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杜月笙善于识人于微末,曾与一个赌徒结拜,6年 ... ·  2 天前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昨天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这种纳木错,千万别错过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古埃及历史文明考察报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刚刚,河南省会“变大”了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地理 历史  · 2024-11-18 20: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郑州城市发展的历程,包括其历史背景、城市规划、功能区扩展以及行政区域的变动等。从古代的古都到现在的大都市,郑州经历了多次变化和发展阶段,成为城市化的典型样本。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历史背景

郑州作为古都的历史背景,如早期文明中心、古都洛阳的陪都等。

关键观点2: 城市规划

描述郑州的城市规划历程,包括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变化。

关键观点3: 功能区扩展

介绍郑州的功能区扩展,如高新区、经开区、郑东新区和航空港区的建立和发展。

关键观点4: 行政区域变动

描述郑州行政区域的变动,包括近年来中牟新区的设立以及行政区划的调整等。

关键观点5: 城市发展

分析郑州作为城市化发展典型样本的特点,以及其在不同阶段的见证和发展。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河南省会变大了


文字:郑子蒙

校稿:辜汉膺 / 编辑:果果


河南 ,天地之中,九州之豫,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书写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


在历史长河中,河南地区的行政中心主要是洛阳与开封相继坐庄,两座毫无争议的古都,各领风骚。这种局面,直到现代才被打破。 破局者 ,是 夹在汴洛之间的郑州


在上古史早期

郑州地区也是一大文明中心


今年11月16日, 中牟新区揭牌仪式正式举行 。中牟新区管委会、党工委的挂牌位置,就位于中牟县的“四大班子”。


作为功能区, 中牟新区主要承担经济发展职能 ,管辖范围几乎为中牟县域 (中牟县的少部分区域不属于中牟新区管辖范围) ,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由中牟县负责,行政区划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次新设中牟新区, 行政区划不存在调整 。但从郑州市实际管理的功能区角度出发,作为目前郑州市的唯一属县——中牟县,随着中牟新区的设立,郑州已经进入了 实际意义上的“无县市”!


从成为省会,到中牟新区。郑州城市发展,经历了怎样的一番变化?



省会带来的“西郊”与“行政区”


自3600年前商朝都亳以来,郑州的城址一直在商代城墙所围区域。历经各朝各代硝烟战火,城墙虽有修补,但 郑州主城的核心位置 却始终没变。


郑州商城遗址

也是郑州千年以来的历史名片

(底图:Google maps)▼


1904年, 卢汉铁路郑州车站 始建于老城西门外,两年后该线全线竣工通车。由此开始, 商埠开通、近代工业起步 ,铁路把郑州的发展拉进了快车道。


卢汉铁路在正式通车后更名为京汉铁路

进入民国时期又更名为平汉铁路

如今是京广铁路京汉段的前身


纠正一个错误:郑州并不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在有火车之前,郑州早已有城,何谈拉过来?

郑州的情况与石家庄、蚌埠、鹰潭等完全不同

倒是可以说郑州是铁路拉来的 省会

(1923年的郑州火车站,图:wiki)▼


而郑州城的再次 大幅扩容 ,则是始于上世纪50年代“ 省会迁郑 ”前后。


1952年8月,河南将省会迁址事宜提交决策层,报告写道:“鉴于河南省会在开封市,位置偏于全省东部,指导全省工作多方不便; 郑州市则为中原交通枢纽,为全省经济中心,将来发展前景尤大 ,如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均甚便利,对该市发展也大有裨益……”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会正式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升格为省会的同时,也成为 中国十五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 工业建设 迅速崛起。


郑州正是借此东风,依靠 地理 区位 政策 等优势, 越变越大,越来越强


郑州,中原大地上的后起之秀

(图:壹图网)▼


早在50年代初,苏联专家便为郑州设计了一套城市规划:以 火车站 为大门,以 人民路 为中轴线 向东北 发展。这个规划在当时已付诸实践。


五十年代的人民路与二七广场


然而,中国人习惯棋盘式城市,城市设计要尊重历史文化传统、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气候地理条件,而苏联专家提出的 斜路网建议 与此相冲突。


1935年的莫斯科地图

苏联专家的规划图看起来很美观

但实际用起来街道都得是斜的

(图:wiki)▼


当时的河南及郑州的主政者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集思广益,最终修改了郑州建设规划,大部分主干道按照 正南北、正东西走向规划 ,并提出要建设 以工业、交通为主 的省会城市。


1955年的郑州市规划总图

以火车站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发展

(图:王怀民)▼


考虑到地质、气候条件,京广铁路以西土质好、地下水位低,适合建设大型建筑,城市发展要 以向西 为主。


从1953年开始,京广铁路西侧的原野上展开了 大规模的工业基建 。五大棉纺厂、二砂、郑煤机、电缆厂、水工机械厂等 大型骨干国有企业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国棉一厂下班的工人 图:张翼飞)▼


工业企业外,在 西部新城 扎根发芽的还有市级机关和科教文卫等 事业单位 。郑州市政府从老城的历代衙署旧址西迁,郑州大学也在此着手征地建校。


老郑州人管市政楼叫“七层大楼”

是当时郑州最高的建筑

(1980年代初 图:刘予平)▼


对于现在的老郑州人而言,更喜欢把当年的西部新城称之为“ 西郊 ”,它不仅指京广铁路以西的一个模糊地域范围,还代表了一种文化符号,体现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 工业生态 ,反映出机关、工厂大院生活的 市井百态 ,以及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的 交流融合


