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到网,偶像养成节目在主打“个性彰显”的互联网呈现出不一样的语态和气质,用互联网的表达和思维,实现更年轻化的表达。
《明日之子》是腾讯视频打造的一档互联网偶像养成类节目,旨在用互联网逻辑培养出属于年轻人未来十年的偶像。
当今,人们早已与互联网形成“共生”状态,人们自知甚至不自知地无缝融入网络时代,影响着网络发展的同时也被网络影响着。人们享受着互联网直通、便捷、互动等特点的优势,也接受着互联网思维的“同化”。互联网追求简洁直通,避免迂回套路,许多仪式化、程序化的问题都在“后台”解决。当下纯网节目在创作体量和影响力上渐成气候,但很多节目中依然保留着不少电视节目中仪式感、程式化因素,致使其互联网特质并不明显,甚至走向了大尺度、无底线的反面。究其根本,在于网络节目创作缺乏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精神。
互联网精神在于聚焦,在于极简,在于发现结果,在于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作为一档网络节目,《明日之子》不仅发挥出了互联网精神的内涵,也抓住了网络受众的接受习惯。节目在舞美设计上没有复杂的设置,即便是海选亮相也是通道直达星推官的面前,简洁干净的舞台没有过多修饰,反而让观众聚焦场中的人们。在比拼环节,节目也无过多仪式感的设计,没有宝座桂冠,不以形式显胜负。环节的设计上,节目也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对于一档网络选秀节目来说,用户最核心需求是观看选手们的现场表演及结果走向,《明日之子》用直播的形式强化了表演和结果的呈现,删繁就简的做法令节目变得紧凑又不乏戏剧感。
对于网综而言“直播强则网综强”的时代已然到来。《明日之子》通过网络直播挖掘出了选秀固有的魅力,实时的进程、实时的结果分享,其不确定性和它带来的真实感和悬疑感,比拼的紧张刺激在直播中传送了出去。此外,直播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监视环境,令比赛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中进行。《明日之子》利用直播手段聚合大量的网友观众,并赋予他们选择的权利,真正将观众纳入到了“养成”的进程中来。观众的力量可以直接影响节目的走向,可以说,节目创造了一个尊重所有人的真实平台。
直播可以最大限度的捕捉真实,节目用直播将不可预知和瞬间变化放到最大,这需要极强的勇气和把控能力。《明日之子》以首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2400万、点播破亿的数据证明,一档真诚又真实的网络选秀节目是受欢迎也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直播手段的运用也是对选手自信和能力的一次锤炼,节目通过多种考验将选手置于焦点、顶点,这对于选手的“养成”具有极大的促进效果。
直播的形式鼓励所有青年选手敢于竞争,用真实面对大家,锻炼选手的自信自强,克服掉人身上的自卑,强调了真诚、真实、真情。《明日之子》用直播手段实现了“选”的本质,而不再只是“秀”表面。直播将弥补网综的优势,培养等候性收视习惯,为视频发展走向移动端夯实了基础。在拼大制作、大场景的当下,腾讯视频却做了一个“节约”的节目,利用极简的形式突出选手和选手的个性,提升了直播的效率。
《明日之子》旨在用完整的偶像养成“产业链”,挖掘、培养、打造互联网的新一代偶像,这条“产业链”包括海选、粉推、导师引导、经纪人包装等一系列流程。网络时代是个性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偶像,包容的互联网时代允许所有不一样的美。节目强调“九大厂牌”概念,就是要突出每个选手的差异化个性。然而,节目中所强调的个性差异是建立在真诚、向上的基础之上的,节目从各个环节做到了不要套路要真诚、不要掩饰要公平、不要常规要个性的创作准则。
梦想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文化盛,文化盛则中国强。节目不单一偏重选手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带着综合考量的眼光去发现真实丰富又立体的年轻人。“九大厂牌”涵盖了年轻人的多元文化,营造了浓郁的年轻人文化氛围,在这个氛围中人们看到了和而不同的谦卑与个性,看到了追逐梦想的坚持与容忍,也看到了年轻一代的真实气质和精神面貌。鼓励年轻人带着自己的梦想去创建属于自己“特立独行”的新宇宙,《明日之子》作为一档集合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精神打造出的节目,也为纯网节目的新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作者:冷凇 张丽平(冷凇系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张丽平系中心创研基地特聘研究员)
编辑:张章 刘鑫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