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成都金牛宾馆开幕。
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代表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化改革开放,聚力创新发展,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而奋斗!
回顾过去5年工作,
范锐平说,成都坚持稳中求进、专注转型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勇于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融入国家战略、携手合作共赢,双向开放取得明显成效;优化空间布局、着力城建攻坚,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秉持为民情怀、推动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发展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市,城市现代治理迈出新步伐;履行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发生明显变化。
展望今后五年,
成都将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总体目
标,
建设“五个城市”
,
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到
2020年
,成都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基础上“两个翻番”的发展目标;到
2022
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2.1万亿元
。
成都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是: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
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全方位变革发展方式、全方位完善治理体系、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质——
成都的新发展理念具体体现为
建设“五个城市”
。
其中,首提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
创新驱动先导城市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基本形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双轮驱动”的创新创造新格局,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建设
城乡统筹示范城市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城乡融合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继续发挥城乡统筹发展在全国的示范作用。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
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加快推动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明显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基本建成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让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建设
现代化国际城市
。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配置资源、拓展市场,着力打造以我为主的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不断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城市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建设
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促进人与城和谐共生;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就业、社保、住房等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民生净福利指数,让市民生活更幸福,让城市未来更美好。
成都将坚持“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东进”
,就是沿龙泉山东侧,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
“南拓”
,就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空间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建成行政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区域性总部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基地。
◇
“西控”
,就是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能级,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
◇
“北改”
,就是建设提升北部地区生态屏障,保护好历史性、标志性建筑,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
◇
“中优”
,就是优化中心城区功能,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
报告认为,要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
推进
中心城区和高新区
有机更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金融商务、总部办公、国际交往、文化创意和都市休闲旅游等功能,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增长极核。推动天府新区产城融合,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突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国际门户功能和龙泉山现代化产业基地的集聚优势,把天府新区打造成为新兴增长极核。
强化
“多中心支撑”
,坚持把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有机衔接,以城市战略规划引领城市空间布局和经济地理,构建与城市资源禀赋和环境特征相匹配的城镇空间布局,实现人口、城市、产业相互融合。强化各功能区域的整体支撑作用,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多中心发展格局。
成都将持续改善城市民生,加快建设宜业宜商宜居的城市环境。
报告认为,城市的核心是人。要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市民感受为导向,努力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加强公共服务统筹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服务功能,
完善教育、医疗、体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动态增长机制,在产业和人口密集区域,
增加公立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
。全面提升教育和医疗水平,促进公平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城乡均衡发展。推行教育发展标准化,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强化义务教育,办好其他各类教育。
加快建设健康城市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行动,全面加强纵向型、紧凑型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市民健康。全面开展优质学校培育计划,
增加优质教育供给
。着力发展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立医院和重点专科。支持和鼓励吸引高端医疗、教育、体育、文化等机构进入成都。构建
多层次、普惠制的养老服务体系
,让老年人活出尊严、活出品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努力建设体育强市。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强公共就业服务供给能力,
完善自主创业支持体系,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保障水平,支持社会关爱援助和慈善事业发展。完善租售补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
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让大爱阳光照亮每个角落,让党的关怀温暖每个家庭。
高位推进城乡扶贫开发,统筹抓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生态扶贫和能力扶贫,着力缩减城乡相对贫困人口,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全力推进简阳脱贫攻坚
,按照“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的目标,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确保到2020年与全市同步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全力支援甘孜州、阿坝州藏区贫困县,助推贫困藏区如期脱贫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