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童书妈妈三川玲
分享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财经报  ·  债券市场指数小幅波动 ·  昨天  
金融早实习  ·  亚洲开发银行2025年第二批实习生招聘 ·  2 天前  
湖北药监  ·  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  3 天前  
BFC汇谈  ·  详解黄金本轮逼仓行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童书妈妈三川玲

童书妈妈又一个得意&诚意之作,你喜欢吗?

童书妈妈三川玲  · 公众号  ·  · 2019-06-02 09:09

正文



博鳌写作教育论坛进入了第二天,童书妈妈编辑部分驻各分会场,为大家带来第一手的新鲜报道,这既是童书妈妈对读者的满满诚意,也是我们作为 博鳌写作教育论坛创办者的得意与骄傲。


所有参加论坛的人们,也请在您留言区留下收获和建议,期待下一届 博鳌写作教育论坛再见。


前一日的精神盛宴还在大家的津津乐道、细心总结中: 6月1日,博鳌写作教育论坛进入了第二天, 3场大师讲座和7场平行工作坊仍然干货满满!


大师讲座 第一位演讲嘉宾: 影响了芬兰的国家课程大纲、 新媒体写作 博士后研究员奥蒂·卡丽巴。



有调查显示,芬兰 12~18岁的孩子,有40%认为在学校写作是无聊且无用的,这震惊了芬兰教育部门,他们决定进行转变——创办新媒体写作专业。


让高中生把 写作场合搬到了新媒体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不用纸和笔写作,不在教室内,不是一个人的、严肃的写作,而是用智能手机、在校外、互通的开心的写作。



实施至今有许多经典项目获得推广,在小学、中学、大学落地,甚至改变了国家的教育大纲。


例如,芬兰老师会指导各小组创作饶舌歌曲、为歌词配音乐、制作视频,上传到油管,和网友互动。(有位老师既是新媒体写作博士,也是饶舌歌手)


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学生们会收到陌生网友的评论,非常有成就感,他们会发现写作可以是一件很好玩、很轻松的事情。



芬兰老师们还会用游戏教写作。例如,利用流行的热门游戏Sims,指导学生进行人 物脚本写作、塑造自己的角色。游戏成为孩子写作灵感的来源。


第二位嘉宾,是著作等身的挪威畅销书作者阿澜·卢,他的《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被誉为挪威版《麦田守望者》。



作家要体现追寻内心的真诚,阿澜·卢说,我从小就写过很多日记,摞起来有一米多高,有一天我想把这些童年的惆怅和青年的孤独结合起来,就创作出了第一本小说,被翻译成49种语言。



他认为写作的妙处是:把生活中不好的事情、烦闷的回忆写成诗。比如,妈妈的每日唠叨和“无微不至”的严苛,写成诗后,会具有一种独特的黑色幽默魅力,有一本诗集《妈妈说的话》就是典型代表。



第三位嘉宾,是顺应儿童天性写作的创始人——三川玲。


她以一个提问开场:你去了巴黎,但是没有发朋友圈,算去过巴黎吗?


就如同我们在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但是没有任何人知道,算活过吗?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可以积累记忆、传递文明,而写作就是最好的传递工具。



写作就像一个瀑布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然后形成一个深潭。


那么如何让写作飞流直下三千尺?第一步,先蓄水(先用感受、理解、思考充实大脑),在最有写作欲望的时机拿起笔,没有任何限制和障碍(3分钟不停笔,不用方格纸,用拼音符号绘画),让写作奔泻而出、形成深潭,必有回响(老师的无底线、有根据的正面评价)。


完整的童书妈妈儿童写作教学过程:80分钟的感受、思考—50分钟的写作法+写作 —25分钟的反馈评估。


童书妈妈写作课的原则:做人和作文分不开,有效和有趣分不开。



体验清华大学的真实课堂


走进两场清华大学的真实写作课堂,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的老师严程和邓耿为在场的学生和观众,展示了清华大学的“课堂展示与交流”,以及“写作与沟通”。



虽然这两堂课在例子的选择和难度上有所调整,但是清华大学的老师们基本为现场的观众上了一堂原汁原味的清华写作课。



清华课堂第一场:课堂展示与交流


邓耿老师在课堂上分别通过古文、学术论文中的节选,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去理解名词、实词、关联词、代词等在文章中的应用和具体作用等。



本次清华课堂的写作课,主要针对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希望大家在写作时可以先有思考,然后开始写作。因此在课堂上有非常多需要思考和推敲的细节。

逸马杀犬于道(沈括《梦溪笔谈》)

你知道这句话省略了什么吗?

你会用什么关联词来填满句子?

机器人(     )牺牲自己,(      )保护人类。


清华课堂第二场:写作与沟通


严程老师告诉我们“如何有理有据地表达一个观点?”为此,清华老师邀请百年职校的孩子们一起讨论了一个题目—— 你觉得“重男轻女”的现象还存在吗?


每个同学都拿到了一个写有相关内容的小纸条,代表了 不同的观点,孩子们要自行判断他们拿到的字条属于观点表达的哪个阶段。

判断拿到的字条属于观点、论证还是结论?

