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理论·
法益嬗变的困境与坚守
摘 要:近年来,法益概念越发模糊,抽象化、功能化、非人本化凸显,致使法益地位日趋下降,这源于对法益内涵缺乏深入认识,回看法益发展阶段,既有可把握的客观变化也有难以廓清的嬗变成分,当前法益发展态势并未脱离法益变迁的规律;若在利益要素与要保护性要素两方面恰当型构法益内核,法益概念的明确性能够予以保障,而对法益抽象化、功能化、非人本化等描述未必是一种真实状态,需理性回应。当前,应当重视基于自由主义的立法检视,确立我国适行检视机能的特有路径,而不是使法益内涵空洞化,苛求完备体系解释,对法益根基进行责难。
关键词:法益存在价值立法检视
作者:张凯; 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
课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刑罚体系与结构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AFX009)。
身体处置权行使的刑法边界
摘 要:身体处置权体现了人们合理支配自己身体的资格和自由,但需要从主体是否适格、内容是否适度、起因是否适宜、发生范围是否适当等几个方面对其进一步界定。身体处置权的功效在于其能够阻却伤害行为的刑事违法性。身体处置发生法律效力的前提是权利主体对伤害风险认知明确、承诺有效、对人类事业发展有益并禁止额外的伤害。身体处置权的行使要与义务均衡,并受伦理、法律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目标的制约。
关键词:身体处置权身体权利意识刑事违法性阻却刑法边界
作者:张训;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课题项目:2016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gxyqZD201610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面上资助项目“体育犯罪及法律对策”(项目编号:2014M561609)。
·个罪研究·
法律大数据视角下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研究
摘 要:采用法律大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罪五年的时间节点,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全国1599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进行梳理。以该罪的司法适用现状为依托,对长期以来存在分歧的问题从理论上予以厘清,针对该罪在司法实践中涌现出的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确定“有支付能力”的认定标准,适当拓展劳动报酬的外延,改进责令支付程序,区分具体情况适用量刑情节,积极探索救济劳动报酬权的新途径。
关键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支付能力劳动报酬责令支付从宽情节
作者:王蓓、刘淼; 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课题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ZR0110)。
·诉讼理论·
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实践与再造——基于A省B市中院审委会案件回流与分流的样态
摘 要:长期以来,学界对审委会制度存废的讨论热度不减。为了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均提出了完善主审法官和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度。由此,审委会制度的深层次改革势在必行。通过A省B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11年间讨论案件呈现的样态来看,不难发现审委会越来越偏离“一锤定音”的传统角色,而是频繁地作出“案件不定”“向高院请示”“发回重审”等结论,这显示审委会在法律逻辑与实践困境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调适和完善。但是,无论如何,应对审委会改革进行顶层设计,使其职能最终从案件裁决到案件指导;同时对于特殊类型案件,可由审委会组成合议庭进行直接审理,并完善相应的责任追究制。
关键词:审委会改革回流与分流样态再造
作者:张卫彬; 单位: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的功能反思与发展路径
摘 要: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源起于错案追究制,与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的核心要义是“终身负责”,强调责任的必定性或不可避免性,旨在强化办案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办案行为,防止刑事错案,提升司法公信力。域外法治国家在错案防治问题上更为强调错案的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事后问责也更加侧重对于责任追究程序的规制,并无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类似的制度设计。针对当前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面临的理论困境、法律困境和实践困境,在借鉴域外司法责任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选择的发展路径包括:合理划定终身追责范围;构建错案及时发现机制;增设独立错案问责主体;办案人员责权利一致化;增加追诉时效例外规定;错案问责与预防相结合。
关键词: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内涵解读功能反思域外考察发展路径
作者:彭玉伟; 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与反恐怖学院。
课题项目: 2016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青年创新团队项目)“以审判为中心的侦查取证机制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JKF01202)。
论“三农”行政检察
摘 要:开展“三农”行政检察是检察机关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强对“三农”领域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支持促进依法行政的新课题。在司法实务和理论研究层面,应当立足中国“三农”问题、“三农”行政执法的现状以及“三农”行政检察的实践,厘清和确立服务保障、有限有效监督、动态调整等理念,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基础上探索检察意见、检察令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公布发布监督情况等途径,健全制度机制,推动“三农”行政检察顶层设计的落实完善、丰富发展。
关键词 “三农”行政执法行政检察实践理念途径
作者:肖中扬、杨静;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课题项目: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项目编号:GJ2015B02)。
·犯罪预防·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结构分析与预防策略
摘 要:互联网把未成年人带入了更加新奇和复杂的成长环境,也增加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困难性。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诱发因素,网络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的增长点。信息化时代针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刑事政策调整思路,应当在特定网络犯罪、网络犯罪产业链、网络犯罪地域群落、网络犯罪跨代遗传四个方面,构筑“点、链、面、代”四个层次的立体化预防策略。同时在宏观层面,要坚持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预防、坚持刑事责任年龄不变化、坚持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从宽处罚、坚持教唆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从严处罚等四项传统的刑事政策不动摇。
关键词: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刑事政策
作者:陈国猛;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港澳台刑事法治·
论附带处分于附条件不起诉之核心地位——以台湾缓起诉实践为样本的考察
摘 要:起诉保留并附带处分是审前转处的重要途径,附带处分使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发展到更高阶段。台湾地区的实践经验表明,缓起诉制度以特别预防为主的综合预防、填补被害人的损失以及有效运用司法资源这三方面制度价值的实现均依赖于附带处分的有效运用,附带处分是缓起诉制度的核心要素。大陆地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未凸显附带处分的核心地位,未区分附带处分与考验期限内应当遵守的基础事项。应参酌台湾经验,从理念和制度上确立附带处分的独立属性和核心地位,并对附带处分的具体适用进行指引。
关键词:缓起诉附条件不起诉附带处分起诉裁量台湾
作者:何挺;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课题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 “二元视角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项目编号:16SFB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