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底,中国电动汽
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公开演讲中判断,
2024
年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环境
将
更加内卷,更不容易。
“
有的
行业我觉得还有喘息的机会,累了喘一喘,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只能越跑越快,它不给你提供停下来、慢下来、喘口
气
的机会,这就是我们行业的竞争环境,比的是看谁比谁跑的快,看谁比谁能够抗压,所以不容易
。
”
张永伟将新的竞争态势称为“内卷
2.0
”:
“
不是不卷了,是进入了新的卷的模式。
”
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
同样在龙年首封全员信中表示,
2024
年将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
“
血海
”
竞争的第一年,
激烈
“
厮杀
”
无可避免。
仿佛是呼应上述判断,几乎与此同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在广东
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上表示:
“
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电动化变革继续驶在快车道,智能化变革开始换挡提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加速,不会给我们喘息的机会。
”
要命的是,话音刚落,比亚迪就扔了个王炸:
2
月
19
日,
比亚迪
就
宣布推出秦
PLUS
荣耀版和驱逐舰
05
荣耀版两款车型,起售价均降至
7.98
万元。
随后,各大巨头也不甘示弱,纷纷跟进
,五菱、长安汽车、哪吒汽车、北京现代、上汽通用等车企集体宣布多款车型大降价。
虽然有种种预防针,但这场价格战来得如此迅猛,还是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龙年价格战其来有自
据比亚迪汽车官博消息,王朝网旗下秦
PLUS
荣耀版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
7.98
万元起,其中
DM-i
车型售价区间为
7.98
万元—
12.58
万元,
EV
版车型售价区间为
10.98
万元—
13.98
万元。
随着秦
PLUS
荣耀版的上市,与其对标的五菱星光
PLUS
也在
19
日宣布,
150km
进阶版车型价格从此前的
10.58
万元大幅降至
9.98
万元,和驱逐舰
05 120km
版本价格基本一致。随后,长安启源
Q05
、长安启源
A05
也宣布跟进降价,起售价均下调至
7.39
万元。
19
日下午,哪吒汽车也正式官宣:哪吒
X
全系最高直降
22000
元,哪吒
AYA
全系降价
8000
元,哪吒
S
全系降价
5000
元。
除了国产新能源品牌之外,北京现代也于
19
日宣布,旗下
A
级轿车伊兰特车型正式降价,最低
7.58
万元起。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现代伊兰特目前在售车型,指导价为
9.98
万元—
14.98
万元,此次官方宣称
7.58
万元起,相当于降价
2.4
万元,降幅相当大。
此外,上汽通用旗下别克品牌宣布,将于
2
月
19
日至
29
日对部分车型降价或补贴。其中,别克君越、
威朗
Pro
、昂科威
Plus
分别提供
3.5
万、
5.5
万、
6.5
万元的单车优惠及
置换补贴
。
而细究新年价格战突然爆发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以比亚迪为例,秦是比亚迪旗下最畅销的车型,也是该公司销量的基本盘。
2023
年,秦家族年销售超过
48
万辆,贡献了全公司近
16%
的销售量,夺得中国市场家轿销冠。但今年开局的
1
月,比亚迪市场表现并不突出。当月销售新能源乘用车
20.10
万辆,虽同比增长了
33.87%
,但环比下滑了
40.92%
。
2
月,又势必因春节长假影响销量。于是,用价格刺激市场,成了见效最快的办法。
比亚迪方面则称,“表面是产品的价格战,实际上是全产业链的体系战。荣耀版做到了
DM
插电混动比燃油车价格还低,这是汽车品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成为燃油车和电动车发展的分水岭,在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同时,也巩固和加强了中国品牌在
A
级家轿市场的主导地位。”
比亚迪也确实有降价的底气。
2023
年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90
亿元
-310
亿元,同比增长
74.46%-86.49%
,日赚
8000
万元,平均每辆车有过万的净利润。因此,它还有较大的继续降价的空间。
而“老大”既然首先宣战,“小弟”也不得不跟,否则将是坐以待毙。
