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受邀前往瑞士小城达沃斯出席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将发表主题演讲。这是李开复三年之后首次回归达沃斯论坛。
年会期间,李开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在人工智能领域,而三大巨头“BAT”不可能永远占据“山头”。
以下是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整理的李开复观点,略有删减。
BAT不可能永恒 这个“山头”迟早会过去
李开复表示,中国正在面临一个巨大的创新机会,这个机会来自气势汹涌的人工智能浪潮,、中国将在这波时代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发展人工智能,还并非一件轻而易举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多方协作,也需要在人才培养、资源对接、数据共享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打好基础。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巨变之下,阿里、京东上市了,滴滴收购优步了,互联网金融也火热了。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在李开复看来,这个宗旨就是商业的本质——给用户产生商业价值。围绕这个本质,李开复点出了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人工智能。
如果说互联网热潮催生了“BAT”,让它们延伸至互联网行业的方方面面,那么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上,互联网行业的格局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换言之,中国会不会出现一个全新的“BAT”?
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一是数据,二是机器,三是人才,在这些方面,国内的BAT,国外的谷歌、脸书、微软比初创企业至少能多一百倍、一千倍,即便它是独角兽。而为了达到商业上的成功,它们也不可能会把资源共享出来。
“它们不会把大型计算的技术公开出来,让美团、滴滴、知乎也可以使用,出于商业的利益,他们会把赚的钱花在巩固垄断地位、扩张新业务、培训和留住人才上面,”他说。
当下,人工智能领域资源分配明显不均,BAT占据绝对性的优势地位,但李开复却并不完全看好BAT。他说:“一个行业里,山头的地位是绝对不永恒的,一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一个山头都会享受它阳光下灿烂的十分钟,但是十分钟必然会过去的。”
首先,当新趋势来临的时候,处于山头的公司不是每次都能捕捉到,也许机会来得太快,或者别人有特殊的、先天的优势,或者文化不符合这个领域。
其次,大企业过去的成功,可能会成为它的“包袱”,让它不舍得放弃。李开复解释道,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当你在某一个领域赚得太多了,那么反而成了一个包袱,让你没有办法放下它,去抓住下一个创新的机会。柯达和微软就是很好的例子。
柯达曾经是摄影领域的顶尖公司,数码技术也是它发明的,但它却因为担心数码相机影响胶卷的销量,而把它冻结了。微软也是一样,虽然它是第一家做移动操作系统的公司,但它却认为操纵系统应该卖钱,所以最后Windows硬生生地被安卓挤出了一条生路。
“BAT是不会永恒强大的,它们也许会存在很多年,伟大很多年,就像IBM,它虽然被人尊敬,但绝不是美国公司中最受关注的,因为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李开复如此说道。
BAT中最看好腾讯:全球最垄断的互联网企业
如果BAT不能永远处在山头,那么三角关系中,到底哪一角能坚守最久呢?李开复认为可能是腾讯。
他说,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腾讯看到了阳光下的十分钟的问题。“当然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腾讯做成了微信,现在微信的垄断程度特别大。(腾讯)应该是全世界互联网行业里最垄断的一个公司,要把垄断者拉下台,需要比较久的时间,就像Windows。”
谈陆奇加盟百度:中国需要更多的陆奇
北京时间1月17日,百度正式任命陆奇担任集团COO,负责产品、技术、销售、营销运营,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在陆奇的职业生涯中,李开复是他重要的“引路人”。陆奇曾向李开复请教该去哪里为哪个公司工作,李开复建议他选择西海岸硅谷的技术类和IT类公司,受此影响,陆奇最终加入IBM实验室研究网络技术部门。
李开复说:“陆奇是少数这种有战略技术眼光,又能执行得很好的人,他加入任何的一个公司,都是对这个公司的加分。”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性人物,陆奇的此次加盟,或许标志着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坚定决心。李开复也表示,“现在中国需要更多的陆奇,回来帮助我们把人工智能的领域做大。”
除了百度,创新工场也十分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发和探索,李开复表示,在学术界有很多像陆奇一样的人才,创新工场成立人工智能工程院,就是希望用共同的力量,把更多像陆奇这样的人才拉回来。
年轻人不要只做“时髦”的事情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掀起了一股创业潮,许多年轻人都先后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但近年来,许多中企开始寻求海外投资,国内创业遭遇了资本寒冬,融资问题难倒了一大批初创企业。
