案。
微脉全病程管理架构
在后续健康监测和管理过程中,平台可动态调整管理方案。例如,平台根据在管用户的提问、提交的图片等信息进行自动数据分析,动态更新健康档案,智能推送医院专科咨询链接或管理服务,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健康管理。
过去,就医时“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现象普遍。如今,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推进,排队的问题大大改善,但“看病三分钟”仍是难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医疗资源,尤其是医生资源有限。随着大众对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浮现和增长,医生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资源更加稀缺。
无论对医院还是对微脉这样的合作方来说,都必须提升效率,放大有限资源的服务效能。
近几年里,微脉已持续将大模型、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全病程管理,为服务提质增效
。2023年,微脉发布了国内首个健康管理大语言模型careGPT,后续又在此基础上推出健康管理智能体CareAI。
微脉的多种AI智能体
以CareAI为例,它不仅可根据与患者的交流内容分析,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形态的健康建议,还能辅助健管师设计全病程管理方案、维护用户标签和健康档案,并支持医院、科室和医生进行临床数据研究的智能分析。
据了解,以往一个个案管理师同时期可管理50-70人,在AI技术辅助下,这一数字跃升至约500名患者。此外,CareAI迭代至2.0版并投入医院场景应用后,高效解答用户咨询总计超10万人次,为医院节省时间成本共计31200小时,提升了医护40%工作效率。
近期,互联网医疗领域IPO、大额融资的好消息不断。资本寒冬下,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长期价值始终存在。只不过,业内各家公司因为初始起点、优势资源、发展路径选择等的不同,演化出不同的业务模式,在医、药、护、险、管等细分领域各有侧重。
对微脉来说,基于全病程管理服务的差异化业务模式也已进一步清晰和确定。同时,
微脉不局限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更将目光放在更广阔的健康服务性消费市场。
当前,健康消费的红利期已然来临。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8月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提出,健康消费有着从“选择性消费”向“健康刚需”方向演变的趋势。2024年,国家统计局在多次数据统计中提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变化,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日渐成为消费新热点。
同时,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包括健康消费在内的新型消费培育和升级。
202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培育壮大包括健康消费在内的新型消费,例如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
近日召开的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助力促消费、稳增长、增后劲,积极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两重”“两新”工作,提高医疗卫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发展健康产品、治未病和特需医疗等消费。
此外,科技创新和迭代丰富了健康消费的供给,技术赋能覆盖了预约挂号、院内就诊、健康咨询和在线问诊、线上购药、健康管理的全流程。
按消费内容来看,健康消费包括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其中健康产品的消费模式已相对成熟。
在大众健康消费理念持续升级的过程中,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病患病率增长带来的健康服务需求增长,以及科技驱动的健康服务供给丰富,健康服务性消费成为新兴市场,前景广阔。
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微脉在资本持续助力下,随着病种管理方案和AI应用范围的扩大,二者融合应用程度加深,C-MCO服务赋能更多医院、服务好更多患者,其发展前景更加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