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印象笔记  ·  普通人存够多少钱可以躺平? ·  昨天  
善意取得是你老舅  ·  主观题还有七天,大家要加油了~ ·  4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做人,最掉价的8种行为! ·  1 周前  
学习曾国藩  ·  以下四种人,千万不能帮,帮了就会惹祸!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二十几岁住在哪里对你有多重要?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16-09-13 07:22

正文

#时间不会等你#


#每周多一点思考#


彭萦: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城市对你的影响。


有些人说,住哪不是我选择的。


我想搬出 Game of Thrones 里的一段台词:I don't have a choice. 」「That's  what people always say, what they tell their families, what they tell themselves. You DO have a choice, and you've made it. 」 


二十几岁住在哪里对你有多重要?

by 孙晴悦


很久之前,读过海明威的一句话。


「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


后来我有一个朋友真的搬去了巴黎。后来,她的朋友圈里全部都是街拍,巴黎街头的咖啡馆,塞纳河边的画板,打扮精致的老妇人,踩着滑板呼啸而过的年轻人。


她去巴黎之前有着体面的工作,薪水颇丰,她在CBD上班,住在陆家嘴满是老外、租金不菲的小区里。周末和闺蜜们shopping,买她爱的鞋子包包,然后在周一到来的时候,继续加班赚钱。这是特别上海的风格。日复一日,日子过得有风有雨,但没有巴黎。


她想起了海明威的这句话。


她说,如果我年轻的时候住在过巴黎,那么人生到底会有什么不同。


她就这样去了巴黎,用存款交了学费。租住在市中心的一个小小的阁楼里,每天除了去学校上课,还要去甜品店打工赚一点生活费。晚上打工回来踩着旧式木板爬上阁楼,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和她在上海的生活完全是两个模样。


我问她,所以,巴黎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人此后的一生永远怀念,或者说,能深入骨髓地去影响一个人。


她说,不是巴黎。是你年轻时候居住过的地方。


我好像懂了。


你年轻时候去过的地方,居住过的城市,它们都深深地影响着你。巴黎也好,纽约也好,北京也好,又或者是大理,桂林,和我们居住的三线小城。


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气质,并且这样的气质将在你年轻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浸润你,影响你,改变你。


这个去了巴黎的姑娘,一改在上海时候快节奏生活,高频率消费的模样,好像住在巴黎,整个人都和这个城市一样闲散慵懒了起来,却又带着一丝不苟的精致。现在,她在塞纳河边跑步,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停下来摸摸路边的小狗。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去甜品店打工,因为以前她看不上这样的工种,以前加班做项目到半夜,她蓬头垢面穿着人字拖在高级写字楼里吹着冰冷的空调。


现在即使白天上课再疲累,哪怕只是去甜品店打工,她都会打扮精致,她认真地摆弄着蛋糕的纸托,仔细地调烤箱的温度,她对每一个客人发自内心地微笑。并且,直到晚上下班回到小阁楼里,眼线都不会花。


她变得细腻而美好,变得开阔而笃定。


她说,这是你二十多岁的时候,一个城市对一个人的改变。


如果你问我,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来说,什么最重要。


那么一定是,眼界。


有一个师妹对我说过,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情,就是去美国读了研,在纽约生活了两年。哪怕是文科硕士读的感觉像是用生命换来了一个学位,但是纽约生活令她终身难忘。这个城市的包容和多样性,让所有的文化和价值观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纽约有纸醉金迷的模特圈娱乐圈,那里流行一句话,「如果你能够让纽约知道你的名字,那么全世界都将知道你,因为这里是纽约。」


纽约也有各式各样的NGO,他们为不同的弱势群体代言,如果你看到一个哥大女生放弃华尔街优渥的offer而去了NGO,这一点也不奇怪。


「纽约聚集了各式各样从五湖四海过来的人,不是聪明人没有资格住在纽约,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才华和故事。纽约就像装了一个沙漏,过滤掉了无聊的人,剩下的都是漂亮又聪明的人。」


师妹说,她终于在一个辽阔的世界里,发现人和人之间是如此不同,大家想要的东西也是如此不同。


如何才能有更宽广的眼界?


我想,关于到底大城市好还是小城市好,那个永恒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很清晰的答案。


如果有机会的话,千万不要贪恋安逸和温暖,你要在年轻的时候,住在一个大城市。


它给你多样化的价值观,它告诉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


之前也写到过,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一个答案令我印象深刻。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在这个充满偏见,不理解,甚至一见不同便恶言相向的时代,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不同的活法,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气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怀抱负。


然后,你就不必去理会三线城市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因为她们并不知道30+的姑娘,有事业,有爱情,多姿多彩地生活着,还抱怨时间不够用,还有太多精彩没来得及去体验的大有人在。她们骄傲地活在商业社会以及她们想要的爱情里,和世俗想象的大龄剩女的惨淡现状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然后,你也不必去理会小学同学对你说,那个小城市的机关里是多么的其乐融融,他们下午三点,还组织一起打羽毛球呢,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在大城市努力工作的爽感,那些你的计划书被采纳,那些你做出来的产品居然有几千万用户,那些辛苦工作犒劳自己买买买的时刻,他们不懂。


