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道学
普及道学、弘传道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平安北京  ·  氛围感,这不就来了么? ·  23 小时前  
平安北京  ·  氛围感,这不就来了么? ·  23 小时前  
湖南市场监管  ·  今日大寒 ·  3 天前  
青岛新闻网  ·  二十四节气里的青岛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道学

【异闻故事汇】梅山教下猎户传奇:破阵救虎,斗法伤人 功过自在人心

腾讯道学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4-26 15:36

正文


乡人传说是黄虎爷当年斗法伤了人命,损了自己的阳寿,不过就在黄虎爷快要死的时候,黄家后的小山上突然传来老虎的啸声,还有人好像看到两只老虎在小山上跑过,就在这虎啸声中,黄虎爷撒手人寰。


文/解人颐


物极必反,这个词想必人人都有听过,凡事不宜太过,过犹不及,可惜人们常常忘了这个道理,身后有余忘收手,等到眼前无路想回头之时,则为时晚矣。以前读大学时,同班有个同学是湖南的,一次吃饭的时候,不经意间听到他说了一个他家乡的故事,倒也颇值得玩味,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


深山老林(资料图)


赶山驱邪的法术


湖南之地,每多峻山深林,老一辈中也有一些靠山吃饭的猎户,虽然现在已经渐渐稀少了,有些猎户也从山里搬到山下的村庄居住,但是关于他们的一些传说依旧在百姓的口耳间相传,当年在村里有一户以打猎为生的猎户,姓黄,至于他的大名,已经没人说上来,据说黄爷曾经用兽笼活捉过一只老虎而因此名扬百里,所以大家都习惯称呼他叫黄虎爷。黄虎爷一年只进两次山,平时时间,在村里自己也种些田,收些粮食,每次打来的山货,卖掉一大部分之外,剩下的也往往分送给村里的一老人或自己的亲朋好友,在村里人缘很不错。山岭大泽,往往精怪存焉,进了深山老林,多多少少总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以前的猎户除了会打猎之外,一般也都会一些赶山驱邪的法术,黄虎爷就是个中的好手,村里凡是有遇到一些什么怪事了,也都会带上几瓶烧酒,几条腊肉,请黄虎爷帮忙。不敢说手到邪除,但倒也从来没有不灵验的时候。


每到秋天,黄虎爷在庄稼收好之后,就会带上自己的弩箭和一些其他工具上山打猎去了,黄虎爷常打猎的地方,当地称为鬼子窟,之所以叫鬼子窟有两个含义,其一这个地方在当年日本侵略的时候因为地势险峻,曾经驻扎过一连的日本鬼子,后来被一窝端了,全死在了里面,其二就是这个地方好几辈以来就被传说不干净,里面有山精鬼魅,好几个人都在里面遇到鬼打墙什么的事情,所以别说是打猎了,平常人连经过都是能避则避,唯独黄虎爷艺高人胆大,每次都在这个鬼子窟附近晃悠,用黄虎爷的话说,人心向善,鬼神也要敬你三分,这个地方因为人迹罕至,各类山货特别多,每次黄虎爷都能满载而归。不过说是这样说,要进山之前,黄虎爷该有礼数也是不敢大意怠慢。黄虎爷家立有梅山、水师两个坛口,每次上山之前,先在坛口前点香烧纸,禀告坛上祖师兵将,护持这次进山顺利,而打猎完毕回家之后,第一刀割下的肉,必定是先供坛上的香火神明,这是从黄虎爷祖上一辈辈传下的规矩,丝毫不能破坏。


山神土地(资料图)


