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南政法大学
推送校园信息,传播西政动态,为全校师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雷诺就出售日产股份重启与富士康的谈判 ·  3 天前  
罗辑思维  ·  2025年,钱从哪里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南政法大学

西政大先生丨周应德教授:坚守初心,终身不懈

西南政法大学  · 公众号  ·  · 2024-10-25 09:17

正文

编者按

歌乐年华,钟灵毓秀。

70余载栉风沐雨,一代代西政之师,处江湖之远,得学问之先,穷学术之浩瀚,育时代之英才。一代代西政之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为“国之大者”挺膺担当,奠定了西政在中国法学教育科研领域的根基;一代代西政之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国培养法治专门人才30余万人,书写了中国法学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汇聚成一部与法治中国同向同行的西政史,可称之为“西政大先生”。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1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致信教师代表提出“教育家精神”1周年,我们以“西政大先生”为主题,特别策划系列人物故事,向那些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西政大先生”们致敬!

本期让 我们跟随西南政法大学任惠华教授,走进中国著名侦查学理论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侦查学创始人之一、 我校校歌的词作者之一 周应德先生的真实故事,共同领略老先生的师者风范和教育情怀。


周应德

中国著名

侦查学理论家和教育家

中国现代侦查学

创始人之一



周应德,男,生于1921年12月,重庆市南川区人,西南政法大学和四川大学教授,中国著名侦查学理论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侦查学的创始人之一, 我校校歌的词作者之一


周应德先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1953年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审判员,1955年调西南政法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刑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调四川大学法律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研究所所长。


曾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政协法制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法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监察学会顾问,四川省海峡两岸法律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 · 法学》编委等。周应德先生1992年离休,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政府津贴(终身),2012年获首届“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2022年7月12日仙逝,享年101岁。



1



从周应德老师青少年的红色足迹中追寻其侦查学教育教学事业的初心


1985年4月,在西南政法学院刑事侦查本科专业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在刑侦教研室主编的《侦查》杂志编辑部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时常求教于时任侦查教研室主任、《侦查》杂志主编的周应德老师。时年64岁的周老师是西南政法学院刑侦教研室的领路人,其风风火火、清爽干脆的办事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5年我考上了西南政法学院诉讼法专业刑事侦查方向的研究生,有幸拜在周老师名下,从此便有了与周老师近40年的交往。



我时常思考,是什么样的因素使周应德老师成为侦查学学科的创建者和领路人。后来我才了解到可能是老师十年地下工作的经历、朝阳大学法律系四年的系统法学学习和中国人民大学两年犯罪对策学的研修共同促成了周应德老师与侦查学教育教学终身结缘。实际上,在平日与周老师的交流过程中,谦逊的他很少提及他早期的地下工作经历。


我是从相关文献资料中获悉周老师1921年12月(老师从来没有向学生透露他具体的生日日期)出生于四川省南川县(今重庆市南川区)一个革命家庭,童年在私塾度过,练就了非常深厚的书法和文字功底。周应德少年时代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1938年考入了具有革命传统的重庆联中,多次聆听周恩来同志在学校的演讲,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18岁的周应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1942年周老师考入朝阳大学法律系,1946年从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1947年任中共重庆市中心及南岸区学运特支委员,并以重庆市地方法院书记官、学习司法官作为身份掩护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任永川县法院首席检察官,同年11参与策动永川和平解放,参加了永川县人民政府接管委员会接管永川县司法系统,包括法院、检察署和监狱的工作,并结束了长达10年的地下工作。1950年调任川东区党委秘书兼政策研究室研究员。1953年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审判员。应该说,这段如火如荼的革命生涯使周应德老师具备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品格,后来他也时常教导我们要听党的话,多为国家做事。同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周应德老师十年的地下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是他选择刑事侦查作为终身事业的最初动因。


地下民主斗争时的周应德(1947年摄于重庆)


周应德老师曾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偏文科的学生,高中时又致力于抗日救亡活动耽误了很多功课,因此感觉考上大学比较困难。好在当时有“法学摇篮”之称且偏文科的朝阳大学内迁重庆,由私立改为公立,1942年21岁的周应德发挥其偏文科优势考入了朝阳大学法律系。正是在重庆时期的朝阳大学里周应德完成了法律专业的系统学习,奠定了日后法学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基础并塑造了其一生的法学情怀与学术风骨。周老师后来告诉我们:“我在朝阳大学度过的这段青葱岁月,奠定了我后半生法学生涯和事业的基础。”


1953年,周应德参加了西南政法学院为司法实务部门举办的法律培训班的学习,凭借其深厚的法学素养和卓越的专业能力,被西南政法学院慧眼识才,力邀其加入学院担任讲师,负责教授刑法课程,讲授内容包括刑事政策及苏联刑法原理等。


1955年,周应德正式调入西南政法学院,从此与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周应德老师受组织指派前往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犯罪对策研究班学习。周老师回忆说,当时司法部从全国挑选了约20名法学教师,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为期2年的研修,“两年时间里,我们只学一门课程——莫斯科大学科尔金教授讲授的犯罪对策学(即后来的刑事侦查学、犯罪侦查学、侦查学)。”周老师认为,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这段学习经历,是其选择侦查学教育教学作为终身事业的决定性因素。


我个人认为,周应德老师在长期地下革命经历中养成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坚贞的优秀品格,也形成了谦逊低调、求真务实的做事风格,这是周老师把刑事侦查作为终身不变的事业追求的政治初心。另一方面,周老师在朝阳大学系统性的法律学习和在中国人民大学专业性的犯罪对策学研修造就了周老师成为新中国侦查学开拓者和创建者的理论源泉。