1982年,市民骑自行车经过中原路地下道去西郊上班


如今的国棉三厂社区与家属院

保留着一代老郑州人的珍贵回忆

(底图:Google maps)▼


“省会”带给郑州的,自然少不了省级行政、文化中心的 城市功能 。西部新城蓬勃发展的同时,在郑州老城 北侧 ,规划建设了 省级行政区 文教区


1982年至1984年编制的《郑州市区总体规划示意图》

(图:王怀民)▼


省委、省政府、各厅局机关分布在金水大道南北两侧,黄河水利委员会也开始 在郑州办公 。配套的省级科教、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也 从开封迁至郑州


而老郑州人,习惯上把经纬路这一片儿称之为“行政区”。新增的“ 西郊 ”与“ 行政区 ”,便是现当代郑州的 第一次大扩容


郑州上世纪70年代的卫星图

这座作为省会的城市已经初具规模

(图:USGS)▼


经纬路的上一棵棵茂密繁盛的法国梧桐

使郑州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绿城”的印象

(底图:Google maps)▼



从高新区到航空港区


就中国现当代城市化的进程而言,城市框架的拉大,除了逐渐延伸至环线边缘地带,更大程度上,还是要 靠新区建设


1988年,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启动筹建。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是河南省的第一个开发区

(图:高新区委宣传部)


1991年3月,包括郑州高新区在内的 26家国家级高新区 批准成立。


郑州高新 位于郑州西北方向,当时从地图上看,更像是三环外的一块 飞地


1995年至2010年郑州总规中高新区所在

(图:王怀民)▼


一批 高新企业的入驻 ,给郑州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而2000年后,郑州大学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新校区 的建成投用,又给高新区带来人流与活力。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

郑州高新区已成为中部颇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国家大学科技园 图:图虫创意)▼


另一块飞地是位于 老城东南的经开区 ,1993年4月,郑州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0年2月获批国家级) 。同时坐拥国家级高新区与经开区,也是 中国特色大城市开发区 建设的标准配置。


郑州经开区所在


中原福塔,郑州经开区的地标建筑

(图:图虫创意)▼


而如今提起郑州的新区,名头最响亮的,当属“ 郑东新区 ”。


世纪之初的郑州,开始布局新战略。2000年6月,河南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01年8月,郑东新区开始对外征集方案。在2002年12月举办的世界建筑师联盟年会上,黑川纪章的郑东新区概念规划荣获中国首个“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


黑川纪章在郑东新区的设计图纸前

(图:丁友明)▼


郑东新区所在及规划示意

(底图:Google maps)▼


环形的路网、带状的运河与点睛的人工湖,让郑州耳目一新。从 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 上来说, 郑东新区无疑是成功的 。这种成功也缘于紧邻老城,能与老城功能互补、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建成的郑东新区,颇具现代范

远处是标志性的“玉米楼”

横屏 观看,图:图虫创意)▼


郑州最新的新区,是 航空港区 。2013年3月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立,规划面积415平方千米,规划人口260万。


航空港区是第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地处郑州、开封、许昌三角都市区重心

(航空港经济试验区规划示意)

(底图:Google maps)▼


郑州航空港区 级别不低 ,是 正厅级单位 ,比郑州其他新区级别都高; 定位也不低 ,要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 现代产业基地 、中国内陆地区 对外开放 重要门户 、现代航空都市、中国 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郑州十分重视航空港区的发展规划

有意将未来的中心城区打造成“主城区+航空港区”的格局

(港区境内的新郑机场 图:图虫创意)▼


曾有人断言,郑州和港区不是主副,而是 双核 ,郑州和河南的未来都在航空港区。但时至今日,除了富士康,航空港区尚未有其他全国知名的产业与品牌入驻。


富士康在航空港园区

紧邻新郑国际机场

(底图:Google maps)▼



未来郑州,还需要更大?


观察城区的扩张,还有一个维度,那就是 城市环路的发展 。从郑州环路的发展,也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不断变化。


上世纪50年代,由金水路、大学路、陇海路、城东路构成的区域,成了当时最繁华区域,而这个圈也被不少老郑州人当作 一环


紫荆山立交桥修筑前的转盘

在当时算很繁华的了

(图:王颂)▼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在2014年9月发布的《郑州市内环地区有机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将金水路以南、大学路以东、陇海路以北、城东路以西约 12平方公里定位为郑州内环地区 ,“ 郑州一环 ”就此得到了官方认定。


可以发现,二七广场恰好在一环中心位置

(底图:Google maps)▼


2004年,农业路、桐柏路、航海路、未来路合围而成的 二环 通车,2009年快速公交环线B1的开通,将这条线路串联了起来。


2014年4月,全长45公里 三环 快速化工程全线建成通车。


郑州城,随着环线的向外扩张也逐渐生长起来了

(底图:Google maps)▼


中州大道北三环立交桥

夜色中车来车往

(图:图虫创意)▼


2020年6月,郑州市 四环 高架主线建成试通车,全长约93千米。


相比之下,北京四环、五环路的里程分别为65.3公里、98.58公里,郑州这条93公里的四环路与北京五环 里程相当


实际上,郑州的二三环里程

也与北京的二三环里程相近


据媒体报道,郑州东边107国道东移后的万三公路、西侧的232省道、北边的省道312 (沿黄快速通道) 、南移后的国道310,将来会形成郑州的 五环 路。


郑州五环路的规划示意

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郑州市统计局官网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836.2平方公里 。而这一数据在1981年、2000年、2010年分别为65、133.2、342.7平方公里。


千禧年以来,郑州的城建发展速度相当的快


2021年郑州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示意图

(图:关于2021年郑州市城市建成区规模的通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