发现了一个蹊跷之处


这天一切都准备停当,香火纸钱烧完,黄虎爷就背上装备进山了,这个鬼子窟进山的路,一年少有人走,所以每次进山,都要一边开路一边走,黄虎爷走了半天,进到了每次上山立地主的地方,所谓立地主,就是打猎的猎户在山里寻找一棵大树或大石头,作为本山的山神地主之位,在此祭祀行礼,需要能协助一起打猎,满载而归。不过这次黄虎爷却发现了一个蹊跷之处,那就是在自己立地主不远处,竟然也看到了一个立地主烧纸的痕迹,从烧的痕迹上来看,应该也才祭祀了不久。一座大山,有几个人同时打猎也是正常的事情,不过在这鬼子窟里这么多年还没遇到过第二个人敢进来,黄虎爷爷很好奇,想看看到底是谁,不过大山之中,遇得到,遇不到都是缘分。有缘自然会相逢,所以在一番祭祀之后,黄虎爷就开始布设自己机关陷坑。忙到晚上,才刚刚做完了一半,黄虎爷找到自己原先搭建的窝棚,吃了些干粮,就和衣躺下,许是忙碌了一整天,有些累了,刚睡下去不久就睡着了。


睡到半夜,黄虎爷听到树丛之中有悉悉索索的声音,凭着多年的经验,这是人发出的声音,不是野兽的脚步声,随着脚步声望去,在密林之中依稀可以看到还有点点的火光,黄虎爷此时也大概是一觉睡醒了,索性翻身起来,躲在树丛之后,朝火光那边望去。火光是一团篝火发出了,火光边坐着一老一少两个男子,看上去像两父子,正在喝水吃东西。在他们身后有着几个大筐,可以看到里面已经捕获了好几个猎物,黄虎爷一看就知道也是好手,也许是惺惺相惜吧,黄虎爷只是嘿嘿一笑,就继续回去睡觉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就起来继续布机关。不过在布机关的时候,黄虎爷发现最近山上有虎迹,这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有外人到鬼子窟来打猎的原因,一定是被老虎引来的。


这对父子心狠手辣


在上山之前,就曾有人找到过黄虎爷说省城有大户想要一张大虎皮,开价高昂,想委托黄虎爷上山去打,可是按照黄家留下的规矩,虎不犯人,人不杀虎。一般打虎都是因为有虎伤人为患,才应民所请,去除虎患,若是平日里,不能因为财力无缘无故上山去打虎,故黄虎爷之说打虎要凭缘分,不能强求为由而推了这门生意。如今看到鬼子窟里有虎迹,又见到有陌生的人在这里,两相联系,一定是为了这个虎皮而来。这个各家有各家的规矩,黄虎爷也不好评判是对是错。不过一路走来,因为都是同行,黄虎爷可以看出,这对父子心狠手辣,不但布下了机关弩箭,还在各地都插上了围山的符箓与纸旗,使得这个老虎被困在这鬼子窟里,无法逃脱,最终脱力而亡。看来是不捉住老虎,誓不罢休了。


可是有的时候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老虎没被那对父子遇到,倒被黄虎爷遇到了,黄虎爷正在山中往自己窝棚赶,快靠近的时候,突然闻到空气中有一股特有的兽味,悄悄地靠近发现果然有一只老虎正在自己的脚下的树林子里徘徊,说是徘徊其实是在那团团打转,这明显就是猎户打下的符阵,被困在里面了,而黄虎爷此时有个意外的发现,这是一只母虎,并且从肚子的形状来看,已经怀有身孕了,这就犯了大忌了。猎户对于老虎有三不打,一是孕虎不打,二是幼虎不打,三是将死之虎不打,如今这只母虎怀有幼崽,这是祖师爷定下的规矩,千万打不得。怎么可以为了钱财,连祖师爷规矩都不管了呢,黄虎爷此时也有些火大,从怀里拿住一个陶碗,然后从装水的皮袋里倒出一碗清水,用剑指在水上写了一些什么,然后自己嘴里念念有词,接着将水对着下面这么一撒,继而将碗丢向老虎身上,陶碗打到老虎身上,碎成了几瓣,而老虎也像是大梦初醒一般,这才停止转圈,长啸一声,跳出法阵,朝另一个方向跑去,临走之时,回头朝着丢碗的方向一望,连连点头三次,似乎是在感谢黄虎爷一般。


