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头条
倾力打造博物馆行业第一新媒体集群,是“中博热搜榜”系列榜单首发平台。拥有博物馆头条(视频号)及“文博头条”“美术馆头条”“文博发展大会”“馆长圈”“中华文博共享平台”等专业发布矩阵,每日速递文博艺术行业前沿动态、权威数据、独家访谈等内容。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头条

「博物馆创新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展示南海文明的现代使者

博物馆头条  · 公众号  ·  · 2024-08-08 09:04

正文



博物馆头条按: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一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船型建筑,自2018年开馆以来,以其创新展览和深厚文化底蕴,赢得了国家级荣誉和公众的广泛赞誉。该馆不仅成功举办了30余个展览,其中“南海人文历史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更在5G技术应用和文物修复领域取得突破,获得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展现了南海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01


以“新生命”

奏响历史和未来的交响曲

蓝海之滨,一座线条优美的船型建筑静静泊靠在潭门千年渔港之畔,看大小渔船在琼海潭门出海、回港。一静一动,奏出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鸣, 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在这里缓缓展开。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是中国最南端的国字头博物馆,由著名的建筑师何镜堂院士担纲设计,展现出 “丝路逐浪,南海之舟” 的设计理念。建筑汲取南海地区古采石遗址的灵感,大胆的造型,简洁流畅的线条, 将现代美学风格巧妙地融合在南海海洋文化以及海南本土文化的特性中 ,建筑获得了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国百佳经典建筑” 奖。



俯瞰整座博物馆,船屋式的建筑优雅地停靠在岸边,建筑前的阶梯层层推进,宛若海上汹涌的波涛,整体寓意 “行走在海上的南海之舟” 。为了充分保护场地内历史遗留的红树林景观湿地, 设计师采取了连廊和屋顶最大达58米的双层高跨方式 ,在“屋顶上”开了一扇“天窗”,实现了建筑美学和自然保护的“共赢”。



中国南海是蕴含了众多文化信息、文化遗产的一片海域,包括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等,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见证。2016年立项,2018年正式开馆,作为一座 年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是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点项目之一 ,承载着展示南海遗址出水文物、考古成果的发布与交流等作用。


这个博物馆界的“新生命”,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02


以“新叙述”

揭开南海的神秘面纱

这个中国首个以一片海域命名的博物馆 ,用展览的方式讲述海洋的故事,为观众揭开南海的神秘面纱。


博物馆占地150亩,整座建筑共有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分三层,南北两个区域,南区有一共有八个室内展厅和敞开式室外展廊,北区有两个展厅。博物馆有六个常设展览,分别为 南海人文历史陈列” “南海自然生态陈列” 八百年守候——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 “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 以及 “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源同流异——馆藏清代外销艺术品展”


同时,博物馆还会从世界各地邀请不同的临时展览,并且每三个月进行更新。


南海自然生态陈列展厅

1998年海南琼海潭门渔港的渔民在华光礁环礁内侧作业时发现水下3米处有沉船,这便是 华光礁Ⅰ号沉船 。与沉船一同“出水”的,还有 一万多件文物 ,它们与这艘“庞然大物”一起,在 八百年守候——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 展厅里讲述着 南宋海上贸易 的熠熠生辉。



“南海人文历史陈列” 第一次用博物馆展览的方式,系统地讲述南海历史的发展演变。 驻足于此,便能感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汇。



“南海博物馆里看南海” ,展览运用5G技术,把三百多公里以外的甘泉岛的信号传到博物馆,观众便可看见甘泉岛的 实时影像 ,戴上VR眼镜,便可亲临南海,感受甘泉岛的历史气息。



“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 展厅里, 最“土”的渔家文化“登堂而入” 。这是妙趣横生的一个展厅,展览通过18个“木偶渔民”,向观众展示渔民的生产生活,“渔民”手里拿的,身上穿的都是文物,通过这种方式, 将民俗的“俗”和展览陈列的“雅”结合起来,呈现一种反向的“严肃”态度。



“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 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从新加坡邀请来的临时展览,原定6月26日撤展的展览,由于观众的热情,展览延期了整整一个月。



从3月26日开始, 123天的展览展示,124件(套)精美文物,吸引了256377余名观众驻足观展。 博物馆用精美的展品,丰富的文创产品和社教活动,向观众展示开放多元的“峇峇娘惹”文化,也进一步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成果。



“透物见人,透物见事” ,博物馆用丰富的文物馆藏和新颖的叙事方式,为观众翻开海洋历史的画卷,让观众感受南海文化的勃勃生机。


03


以“新形式”

演绎博物馆多样职能

“博物馆是城市的会客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距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千余场社教活动。今年暑假,博物馆推出了 “海南馆里过暑假” 系列社教活动,推出活动课程、文物赏析、集章打卡等活动,涵盖了 “海丝文化”、“渔家文化”、“自然科普”、“水下考古” 等方面,让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近年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还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 博物馆致力于通过合作延展自身的研究深度,现已成功建立了 出水陶瓷器的基因库 ,创建了专注于 出水文物保护修复的重点实验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