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正把它当成一种严重的疾病去看待。“你就是想得太多”“你就是矫情、闲得慌”“哎呀看开点,多大点事啊”.....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经常能听到的回答。也许,比起抑郁症本身给一个人带来的痛苦,这些不理解和嘲讽更让人崩溃。
近几年,一些演艺明星接连因为抑郁症离世,唤起人们对这种疾病的重视。同时,也让一些之前对抑郁症不了解的人,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抑郁症是以显着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如果突然对周围的事物丧失兴趣,无愉快感,并且反复出现睡眠问题,就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患了抑郁症。”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病房主任张玲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仅将抑郁症当作一种心理疾病还不够,它还有生理基础。虽然至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其中,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心理学上则与病前性格特征有关,如抑郁气质。不过,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体的生理状态会引起抑郁症,抑郁症也同样会作用于身体。2012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来自杜克大学关于抑郁症研究的文章。文章称,科学家发现,从细胞层面上看,长期有心理压力、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容易较早患上往往出现在年纪较大的人身上的严重生理疾病,比如中风、痴呆、心脏病和糖尿病。而且,有严重心理压力和抑郁症的人身上还会发生人体衰老时才会发生的染色体变化。
虽然对于抑郁症的病因,现在仍然搞不清楚,但是医务工作者们并没有放慢攻克的脚步。
2014年7月《中国科学报》报道: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杨默课题组发现,影响人类情绪和抑郁症的血清素与骨髓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移植有密切关系。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干细胞》杂志上。课题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影响人类情绪与抑郁症的血清素与骨髓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移植有密切关系。情绪低落可导致血清素下降,引起干细胞功能受损,影响损伤细胞修复和血细胞再生,从而影响身体免疫功能。这是医学界首次从科学角度证实人类情绪与干细胞生长之间的关联。
专家认为,上述成果为抑郁症患者造血功能下降和免疫功能受损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提供新的靶点。
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元再生障碍密切相关。在正常成年哺乳动物脑中,明显的神经元再生主要集中于嗅球系统和海马齿状回。研究表明,海马脑区神经元再生减少和增多分别是导致抑郁症发生和恢复的重要因素,这对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策略。
近年来,干细胞在治疗脑瘫、脊髓损伤、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证实干细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修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为利用干细胞治疗抑郁症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