你只有早早看见过最好,享受过最好,体验过最好以后,你才有资格说,我选择在大城市生活,还是选择在一个宁静的小城市里生活。你只有见过一切,你才有资格选择。


认识一对三十多岁的记者夫妇,他们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北京以及欧洲工作,跑会写稿写深度观察,至今你在网上搜索他们的名字,百度出来的稿件有几十页。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他们选择去广西定居。如今,他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写字画画,教小孩子弹琴,那是一种走过世界的笃定,安然偏居一隅。


如果你二十多岁的时候,去过最美的地方,看过最美的风景,看到过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壮丽而辽阔,看到过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如此不同。


那么你会安然接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苦难。因为如果欢乐必不可少,那么我们也应该能够坦然接受暂时的挫折和困难。


你心里会明白,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的好,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你知道你值得一切更好的东西,所以你会更加笃定,更加心无旁骛的努力。


如果有一天,我回到圣保罗,看到之前住过的公寓,去过的露天咖啡馆,见到天生乐天派的巴西人,我想我一定会感慨,原来这么多年,它一直都跟着我,整个拉丁美洲都一直跟随着我。它们带给我的对生活的启发,带给我的热情和豁达,决定了我一生对待生活的态度。


因为,你年轻时候居住的地方,影响着你的一生。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儿(ID:dearqingyue)

孙晴悦,央视驻外记者,微博@孙晴悦。新书《做没做过的事,爱没爱过的人》当当,京东正在热卖中。

封面图 by Alessandro Gottardo


会员 update:


1.9月5日-9月11日18点注册的所有的会员确认函已经全部发出,内含会员号码,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归档、订阅等文件夹。还是没找到的朋友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约定为「1610期会员号码」,邮件内容注明你支付时候填写的手机号。请按照邮件提示务必将[email protected]加为联系人或白名单以便能够及时收到改变自己的邮件。


2.本周张辉的会员语音邮件已经发出,主题是《第三空间与人生要事》。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归档、订阅等文件夹。还是没找到的话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标题约定为「未收到语音160910」。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一提到心理学,你可能最熟知的名字是弗洛伊德。他认为性是我们的根本动机,他认为儿时的创伤是导致现在你的各种问题。这些都是原因论。可还有另一个非常棒的心理学家,叫阿德勒,他的意见完全相反,他坚持目的论,就是你为了达成一个怎么样的目的,才保留了那些问题,以此为借口给自己制造一种幻觉,如果我不是怎么样怎么样我就能怎么样怎么样。他还说,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自卑、懊丧、自闭、发怒、伤心。这听起来好像很极端,且慢,你听我说说他的理论,也许你会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阿德勒简直就是改变自己的代言人啊,因为他真的相信,所有人都能真正的改变自己。


以下是改变自己的会员对彭萦20160904期语音《阿德勒心理学:所有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的反馈。 


@会员 肖春秀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我最近刚好看过,正好听到您的语音分享,加深了对这本书的理解。选择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来解释现在的状况,本身是对我们自己有benefit的,因为我们就可以逃避责任,逃避改变。改变自己是困难的,从原因论转换到目的论,需要很大的勇气。承认所有的结果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有点刺耳,有点讽刺。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为什么选择不去做保险经纪人?按照原因论来解释,是因为我从小和强势的父母形成的互动,让我养成了害怕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心理模式,害怕被拒绝。这种心理模式在现实中的部分表现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也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按照目的论的解释,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力避免被人拒绝。从小的养育过程形成了成年之后的心理模式,改变这样的心理模式,任重而道远。有的人终其一生,都生活在从小养成的心理模式之中。


今天的分享还有一个重要的突破,让我重新领会了只要是关系,就会有伤害。这点在看书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为什么对这点深有体会,是因为长期以来,总是陷入自我感受的漩涡中,总想着在关系中不受伤害,在关系中追求完美的自我感受,既希望对方能尊重自己,又希望对方照顾自己的感受。只要在关系中感受到一些不舒服,就会想到自己受伤害了,就会想这不是我所追求的关系,就会远离和疏远。这也是童年处理关系的心理模式的重现。当明白了只要是关系就会又伤害了之后,就会放下对自我感受的追求;看到了这是童年心理模式的重现,然后暗示自己,我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不再是小时候的那个无力,需要依靠父母才能生存的小女孩,现在的我有力量选择其他的方式来处理关系中的不完美,也有能力接纳关系中的不完美。然后希望就重生了,然后就可以微笑了,哈哈


@会员 Viviana


听你讲话,心都静下来了呢。


@会员 LI西瓜


记住了结束语:生气不是目的,生气只是一种手段。凡是自己想要的,就要努力去争取,努力了能得到固然最好,得不到那你至少也在前进了,比原先的原地踏步强。相信自己,改变自己。


上期语音中,彭萦和改变自己会员分享了阿德勒的目的论。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们,也许你也能从这里获得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全新认知。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