翻坛倒洞张五郎(资料图)


一连砍了七斧


而也正是这一声虎啸,把那父子也引来了,他们当时也在附近,不多时就赶到了,看到了地上的破碗就知道肯定是有人破了他们的法,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巧,不想遇到的偏偏遇到,当天下午他们两个竟然和黄虎爷在山路上相逢了。有些之前的芥蒂,见面话都并不点破,但是已经充满了火药味。互相盘了几句道,就拱手而别。不过黄虎爷心里知道一定不会这么简单,当天晚上自己坐在窝棚里,靠着窝棚柱子假寐,果然到了半夜时分,只觉得身边一阵阴风顿起,黄虎爷自己眼前一黑,原先还看得见天空的星星,此时什么都瞧不见了,黄虎爷呵呵一乐,摸到身边的口袋,里面有一尊木雕的神像,巴掌大小,只见黄虎爷将神像衔在口中,一个倒立,嘴里呜噜呜噜的说着话,猛得一喝将神像朝前一吐,神像准准的立在了面前,此时一下子好像黑暗尽扫,天上的星星又重新出现了。黄虎爷小露一手,心想小惩大诫,应该也就玩了。自己收拾了一下也就睡下去了。


可是没想到睡到一半,直觉的手上有一些异状,起身一拍,才发现自己的窝棚边上来了一大群的蜈蚣,好在黄虎爷事先在窝棚边有做了一些手脚,大多数蜈蚣都没法进来,不过都在拼命的往里面钻,有几条竟然已经爬上了窝棚,如果黄虎爷事先没做准备,现在不死也得半条命,同为一个祖师教下的猎户弟子,又没有深仇大恨,竟然下这么狠的手,黄虎爷立刻站起身来,一脚独立,手中掐着一个诀,念完咒之后,就地一滚,又是一个倒立,这个时候只听到山间好像有放炮一般,一声巨响,顿时所有的蜈蚣都掉头往树丛里钻去,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黄虎爷从包裹里取出一把斧子,也不顾天黑,朝着进山时立地主的所在跑去,那对父子立地主的大树就在黄虎爷的不远处,黄虎爷感到他们的地方,用手在斧头上一划,顿时鲜血冒了出来,用血在斧头上画上一道符,抡起斧头就朝着那棵大树砍去,一连砍了七斧,方才罢手,当晚黄虎爷回到窝棚,收拾了一下,猎也不打了,转身就下山了。后来也不知道哪里传来的消息,说是隔壁县的一对父子猎户,上山打猎不小心跌下山崖,儿子扶着老子回家,没多久就老子就伤重不治身亡了,大家都以为是他们自己不小心,只有黄虎爷心里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有一次喝多了酒,不小心把这个事说漏了嘴,乡里人才了解到还有这么一回事。


虎啸(资料图)


不过黄虎爷之后自己也是大病一场,从此以后上山的次数也少了,大约活了五十多岁也生病去世,乡人们有的传说,是黄虎爷当年斗法伤了人命,损了自己的阳寿,故而活不过六十岁,不过就在黄虎爷快要死的时候,黄虎爷家后的小山上突然传来老虎的啸声,还有人好像看到两只老虎在小山上跑过,就在这虎啸声中,黄虎爷撒手人寰。


“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有势莫使尽,势尽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势兮常自恭。人生骄与奢,有始多无终”。紫虚元君魏夫人《劝世戒心文》有这么几句,正好可以作为今天故事的结尾。

凡事皆莫过头,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论人或动物,亦或是待人接物,得饶人且饶人,万斛楼船沉海底,只因使尽一帆风啊!(编辑:孟淅)


声明

1.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解人颐,腾讯道学专栏作者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3.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