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醉春风092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南日报  ·  蜜雪冰城,突传消息!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福建没有的“福建面”,成了这座城的顶流小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醉春风0920

给脸色的领导最没用

醉春风0920  · 简书  ·  · 2018-11-14 11:42

正文

最近在得到听《宁向东的清华管理课程》受益匪浅,其中一讲是讲到关于如何当一位好领导,现将部分内容及感受分享如下:

1.指导下属的逻辑链条

在你所属的企业里是否抱怨过有这样的领导?他们整天只会板着脸骂人。这些场景,我其实见过很多,所以,特别能够体会抱怨者的心情,也特别可怜那些欺软怕硬的领导者。如果你正在担任领导者,也可能会成为未来的领导者,请记住:领导者的至善境界是靠友善的行动影响下属,而不是靠给人脸色。

作为领导者或管理者,你的观念决定你的行动,而你的行动影响到了他人的观念和行动。具体来说,你的一些行动会影响他人的认知与观念;你的另外一些行动会影响他人的行动。总之,是你的行动让他人产生变化,而不是你的观念。同时,正是受你影响的人在行动上发生了变化,才产生了你期望的效果。

你来仔细想一想,这个逻辑是不是靠谱?如果这个逻辑靠谱的话,如果你是领导者,请你想想:你的动作是不是符合这个逻辑?

2.个人攻击陷阱

在企业里,如果遇到业绩表现不佳的下属,我们常常容易在观念层面上打转转,而不是寻找更有效的指导行为。我曾经读过一位日本管理者写的书,他说这是领导者最容易被困住的一个陷阱,叫做“个人攻击陷阱”。他会不停地把问题归因到下属的性格特点、态度倾向,或者能力水平方面,总是不自主地要在那些方面找到原因。这种归因对不对呢?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对于下属来说,也是观念指导行为的。但问题是,你进行这种归因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此时此地其实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不用这个人;第二,影响这个人,改变这个人。而你想要后一个目标,骂人给脸色,都于事无补。

3.改变下属行为的方法

那么,究竟该如何通过行为去改变下属的行为呢?日本的行为分析学教授岛宗理有一整套的理论,在下属的行为中,努力发现那些能够创造业绩的行为。岛宗理教授借用了一个棒球运动的词“选球眼”,特别生动。在棒球运动中,只有具备“选球眼”的运动员,才能有更高的出棒效果,更容易打出“安打”,夺取分数。套用在管理者身上,学会建立这种选球眼,在指导下属的过程中,找到最能提升工作业绩的行为,加以指导,这比面面俱到要好很多。仔细反思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是基于某几个关键动作,然后再举一反三的。所以,对下属关键动作的指导,是指导下属的核心动作。而且,这样做事情,更容易建立相对健康的上下级关系;同时,也有助于下属形成自信、抓住重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