2



从周应德老师对刑事侦查教育教学的奠基性贡献中坚持侦查学的中国特色


1956年,周应德老师完成了中国人民大学犯罪对策学研究班的学习任务后回到西南政法学院,参与创建西南政法学院刑侦教研室和实验室。1958年,西南政法学院刑侦教研机构合并了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的部分师资力量,使得西南政法学院的法学教育融入了浓厚的公安学特色。


谈到西政刑侦的发展历史,周老师曾告诉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初,西南政法学院刑侦教研室已初具规模,当时共有教师16人,其中申锐真(1965年调任外交部)为主任,周应德老师为副主任。刑侦教研室下设刑事侦查概述、专案侦查、现场勘查、刑事技术等教学小组,教师主要来自于原西南政法学院刑侦教研室、实验室和中央人民公安学院重庆分院。这些教师中的绝大多数后来成为了西南政法学院刑事侦查专业和学科创立和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力量。


20世纪60年代初西南政法大学

刑侦教研室教师合影


周应德老师还多次提到过1963年由其领衔、西南政法大学刑侦教研室集体编写的《刑事侦察学教学提纲》教材。该教材是新中国第一本以“刑事侦察学”这一术语命名的教材,用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本科教学。《刑事侦察学教学提纲》共5篇27章,近20万字,内容体系相对完整,对刑事侦查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侦查学的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本教材也是我在给侦查学专业学生授课中经常提及并引以为自豪的西政刑侦标志性成果。


西南政法学院(四川行政学院)

1963年编写的《刑事侦察学教学提纲》


周应德老师曾经作过法院书记官、实习司法官和首席检察官,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0世纪60年代,周老师领衔编写了杀人、盗窃、诈骗3本案例专集,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掌握破案技巧与方法。这3本专集作为刑侦专业辅助教材于1986年由公安部群众出版社出版,作为教辅资料一直沿用至今。周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侦查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需要不断地从实务中吸取营养。现在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侦查学专业的老师经常到实务部门锻炼和调研,学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100%的集中实习,这种重视实践性教学的做法应该就是对前辈们优秀教学理念的传承。

作为西南政法学院刑侦教研室的主任,周老师最重要的贡献是组织参与了我国第一个刑事侦查学本科专业的创建。经过周老师等人的多方努力,1979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通知西南政法学院开办刑事侦查专业,从1979级政法专业中调整100名为刑事侦查专业学生。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个刑事侦查专业就此诞生,这对于推动中国刑事侦查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西南政法大学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西政的荣光。


最高人民法院通知西南政法学院开办刑事侦察专业的文件


1981年,我考入西南政法学院刑事侦查专业学习,从此亲历和见证了周应德老师和其它老师对西南政法刑侦专业和侦查学学科的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在我的印象中,刑事侦查专业创建初期,先后开设了十多门与侦查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包括侦查学的基础知识,如侦查概论、文书检验、痕迹检验、枪弹检验、刑事照相、化学检验等,还涵盖了司法精神病学、现场勘查、侦查策略、侦查心理学等跨学科领域。当时我们都是用的自编教材,这些自编教材大多经周老师审定,多数成为了后来此类教材的祖本。


1982年和1986年受司法部委托,周应德老师主持筹办了两期全国刑侦师资培训班,为培养改革开放后全国侦查学急需的的师资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两期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周老师在刑事侦查教育领域的远见卓识和卓越贡献,也彰显了西南政法学院在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982年,周应德老师凭借其在刑事侦查领域的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受命主编司法部全国法学统编教材《犯罪侦查学》,该书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犯罪侦查学领域的教材空白,而且以其系统性和权威性,迅速成为刑事侦查专业教育的重要参考书籍。这本教材有三位西南政法学院侦查教研室的老师参与编写,是西南政法学院刑事侦查专业早期学生必备的专业教材。


1984年,周老师还担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的编委,并兼任刑事侦查学部分的主编。同年,周老师开始在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下招收刑事侦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是全国最早招收刑事侦查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之一。


1985年《侦查》杂志创刊,周应德老师是第一任主编。《侦查》在试刊数期后,向司法部报请正式内部出刊,司法部于(86)司法教函字第231号同意《侦查》作为内部刊物在全国公、检、法、司内部正式发行。《侦查》杂志是我国最早的研究侦查的学术刊物,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我也曾担任了多年的《侦查》的副主编和主编,深深体会了专业传承的责任和意义。


我自1985年师从周应德老师后,对他在刑事侦查领域的开拓性贡献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在周老师家中的茶叙中听完了他主讲的侦查概论的课程,深深感受到老师心中对刑事侦查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在谈到西政刑事侦查专业的创建和发展时,周老师很少谈及自己在其中的作用,总是将其归因于西政深厚的公安学教育的底蕴,归功于刑侦教研室全体老师共同努力地结果。他总是告诫我们,在政法院校开办侦查学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具有中国特色,必须坚持和传承。他还特别期待,侦查学专业不仅要开办本科教育,还要培养本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老师的谦逊、执着的品格和开拓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刑侦事业的同行者和后来人,今天公安政法院校侦查学专业得已蓬勃发展,并在公安学和法学一级学科下培养了一大批侦查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




3



从周应德老师对侦查学的关心关爱中吸取力量开创侦查学教育教学新局面


周应德老师曾向我们说过,“我在刑侦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都是在西政的30年时间里完成的。”在西南政法学院正式工作30年后,1985年底周老师从西南政法学院刑事侦查系调至四川大学法学院继续从事侦查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直到1992年荣休。2012年周应德老师获首届“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其事迹被选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钱伟长为总主编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第二分册江平主编的法学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