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总监王显斌
认为今年价格战还将持续
:
“
一是豪华汽车品牌及部分主流合资企业依然有降价实力,产品促销依然有相应空间;二是头部新能源车企因为有规模化优势,同时叠加电池成本维持低位、软件技术摊销成本不断下降等因素,有降价促销的底气;三是国内市场玩家品牌过多,竞争过于激烈,降低价格保证销量是多数企业选择的策略。
”
因此,
可以预见,
车市
降价潮
刚刚
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车企卷进战场。
价格战的背后是淘汰赛
价格战的背后,
汽车行业的
“
淘汰赛
”
已经悄然打响。
2023
年,
本
是我国汽车行业的高光时刻。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均超过了
3000
万辆,是欧洲
31
国汽车总销量的
1.72
倍,是美国轻型车总销量的
1.94
倍,相当于
2.7
个丰田汽车集团的销量。在海外,中国汽车也扬眉吐气
,
出口量首超日本,跃居全球首位。
光鲜表面背后,却是无数的辛酸和泪水。
2023
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总额仅为
5086.3
亿元,比
2017
年少了
1746.6
亿元,是
2020
年
-2023
年中销量最大、利润最低的年份。
既然
利润微薄
,
只有继续咬牙内卷
,否则立刻就会出局。
2
月
18
日,高合汽车在当天召开的内部大会上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
6
个月。
虽然
,有高合汽车内部人士第一时间对传言予以否认,但高合汽车
面临极大的困境,已不言而喻。
公开数据显示,
2021
年高合汽车累计销量
4237
辆,
2022
年累计销量
4349
辆。截至目前,高合并未公布
2023
年全年销量。高合汽车在
2023
年
7
月
HiPhi Y
上市后,曾公布
2023
年
8—10
月交付量,分别为
1021
辆、
1556
辆、
1606
辆。
就此,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开始汽车市场已进入淘汰赛,头部品牌在不断推出新产品并随时调整售价和定位,以求迅速分食市场份额。对于尾部企业而言,这样的竞争格局意味着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而入市三年的高合汽车销量仍未有起色,正站在悬崖边缘。
2018
年,国内汽车品牌一度高达
400
多家,五年
多
过去了
,
已有
300
多家车企黯然离场。
只是与此同时,又有
新玩家等待
“
入局
”
。
2023
年
12
月
28
日,小米汽车首款产品
——SU7
公开亮相,这款历经
3
年研发的小米汽车,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小米官宣造车后,网上对于小米汽车定价的讨论愈演愈烈。雷军在
2023
年
12
月
28
日举行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讲解小米首辆轿车
SU7
性能时表示:“不要喊
9
万
9
了,不可能的!”他进一步称,“但凡有这种表现和配置的,都得
40
万以上!所以
14
万
9
也不用再讲了,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
虽然小米的首款车型定价肯定不会在
10
万元这个价位上,但是比亚迪的降价,肯定也会让小米首款车型
SU7
的定价变得更加谨慎。如果届时小米汽车的起售价真超过
20
万元,那么势必会缩小小米汽车潜在用户的范围。
据报道,小米汽车首款车
SU7
将于
2
月中下旬正式进入
SOP
(
Start of Production
)阶段,启动批量生产。
SOP
后首月,即
3
月产量计划在
2000
辆左右,并且有望在
2024
年中完成产能爬坡,
7
月产量可达万辆以上。
三大变量值得关注
分析人士预测,
在价格战如火如荼、淘汰赛愈演愈烈的
2024
年,有三大变量值得关注:
一是新阶段。
张永伟认为,
2024
年
可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全球地位进一步提升,和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巩固的关键一年。
王传福也认为,当前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电动化变革继续驶在快车道,智能化变革开始换挡提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
他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三大发展机遇,其中之一是汽车电动化进一步深入。从
2020
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保持翻倍式增长,去年全年达到
35%
,年底单月突破
40%
,预计今年单月会超过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