观点:基于什么背景或现象?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论证:有什么理论或逻辑上的依据?有什么实证或文献上的证据?

结论:如何回应不同观点或质疑?要得出什么结论,判断或主张?

在第二回合的分组讨论上,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百年职校的学生们和同组成员进行了热烈讨论,他们从各执一见到形成统一的观点,最终共同搜集资料,为自己的观点佐证。



学生们对这两场真实的清华课堂表达了极大的热情:有的学生说他终于有机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感觉很爽;又有的学生感叹:这次的经历让他想起了钱博士,辩论的过程也非常激烈,只要有证据就可以抛出去,让对方无法反驳。





写作前,先弄清楚为什么写作


这是一堂给孩子的写作示范课,课堂一开始,褚士莹老师就给孩子们读了一首诗:“我的北京”。


诗中写出了各种不同的北京:

我的北京是酸的

我的北京闻起来像西红柿

我的北京是公鸡

北京是脏兮兮的

……


然后,褚士莹老师让孩子们对于诗歌中对北京的描述,提出赞同与反对的意见,并让他们转换立场后,再找出支持的论据。



接下来,褚士莹老师让孩子们针对“别人眼中的北京”,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创作。比如,外国人、上海人、江西人的眼中的北京是什么样的?并且要说出你这么认为的逻辑。


这是孩子们的创作:

外国人眼中的北京,地铁是拥挤的

江西人眼中的北京,不是够辣的

爸妈眼中的北京,是忙碌的

上海人眼中的北京,是普通的

……



在这个过程中,褚士莹老师不断引导孩子,让他们练习站在不同立场和角度进行思考。这也是这堂写作示范课堂的核心: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


褚士莹老师说:

做一件事情时,我们要先知道为什么做。比如关于写作,我们要先知道为什么写作,知道我为什么要写作,确认我们的读者是谁之后,我们才能分析题目进入主题,最后才是写作技巧。


只有清晰我们为什么写作,读者对象是谁时,写作的人才会有力量,写作的主动权就拿到了自己手里,所以不要把写作当成技巧的练习,而是要先理解目的是什么。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讨好读者,而是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且一定要写“实话”,这样的作品才有意义。



另外,在这堂示范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褚士莹老师如何在提问中帮助孩子打破自己旧有的观念进行更有逻辑的思考,比如,站在不同的立场照论据,哪怕是你不同意的立场;一次只说一个观点等。 我们发现,孩子们其实非常喜欢这种有逻辑的思考,也十分享受这种思考。



急湍之下,必有深潭

共鸣之后,必有回响


下午的平行论坛,同一个场地 ,先后有 奥蒂·卡俪巴老师的“芬兰新媒体写作课堂”展示与交流,还有三川玲老师的“顺应天性的儿童写作课”。

一如上午 奥蒂老师 的主论坛演讲上所言,世界已经改变,写作也是如此。


Demo课中,奥蒂老师先给孩子们布置了下午需要完成的写作任务,12个孩子分成四组,每组三人,需要完成一份新媒体写作课作业。


就在孩子们搬着凳子来到室外,展开头脑风暴、分工协作,跃跃欲试撰文发朋友圈的时候,大人们在室内一个接一个地提问,也展开了一场深度交流。

有家长问奥蒂老师:对比新媒体写作和传统写作,哪种对孩子的写作能力更有提高?


还有家长问:是不是文本写作伴随着文本阅读减少以后就消失了……


快半小时过去,场外传来孩子们的求助信息——是要求每个人发一条,还是一组人共用发一条朋友圈?奥蒂老师快速回应:一组发一条,但是每个组员都要有发言。


最后,孩子们写出了让家长们掌声雷动的小作品:


论起发朋友圈,小朋友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热烈的国外大师示范课结束,迎来了 最接地气、最超值的童书妈妈写作课。


本来,奥蒂老师的课堂上,凳子已经摆到了场地之外。三川老师的课堂,干脆冒出只能站着听课的。

虽然同样是价值观拍卖主题,迎来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学生,于是,实际的课程环节,感受也非常不一样:


今天,选择买下一屋子钱的是一个小男孩,而一对母子,同时选择行走江湖、扶危济困,做个利他主义的人。

今天,在“如果没有人竞争,你会选择哪三样拍品 环节,两个男孩因选择不劳而获、拥有一屋子钱、健康长寿活到100岁,被全场人视为“想得最美”的人。


还是在今天的会场,一个妈妈有点担心, 现在 给孩子进行价值观教育,是不是太早了点儿?然后,她自我作答道,多一些体验是必要的。

与之相反,另一位爸爸则明确地说,非常有必要,正好需要。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汇聚在一起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让懂得童书妈妈写作课价值的人,秒懂这样做的意义。


童书妈妈写作课,给孩子丰沛的水流、欲望的高坝……急湍之下,必有深潭,共鸣之后,必有回响。



叙事疗法用写作改写回忆


何谓疗愈写作?


不讲概念,关军老师先让观众回忆一个和礼物有关的故事。细节越多越好:当时的季节天气、双方的动作表情,礼物的颜色、拿在手里的感觉,你和这个礼物又发生了什么,别人对这个礼物的看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