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堂
育儿微门户,被上海市科协评为“2015十大科普公众号”。由中西合璧亲子专家妈咪Jane创建,汇聚全国百位专家,服务孕产-10岁家庭,提供养、护、教国际化育儿新视野。有宝宝爱听的原创故事电台,为您的育儿问题支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中产孩子说自己童年不幸,是矫情吗? ·  昨天  
常青藤爸爸  ·  嗨购双11,秒杀9.9元!好课年末大清仓,会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堂

父亲离开了我和母亲,娶了一个离异女人,我还敢快乐吗?

父母堂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9-26 08:00

正文



赖佩霞,曾为中国台湾知名歌手与主持人,因特殊的父母关系而在童年生活坎坷,在结束了第一段长达八年的婚姻后,她开始学习静心并投身身心灵成长课程。下面这段TED演讲中她提到原生家庭对她第一段失败婚姻的各种影响。

↓↓↓


我的父亲娶了一个

离异的女人


我来自单亲家庭,20 岁之前从没见过父亲。关于父亲的一切, 都是母亲告诉我的。我父亲是美国人,1962 年,21 岁的他随美军来到中国的台湾,不久后,与当时在美籍将军家当保姆的母亲相识、相恋。1963 年初,母亲怀孕4 个月时,父亲被派赴越。再之后,他回到美国,娶了一个带着3个孩子的离异妇女。母亲来自小镇,读书不多,这段感情创伤和此前初恋的失败,让她认定男人是不可靠的,幸福的婚姻更是镜花水月。


像很多独自抚养孩子的单亲妈妈一样,我的母亲敏感、多疑,充满哀伤。在我出生后,她生活的所有动力都来自于我,也把所有的不如意都一股脑儿地倾倒给了我。我4岁的时候,母亲结束了一段恋情。看着她蒙在被子里暗自饮泣,我问她怎么了,母亲说男方不喜欢她有小孩。之后,只要看到母亲心情不好或流泪,我便总觉得是自己的存在惹的祸。


如果你的妈妈充满哀伤,你敢快乐吗?如果你的妈妈认为,假如没有生下你就不至于活得这么艰辛,你还敢像其他孩子那样,跟妈妈撒娇、委屈了放声大哭吗?



因为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是最贴近的,当妈妈不快乐的时候,孩子往往只能默默承受。我受了什么伤,无人可以倾诉。因为怕母亲知道我受伤后会更难过。所以很多的委屈,我就这么吞下来了……后来母亲终于再婚。继父大母亲21 岁,对母亲和我都很好。但母亲却没有如我想象中那样变得快乐。母亲总是抱怨:“要不是因为你,我才不会嫁给这个男人!”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心情又一下子跌到谷底。


25 岁那年,我走进了第一段婚姻。但是,母亲对我的影响根深蒂固,在那段婚姻里,我也会抱怨、指责,就像当年母亲对待我一样。而我那时的丈夫同样来自单亲家庭,父母早年离异,和我一样,丈夫也不懂得如何去对待亲密关系。

两个对亲密关系都很陌生的人,这段婚姻的结局可想而知。 1996 年,我选择了离婚,独自带着5 岁和1 岁的两个女儿离开。离婚的力量,来自于我做了母亲。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没有力气再扮演丈夫的妈妈去完全地照顾他,所以选择了离开。


我看到过不少人口中说着爱孩子,但却在众目睽睽下骂他们“没用”“丢脸”。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都缺少好的模范与榜样。充满抱怨的人生,无趣、痛苦又没有希望,我想要摆脱,做一个快乐的女儿,更要做女儿们的快乐榜样。我也希望天下所有父母都能早日觉知:你是孩子的天、孩子的地、孩子的世界,所以要善用善意、善心和善行。没有任何事情比善待自己的子女更神圣、更有价值,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弱势的群体。

我骂你其实与你无关

是因为情绪管理不好


离婚后的我,和几个女性朋友住在了一起。从那时起,我大量减少演艺工作,开始系统地接触、研究心理学,美国著名心理专家西恩的《失落的幸福经典》,对我影响深远。在这本书里,作者说:




