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见过类似下面的情景——
军训队伍里,一名教官批评犯了错还抵赖的学生:
“你这是混肴(yáo)视听!”
“报告教官!是混淆(xiáo)视听。”
全班哄堂大笑,弄的教官下不来台。
个人演讲、领导讲话、工作汇报、项目会议、活动祝辞……
这么多讲话的场合,
张口读错音,落笔错别字,真的会拉低分数。
「得到」App专栏
《老浦识字》
的浦寅(yín)老师,一招帮你告别错别字,为你的个人魅力加分。
这一招就是——
对汉字追根溯源。
追根溯源,听起来又长又远。
其实不难,只要知道这个字的象形文字,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干”到底怎么读?
给你举个例子,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个字,
现在请你念出来
:
相信结果一定是有人读gān,有人读gàn。
干gān犯、树干gàn、干gān燥、干gàn流……
为啥一个字搞两个读音,记不住啊,为啥这么麻烦呢?
其实,只要知道了它的象形文字,一点儿不麻烦。
因为你会发现,不同的读音压根儿就不是一个字。
现在你知道了原意,就不会再用错了。
“重”和“出”,是不是颠倒了?
再举个例子,有不少细心的用户有个疑问:
“重”和“出”,是不是造颠倒了?
“重”是“千”加“里”,千里之外,还不得出去老远了;
“出”是两座山,两座山摞起来,还不重吗?
其实只要追溯到这两个字的象形文字,马上就明白了。
咱们先来看看“重”字:
甲骨文原意请你看识字卡片,这里不赘述了。
只不过到金文的时候,“人”和“包袱”的位置发生改变,“人”在上,“包袱”在下。
这时候已经有今天“重”的雏形了,之后就按照这个结构演变到今天。
所以你看,它根本不是“千里”,就是一个人背着大口袋辛苦跋涉,这还不重吗?
再来看看“出”这个字:
下面是个坑,上面是个脚,脚朝外,就是从坑里出来。
象形文字形成的时期,人是住在地穴式房屋里的,从家往外走,这不就是出门吗?
到这儿你应该就知道了,这俩字不仅没造反,还很形象嘞。
你看,追溯到源头,恍然大悟。
每个字,都让你恍然大悟
追根溯源这招,不仅能帮你
精确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