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朱越锋医生的专访。他不仅是血管外科领域的专家,还在多个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文中介绍了朱医生的多重身份,包括外科医生、裁缝、教育者等。他曾在德国和澳大利亚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并完成了多个首例手术。现在,他在杭州和义乌两地工作,致力于年轻医生的培养和血管外科的发展。朱医生的故事充满偶然性和戏剧性,他的技术和努力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朱越锋医生的多重身份和专业技能
朱越锋不仅是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的血管外科主任,还是一位拥有高级裁缝技能的医生。他曾在德国和澳大利亚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并完成了多个首例手术。他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关键观点2: 朱越锋医生的工作经历和贡献
朱越锋医生曾在邵逸夫医院工作,并在那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成立了日间手术中心,简化了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并将其变成了安全、微创的日间手术。他还受邀赴波兰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开展静脉腔内微波消融手术。
关键观点3: 朱越锋医生的工作现状和未来的目标
现在,朱越锋医生在杭州和义乌两地工作,致力于血管外科的发展和年轻医生的培养。他希望通过“静脉百人计划”培训项目免费培训合格的静脉外科医师,让规范的静脉微创诊疗技术造福更多患者。
正文
专访浙大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浙大四院血管外科主任朱越锋。
身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简称“浙大四院”)血管外科主任,几个月前,朱越
锋
给小熊外套做“手术”缝补的视频火了。视频中,他手拿针线,不一会就缝好了有些脱落的小熊耳朵,缝好后还用上了外科手术的打结方法。
一时间,关于“外科医生竟是高级裁缝”的讨论多了起来。有网友打趣称,“无论你在外面是多大的医生,回到家里都是裁缝”“这是现实版的杀鸡用牛刀”“超执业范围了”……
了解朱越
锋
的人都知道,“高级裁缝”不是一天练成的。为了提高手术技能,他曾前往德国、澳大利亚等地学习,将先进的治疗方式带回国内,并以主治医师的身份完成多个首例手术。
如今,他在杭州、义乌两头跑,门诊、手术之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年轻医生的培养上。
朱越
锋
给小熊外套做“手术”缝补/图源“潮新闻”视频
“人生充满了偶然性跟戏剧性。”朱越锋告诉“医学界”,自己从小就对医学有着浓厚兴趣。决定学医则是因为高中的两个同学。
高中时,朱越锋和两个室友关系很好,其中一人的父亲是骨科主任,另一人的父亲是当地卫生局的局长,“我们在一起玩得比较多,他们经常跟我讲学医的好处,所以我们后来全部报了医学院。”
高考后,两位室友分别去往温州医学院(现为温州医科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杭州分校(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读书,朱越锋则考入浙江医科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
“每一个学医的男孩子可能都梦想成为一个外科医生,我也不例外。”2005年毕业后,朱越锋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称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工作。那时,血管外科还未独立成科,只是普外科中的一个亚专科。
工作的第4年,朱越锋决定去国外进修。当年,在国内血管外科腔内介入手术中,开放手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在腹腔镜主动脉手术方面,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Kolvenbach教授是当时世界上做得最多的医生之一。
“我提前跟他发邮件,告诉他我想过去跟他学习,也跟他说明了我现在能做什么,为什么我想去学,以及我准备学成回来做什么。没过多久他就给我回信了,说欢迎我过去学习。”
2009年,朱越锋独自前往德国完成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在那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跟着教科书做手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拥有大量的实践机会。
学成归国后不久,朱越锋就以主治医师的身份,主刀了国内首例完全腹腔镜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并于2011年再次完成国内首例腹腔镜辅助腹主动脉瘤切除术。
为在技术上精益求精,2015年,他又远赴澳大利亚,学习了先进的静脉曲张手术、超声评估及术后随访等一系列医疗理论与技术,并将其带入国内。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多发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朱越锋介绍,手术是彻底解决静脉曲张的手段,但受限于多重因素,此前的主流手术方式是高位结扎和抽剥,需全麻,病人最快也要三四天才能出院,且无法完全避免术后复发和切口感染。
在墨尔本当地医院,手术依靠超声精准引导后可在局麻下完成,而这样的手术方式当时在国内几乎没法实现。因此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他跟着导师学习了静脉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微创手术。
2015年学成回国后,朱越锋将这一技术加以应用,第一例病人就是他在下乡时在武义人民医院开展的,这是国内首例规范的超声引导下局麻静脉热消融手术,“手术做完当天就让病人回家了,治疗效果非常好。”
此后,他还在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基础上设计了个性化的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方案,可以让静脉曲张手术做到“三无”状态:术后无痛、无痕、无出血。
因在下肢静脉曲张领域的微创技术的造诣,朱越锋的技术被国际同行高度认可。2019年,他受邀赴波兰静脉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开展波兰首例静脉腔内微波消融手术。
在邵逸夫医院,朱越锋的专业技能得以充分发挥。2016年,邵逸夫医院成立日间手术中心,朱越锋成为医院下沙院区日间手术中心负责人,负责日间手术病房的管理和运行。
期间,他进一步把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简化成了安全、微创的日间手术。同时,相比于该类手术的国际理念和做法,朱越锋针对中国国情也做了不少调整。
“包括治疗手术、手术流程、术前检查等等,比如在技术上,我们在国外微创的基础上,结合了下肢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原理,让手术创伤更小,几乎找不到疤痕。”朱越锋说。
有数据统计,朱越锋曾在6年多时间里,在该领域开展6000余例手术,年均千余例。随着技术不断熟练,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朱越锋曾调侃,有的是一个人先来看,看好了带了一大家子人看,再后来带了半个村子的人来看。
2020年,更大的挑战落到了朱越锋肩上,他被派往浙江义乌援建浙大四院,助其创建血管外科,并把邵逸夫医院的血管外科建设经验带过去。
从那以后,朱越锋开始了杭州、义乌“两头跑”的日子,工作量非常大,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变少了。“有时候在浙大四院,我上午出门诊,下午可能安排了20台手术。”
5年过去了,他带领团队将血管外科“从无到有”,实现独立成科,科室手术量也成倍增长。
在日间手术中心建设上,浙大四院开设了“血管外科&超声综合门诊”,静脉曲张患者能够手术当天进、当天出,平均在院时间4个小时左右,出院后仍能得到护理随访服务。
朱越锋颇为自豪地说,“我们从邵逸夫医院的日间手术(在院时间24小时)时代,迈向了办公室手术(office-based surgery)/门诊手术时代。”
科室发展起来后,朱越锋如今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年轻医生的培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