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豆瓣网友内陆飞鱼的日记
看了《罗曼蒂克消亡史》,凑个热点,凭记忆随便聊两句。今年有《长江图》《罗曼蒂克消亡史》两部强调形式主义的国产电影,形式感各有千秋,内容和人物各有糟点,从导演驾驭能力、叙述水平切换、故事和人物呈现上来说,这部无疑最值得琢磨,整体综合下来可以打70分以上。
这是一部高配置的“音乐电影”。
作为一部有巨大解读空间的电影,有人说非线叙事烧脑,有人说大幅留白难解,有人说情感暧昧不懂,不同的人在片子里看到了不同的面相,这是优秀影片的魅力。音乐同样很突出,只是爱的大爱,不喜的狠狠地不喜,不可否认梅林茂、郭思达的配乐为这部略带王家卫、昆汀神采和腔调的电影,做了强烈的作者电影注解。
开篇不久,穿堂过户的俯拍镜头里,大上海人与物在乱世里蝼蚁一样挪动,陆先生(葛优)一家曲折蜿蜒,虚拟的老上海街景,高低错落呼之欲出,罗马柱、大理石、洋房这些建筑有一种浓浓的怀旧气息,这个时候钢琴如影随形地淙淙响起,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
黑社会、外国人、情欲男女、起伏不定的动荡时局,钢琴声显得一丝凝重和荒凉,像穿堂风一样让人难以名状,这些宏伟摩登的建筑物,林立的楼堂馆所显得死气沉沉,这些表情冷静隐藏内心的人们处在一种没有安全感的晃荡里。
这些失魂落魄却各怀心事的人们,在上海这个大舞台里,吃穿用度讲着国际化的格调,内里却在酝酿着欲望与杀戮的风暴,钢琴在这里是在离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催化剂。
影片后半段,钢琴之外曾出现过小提琴等乐器,是流离奔波的人们在混乱的时间轴上,在无法安身的城市里,各自安生又无法割舍的藕断丝连,饮食男女们预示出一种悲剧性。
小六(章子怡)长时间被渡部(浅野忠信)禁闭密室,从一个深受男人喜欢的尤物,成为一个木偶一样的性奴,对性爱的展示近乎粗暴赤裸,这时的音乐是全片节奏最强烈的,男女之间的情欲与内心的割据有交融也有分裂,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快感并夹杂着痛感。
这种痛并快乐着,一方面,是渡部越来越迷恋和小六的肉欲交欢,恋恋不舍,另一方面,是小六在一种羞耻悲愤当中,从一开始的抗拒变成渐渐享受这种肉欲,所以当观众看到章子怡“一边享受,一边泪流”的样子,能从音乐变化和两人体位的不断变化,窥探出他们的心理轨迹。
现在到了影片最重要地方,两个有人声演唱的曲子《你在何处,我父》和《Take Me To Shanghai》,对故事推进的力道和对氛围的渲染可谓功不可没。
童声演唱的《你在何处,我父》,曲调略似教堂唱诗班的赞美诗,又更像是田园诗一样的童谣,用在了血腥杀戮面前,这种圣洁和鲜血,既有一种无辜、无人能救的恐惧感,更有一种“上帝已死”的绝望感,出现的两个地方是呼应的。
《你在何处,我父》第一次出现时,陆先生一家几乎被灭门,他文质彬彬、远离黑帮的儿子竟然也遭惨死;第二次出现时,是影片结尾,陆先生和小六,以及车夫找到渡郎,当着他的面,一枪打死了他的大儿子,圣洁音乐再次响起。不论是陆先生之子,还是渡部之子,都是无辜的,在大人们的暗算和杀戮里,他们成了祭祀品,歌声是无言的呼号叩问,也是无奈的救赎和送葬。
带有流行爵士色彩的男女对唱英文歌曲《Take Me To Shanghai》,出现在渡部护送小六的路上,航拍当中,夜间的汽车行驶在航道一般的荒野公路上,车灯光亮逼人,以为一种摩登自由生活唾手可得,这是小六的心境。
莫测的危险正在到来,画风一转,渡部突然爆发杀死司机,第一次占有了小六,这个骄傲的尤物命运发生了大转折。《Take Me To Shanghai》几乎就是“梦断上海”。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形式感极强的电影,摄影、灯光、布景无疑都是精心雕琢的,而音乐就是锦上添花,上面的叙说只是惊鸿一瞥,如果有机会再多看几遍,更能发现音乐的妙处。
- END -
感谢作者为豆瓣贡献优质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