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众号“一本正经说历史"(微信ID:ybzjlishi)授权转载。
常看古装剧,肯定对称呼官员为“大人”这种场景并不陌生。要说这国产的古装剧里也确实不够严谨,不管哪个朝代的官员,上来就称呼“XX大人”,要真是穿越回去,对着包拯、狄仁杰的这么称呼,估计立马就被打出去了。
大人——这个词语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称呼官员的呢?而在这之前它到底是什么含义呢?
展护卫整天叫的这个“大人” 知道含义后再看会觉得十分别扭
大人称谓始见于《易经》。《易经·革卦》九五爻辞:“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在这里,大人为王者之称。“大人”是与“小人”对称的。《广雅·释诂》说:“道、天、地、王、皇……,大也。”王念孙《疏证》引《老子》、《尸子》等文献,指出天、帝、皇、王、后、辟、君、公皆有大之义。王者与道、天、地同为“域中四大”,权势大、功德大,故称之为大人。
大人称谓与君子称谓相类似,即最初是一个德、位双兼的称谓,后来逐渐演化为道德范畴。大人称谓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位尊、德高、功大等文化意义,在众多的君主称谓中着重标示帝王功德。
《诗·小雅·斯干》中有记载说,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朱熹《诗经集注》:“大人,太卜之属,占梦之官也。”可知,先秦时期占梦的官员也被称为“大人”。
《论语卷八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所谓“大人”,其地位应当高于“圣人”,也就是说除了与“圣人”一样要有德行外,还要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才能称为“大人”。可见《论语》中的“大人”与《易经》中的“大人”意思相同。
简单来说,先秦时期,“大人”一词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占梦的官员,二是指品德高尚且身居高位之人。
而在秦汉以后,宋代及之前的正史中“大人”一词多是指少数民族首领,或少数民族政权中的官员,其次是对父母的尊称,其余还有很多是对《易经》卦爻辞的引用。
例如,《东观汉记》卷十中有:“耿嵩,字文都,钜鹿人。履清高之节,髫童介然特立,不随于俗,乡党大人莫不敬异之。”这里的大人指的是地方豪强。《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记载:“铁伐寻为契丹所杀,国人复立登注为主,仍为其大人阿富提等所杀,国人复立库提为主。”这里的大人就是指的少数民族首领。《后汉书》卷八六·列传第七六又有“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这里指的就是成人。
不过元以前,对于大人最多的用法就是称呼父母。宋代费衮《梁溪漫志》及庄绰《鸡肋编》载:“世惟子称父为大人,若施之于他,则众骇笑之矣。”可知自秦汉直到南宋,“大人”的用法虽多,但在汉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大人”主要还是用以敬称父母。
所以说,展护卫叫包拯为“包大人”其实就有点像在称呼“包老爸”一样。事实上,据清代考据学家赵翼《陔余丛考》所载:“考唐宋以来,仕宦相呼敌以下或称字,尊长称丈,公卿贵官则称其官位。”
元代以降,除指代天子和地方豪强的义项外,“大人”在宋以前的用法基本被继承下来,同时“大人”在元代逐渐开始有了对官员称呼的苗头。《关汉卿戏曲集》中的《窦娥冤》里有一段是:“小人是原告张驴儿的便是,告媳妇儿合毒药药死俺老子,望大人与孩儿做主。”在民间的故事里,对于官员老百姓开始私底下称呼大人了。
窦娥冤 小人书
《明史》卷一五四列传第四二中也有:“兵部侍郎徐琦使安南回,福与相见石城门外。或指福问安南来者曰:‘汝识此大人否? ’”这里的大人也有指代官员的意思了。
“大人”对少数民族领袖的称呼这一用法自元代开始逐渐减少,至明清时期基本已经消失,另一方面,社会上仍然会保留着对父母称呼“大人”的习惯。
据清代赵翼《陔余丛考》载:“惟近侍称大人,因而后世相沿,京朝官亦称之,如徐以尚书称大人也。京朝官称大人,因而京官出使于外者,亦皆以大人称之,如巡按称先生大人是也。因而遂为贵官之隆称,于是督抚亦称之。此又近日京官、外官位高者皆称大人之所自也。”可见“大人”作为对官员的敬称,最早是从尊称宫廷中的太监开始,其后该称谓的适用范围逐渐推广,到了元代开始逐步成为一种对官员的称呼,并且这一用法在清代后得到广泛使用。
清代之前虽然已经有称呼官员大人的叫法,但是并不普遍,有些人还不予承认。王应奎《柳南随笔》中说道:“称谓亦随时为重轻。如‘大人’之称至尊也,而在前明时则不以为重。有嘉定县丞李玉森呼直指为‘大人’,直指怒,玉森抗言‘大人’之名美而未易践,若不典之称。丞虽至卑亦能得此于下隶,不足重也。直指乃改容礼之。又吾邦夏玉麟垂髫时呼县令为‘大人’,令不悦,命历数书册中“大人”,以百为率。玉麟对以孔门二贤,云台二十八将,令乃笑而遣之。今数十年来内而大小九卿,外而司道以上。无小以此为称。”
也就是说,元明时期,大人这个称呼并不正式,也不怎么尊重,说错了还容易惹得对方不高兴。
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八辑中记载说,清代雍正以后“文职内而六部、大小九卿、翰林院侍讲以上、詹事府赞善以上,外而督、抚、藩、臬、运、道,武职都统、副都统、口外大臣及绿营提督、总兵皆称大人。”而光绪之后知府有加至二品、三品职衔者,无不“大人”矣。
在清代,“大人”可以直接称呼,也可以附加限定词来称呼,如藩台大人、制台大人、统领大人、道台大人、提督大人、军门大人、青天大人、老伯大人、尊大人、令兄大人等。
《清稗类钞·称谓类·大老爷老爷》有记载:“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称老爹而已。乾隆时,内而九卿,外而司道以上,俱称大老爷。自知府至知县,亦称大老爷。咸、同以降,至光、宣间,知府无加衔者,以至知县,皆称大老爷。”
称呼和珅为“大人”严谨点来说也不能是完全准确,多数官员还是会直接称呼和珅的官衔,但至少比起唐宋时的“大人”更顺眼一点
到了清中后期,“大人”和“老爷”这两个称谓,都用来称呼官员,所不同的是二者有级别的差异。
“大人”为知府以上高级官员的称谓,而“老爷”为县以下级别官员的称谓,正县品则称“大老爷”。《官场现形记》中有“府大人、县里老爷不统通都是官吗?还要升到那里去”一句话,是对这两个称谓最好的区别。
“大人”这个词发展到晚清时,基本就没什么等级可言了,甚至一些地方小官也都会被老百姓称呼大人,这个词汇的使用开始泛滥起来。所以说,在一些元明前的电视剧中,“XX大人”的叫法,还真是个不小的错误。
参考资料:
《从古代文献看“大人”词义的历时演变》朱孟臻;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沈云龙;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称谓分期研究 社会语言学新探》孙剑艺,果娜,李杰等
侯亮平唱了三次的《智斗》背后有哪些真实历史:胡传魁、阿庆嫂有没有原型?刁德一到底姓蒋还是姓汪?
《人民的名义》开播以来,侯亮平唱了三次《沙家浜·智斗》,阿庆嫂到底怎么不寻常?刁德一到底姓蒋还是姓汪?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