人生并不是一个辛苦的奋斗历程,而是一场轻松的游戏;如果能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只想象美好的事物,并正确地运用言语的力量,每个‘正当的内心渴望’都会在生活中实现。





如何实现身为一个母亲单纯爱孩子的“正当内心渴望”?如何做到爱就是单纯地爱,而不是以责骂、抱怨的方式去“爱”?为何有的人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我想要一一找到答案。


有一天,我发现一个美国朋友因为孩子大声嚷嚷,狠狠地责骂并惩罚了孩子。但是很快,这位朋友就对孩子道歉:“对不起宝贝,我刚才骂你,不是因为你大声说话,而是因为我工作出了点问题,是我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过得不开心,满心抱怨,或者负面情绪没有控制住,就会殃及孩子。每个人都会有坏情绪,我们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不开心,将情绪宣泄到孩子身上,但事后,却总会冠以“我这么做是爱你,为你好”的借口。


所有父母都应该明确的就是:我骂你,跟你无关,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情绪管理不好,我们没有付出爱而是一直躲在爱的后面。还有一些父母的“不快乐”,其实是源于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不自信和自责。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见了太多这样的家长。


那些打骂孩子的行为背后,父母的不开心其实是源于对自己现状的恐慌、对伴侣的不满或无法得到家人的重视。而所有的这些,都是成人自己的人生课题,不能转嫁、迁怒到孩子身上。


那么,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做,才不会把坏情绪“传染”给孩子呢?


1

首先要做到的是“口不出恶言”。口不出恶言就是不骂孩子,不对孩子说难听的话。两个女儿非常小的时候,我就告诉她们:“见到妈妈发脾气时,赶快跑!不要成为我情绪的受害者。”所以她们只要看到我不说话了,表情不对劲了,就会赶紧跑掉。对那些没有做到口不出恶言的父母,我的建议是,事后向孩子道歉,告诉他们,自己这么做不是因为他们的原因,而是因为自己有情绪,然后请求他们的理解和原谅。


2

但口不出恶言、道歉,还只是浅层次的情绪管理。真的要做到情绪管理,让孩子感受到爱并生活得快乐,我们要做的,还是要先让自己快乐起来。

让自己快乐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这个道理,是我现在的丈夫谢志鸿告诉我的。丈夫的原生家庭中,一家人都相 亲相爱,也让我对“爱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丈夫60 多岁了, 但依然保持着20 多岁的好身材。因为他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经过战乱、饥荒后才存活下来,所以他的生命得来不易,一定要好好爱护。一个总是好好管理自己的身材和身体的人,就具备了让自己快乐的最基本要素。

让自己快乐的第二步,是拥有快乐的能力。对我和我见过的很多快乐父母来说,让自己快乐的能力,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惧怕改变和创新。现在的我身兼多重身份,我最喜欢的工作是心理咨询,偶尔也会去拍戏、演舞台剧和音乐剧。我很喜欢挑战新事物,在不断开发自己、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乐此不疲。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后,我们还得转过头去,从“心”开始,面对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与父母和解。

没有哪一个人怨恨父母

还能过得幸福快乐


20 岁那年,我第一次见到了父亲。之前,我曾多次幻想,见到爸爸时,一定要过去甩他两巴掌,然后大声告诉他:“你看,没有你我也过得很好!”我觉得唯有这样,才能替妈妈出气。但是真的见到了父亲后,委屈、失落和遗憾齐齐浮上心头。原来对父亲怨恨的背后,是深深的爱。


我相信很多做子女的,都有替妈妈出一口气的想法。但那些其实都是脑子里的,或者说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父亲的形象,这让我们一直对他充满敌意。我见到的父亲,其实是孝顺父母、疼爱孩子的好男人,他高大英俊、温文尔雅。更重要的是,我能从他见到我的欣喜表情里,从他一遍遍夸赞我漂亮、有才华的言语里,看出他是真的爱我,他也曾经爱过母亲。他不是母亲口中的那个没良心的男人,至少我见到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不负责任的男人。所以我选择坐下来和父亲好好沟通,而不是口出恶言伤害他。