面对创业难的问题,作为“过来人”的李开复表示,国内创业者寻找投资一点也不困难,困难的是那些初次创业,或者没有太多经验的创业者。
如何修炼成一个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呢?李开复认为,在还没准备好创业、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可以先去一家已经达到这个境界的创业公司,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学好这个业务,当创业者懂这个行业比投资人懂得多时,才能震住投资人,投资人也才会投他。
“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出来融钱,现在创业者的数量有点过多,可以多磨炼一下再出来创业,很多人二十四、五岁就想自己做老大,可以再学个三、五年,也还很年轻,”他说。
李开复建议年轻人先到小公司磨炼一下,“大公司是磨炼不出来的,大公司希望你永远就做一个岗位,因为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最高,而创业却恰恰需要这种跨行业、跨领域、跨功能、跨部门的能力。”
谈及年轻人的未来,李开复引用了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的演讲中提到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他认为,人工智能在10到15年后可能会取代50%的工作,这会推动我们变成最好的自己,就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一样,“不要只做‘时髦’的事情,因为越时髦,可能越容易被取代,比如学商、学理工,反而是一些比较抽象的事情有很多机会,比如琴、棋、书、画。”
对于年轻人热捧的IT工作,李开复表示,未来如果机器能代替人工,很多互联网的工作也会被取代,如果你有这种志气说,未来的机器人就是由我写的编程控制的,当你有这种决心、野心和执着、勤奋、努力的时候,你就会成为未来的世界的宠儿。
中国有句古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年轻人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站在达沃斯这样的精英云集之地,李开复的话在激励了年轻人的同时,也影射了这次论坛的主题:领导力。
用李开复的话来说,中国可以继续扮演全球化的领导角色。而这一切,都要以年轻人的未来为依托。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机会成为世界第一
李开复认为,中国的创新力量不容忽视,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国的市场正在继续累积更多的数据,这个对于人工智能也是很好的机会。
此外,在宽松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世界第二是没有问题的,世界第一是有机会的。
而中国要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世界第一,李开复认为有几个很重要的事情,是值得做、而且必须做的。第一,要想尽办法把海外的中国人才吸引回来,或者至少让他们在国外做的研究跟中国是产生关系的。
第二,理工数学的优秀的年轻人很多,但是还是需要培训的,不是说清华、北大毕业的数学科学生毕业以后就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专家,是需要有人带他们,是需要有课程,是需要刻意的培养的。
那么这些刻意的培养怎么去做?是要经过线上的课程,或者专家手把手的带着他们,还是经过网上的这种竞赛,还是经过大数据的搜集,然后让大家都有机会去在网上一比高下,这些应该百花齐放全部去测试。
第三,要大大推动各个传统企业能够接纳人工智能,因为它们的算法,过去一直都是很落后的,而且落后于美国,也就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李开复举例说,美国预防信用卡做假,没有人工智能的时候就已经靠各种规则做的很好了,中国则一直是非常落后的,但把这个做好可以立刻产生价值。因为如果你用人工智能做个算法,要卖到美国的银行,他可能已经有很好的非人工智能算法了,可能卖不进去,但是在中国呢,可能就可以快速产生价值、产生利润,然后让公司能够成长起来。
但前提是,这些银行不要那么封闭,要愿意采购外部的人工智能的软件,我觉得这方面应该去重点培植一些这样的人工智能的公司。比如说我们投资的第四范式,它当然已经打入了一些银行,但是我觉得银行应该深度的拥抱这些技术,对银行也是双赢,因为它采用了人工智能,马上就能够赚钱或省钱。
人才的培养需要各界协作
对于人才的培养, 李开复认为,一个是从国外的工业界吸引人,一个是从国外的学术界吸引人,还有一个就是国内的人才流动了,所有的流动都是好事,尤其从大公司出来创业,我觉得是非常利好的消息。BAT是不会很自然的去推动创业型的公司做人工智能。因此像创新工场这样的VC就有责任来做这个工作,包括了从全球吸引人才,也包括了从BAT吸引那些想创业的人。
创新工场成立人工智能工程院,第一步做的就是从Google、微软这一类顶级的全球公司吸引了一批人才,第二件做的就是从清华、北大、上交大开始授课,并且吸引学生。但是这个方向能做的还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说真的有风口理论,现在肯定是人工智能的风口,如果说我们5家VC和5家公司,加上5个大学,或者加上某某政府的这种部门的力量,一起把这个推起来,觉得水涨船高,应该大家都有机会的。
人工智能这件事情,没有顶级的专家,真的启动不了,没有大批的优秀年轻人也无法做,没有大量的数据也干不了事、成不了事,还需要特别巨大的一个机群,所以这几件事情都要把它做好。李开复认为,与其一个公司能做到30分,不如四五个公司做到90分,这样应该是可以成功的公司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