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乎从雷克萨斯换装了纺锤形的前脸开始,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造型设计,就走上了一条与传统思维截然不同的方式。有人说,现在的日本车设计还真是挺鬼畜的,因为现在最新的日本车设计是这样的...
▼如下图所示
▼还有下面这样的
说实话,和同时期的欧洲车相比,这些日本车的设计的确是有些过于超出市场的认知了。而这些都还是算好的,如果我们去看到日本本土的那些更加纯粹的日系车的话,会更加的难以接受这种设计。
当然,这仅仅是市场层面上的。作为设计师聊车的栏目,我们当然不会去分析市场,接下来我们增加一个转折。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这些看似鬼畜的日系车设计其实是很有前瞻性的。
这些设计蕴含了丰富的曲面变化和型面构成
对于设计师而言,这样的型面构成无疑是最考验空间想象力的。
我们先来看丰田刚刚亮相的C-HR。这款车将会成为未来丰田汽车推向全球小型SUV市场的重量级车型。而这款小型SUV通过大量的型面变化和曲面分割,构成了与传统小型SUV截然不同的形态。
先来看整体的形态构成,C柱与车顶的结合点,竟然被放在了后轮中心的前方,这就使得这辆小型SUV的车身上装部分,呈现出非常强烈的运动气息。整车年轻化和运动化的基调就这么定下来了。
在配色方面,黑色的车顶以及大面积越野防护套件的运用,大幅度的降低了车身侧面的涂装面积,而且通过分色,丰田C-HR的轻盈感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提炼,与此同时,修长感也被提升。
再来看曲面构成,这一点我们聊两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下腰线的运用。在这一细节的设计中,丰田的设计师大量运用了反R面的设计,并且把时下流行的小倒角元素穿插其中,反R面的特征在轮眉的隆起位置又进行渐消处理过度。这种设计的亮点就在于,巧妙的运用了光影所营造出来的层次感。
第二个亮点就是车头和车尾的设计,大量曲面的穿插运用,将整车的立体雕琢感呈现了出来。结合工程设计的角度来看,丰田C-HR的设计的确是有很大突破的。这辆小车也完全可以作为量产车营造曲面特征的一个范本。
我们再来看雷克萨斯的前脸。几年前当纺锤形的进气格栅出现的时候,的确让人难以接受,说实在的,那个时候雷克萨斯的纺锤形前脸只是做了一些二维层面上的进化。但是,随着纺锤形家族前脸的设计进一步进化,眼下的这个前脸已经加入了更多立体化的雕琢。
再来看雷克萨斯RC,以纺锤形进气格栅为起点,车身的特征线条由此发散开来。而这个纺锤形的特征也不仅仅是个单一的平面,根据车头的走势,形成了一个凹凸有致的立体面。车头的所有元素都是通过特征型面的变化而各自独立,包括大灯、LED日间行车灯等等。
最考验设计师想象力的细节,则是进气格栅内部的结构,雷克萨斯RC的进气格栅内部结构以变化的菱形构成,而且这种变化的特征,是伴随着纺锤形进气格栅的立体走向而变化的,同样呈现出发散的特征。这个就是我们一直在讲到的立体化设计。
同样理念雕琢的,还有几天前刚刚亮相的小改款Mark X,也就是我们国内的锐志。新车的前保险杠同样以大量的曲面穿插元素构成,看似顺滑的型面构成中,其实包含了大量的型面变化。而这种穿插元素的运用也拓展了车头的视觉宽度。
这些设计考虑到工程设计方面的需求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曾多次讲到过,日系车的工程设计精妙性会超过欧洲车。而眼下日系车鬼畜的设计背后,也同样暗含了工程设计方面的需求。
关于这一点,我们来看最新一代的普锐斯Prime车型,这是最新一代普锐斯家族中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从这款车的后挡风玻璃我似乎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设计,丰田把整车的车顶到车辆尾部的部分都设计成了一个波浪形,并且以车身中线作为波谷。整个车身型面的波浪采用的是渐变的处理,从A柱一直过渡到后扰流板。
这种型面变化首先看上去很是让人耳目一新,不过这并非是因为造型因素而构成的特征,根本原因是在于降低整车风阻系数。事实上这样的设计,在上一代普锐斯的车顶上就出现,只是没有像新一代车型这样全面的进化罢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日系车之所以可以把这一类鬼畜的造型设计,从概念车直接转换到量产车上,这也和其工程的精益化设计密不可分。关于日系车的精益化设计,此前我们已经有过相关的推送,所以在这里就不进一步细说。
AL频道小结
一般来说,市场对于新造型的认知,是落后于汽车企业对于未来造型的判断的,所以这也使得汽车企业在设定新车型的造型风格时,会面临两种选择,第一是延续市场当下的需求,至少不会放大错误,比如说奥迪系列。
而另外一种就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比如说雷克萨斯系列。如果从前瞻性的角度来看,我倒是觉得,日系车的造型很适合去好好研究研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