我了解到,父亲当年之所以抛弃我和母亲,其实有着不得已的原因。父亲是家中的独子,家中有需要他照顾的父母。他出生在美国中南部的一个偏远小镇,时隔多年,那里的人们依然对外来种族有着很大的偏见。我可以想象当年父亲之所以没有带我和母亲回到美国,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母亲陪着我从美国洛杉矶一路开车到了中南部父亲的家乡,即便这个时候父亲身旁站着另一个女人和他们的孩子,母亲依然表现得很有风度,回家的途中,我夸赞母亲表现得很好。母亲说:“其实你表现得更好,妈妈爱你,不想给你丢脸。”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潸然泪下。看来时过境迁,母亲已经放下了对父亲的恨意,她不想再过那种满是抱怨和指责的生活了。这个过程很长,但母亲做到了。


那一刻,我对母亲有了全新的认识。是的,父母本来就不可能完美。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为了求生存,无法兼顾孩子的心理需求。爱的表达流于匮乏、冷淡或草率,是不争的事实。我很感谢母亲陪伴我一起去见父亲,这次见面带来的不是持续的抱怨和指责,而是原谅、释然和放下所有的恨和怨。


 1998 年,我刚走入第二段婚姻不久,母亲患肝癌离世。母亲离世前,我的丈夫向病榻前的母亲承诺:一定会照顾好我和我的两个女儿。母亲对我说:“我很快乐!”她的这句话,让我第一次觉得,我是一个很棒的女儿,而母亲的这一生,也算是圆满了,因为她是带着笑容离开这个世界的。


母亲去世后,我和父亲的联系更为紧密。虽然心里面有些结,但是我选择慢慢和父亲谈,我让他知道我的哀伤、遗憾还有我对父爱的渴望。我和父亲的关系越来越好,每年至少有一次,我会带着孩子去美国看望父亲,父亲有时也会来看望我。父女俩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充满欢笑,聊到母亲时,也都是甜蜜回忆。我很庆幸地看到,其实父母对子女抱怨、指责和谩骂的背后,都是无可替代的深深的爱。


即使今天我已经拥有丈夫与孩子的爱,有朋友、学生、老师、读者和歌迷的爱,但母亲那句“这世上没有其他人要你”,还是会时不时地在我脑中打转,特别是当我遇到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


在很深很深的潜意识里,我依然会感受到那句话的存在。因为受过的伤,总会留下伤疤。但不要紧,我们要正视疤痕,然后努力疗愈。当母亲曾经带给我们的不快乐袭来时,请把它摊到阳光下,跟事实对比,然后告诉自己:这些与自己无关,都已经过去了。


认知自己有价值、有人爱、值得爱,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条漫长的寻找之路,有人走过人漫长的一生却从来不曾相信。但所幸我历经漫长曲折,最终却迎来了如今幸福的生活。



本文摘选自新书《这样做父母就对了》,已获作者及中信出版集团授权,父母堂(微信ID:askjane)原创发表。

【父母堂】

每天送一本亲子共读好书

本文选自

《这样做父母就对了》

作者:刘萍主编  李中莹、武志红、张怡筠、赖佩霞等口述

定价:38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会在浩瀚的书海中注意到这本书,你一定也是为人父母者,带着一些对亲子教育的困惑与期待而来: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要不要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自己的教育观念与家里的老人有冲突,怎么办?你可能对此感到迷茫,甚至焦虑。好在,有这样一群资深心理学专家,他们有专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做更好的父母,如何给孩子更好的爱。


留言送好礼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截止周三(9月27日)12:00,评论获赞前5名中挑选1位幸运者送出好书:《这样做父母就对了》。父母堂还为每日积极留言互动的用户增设额外福利,感兴趣的麻麻立即添加小助手(微信号:fmtang2014),备注:宝妈交流!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