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工业4.0”发展概念。这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预计投资2亿欧元。工业4.0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实现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该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而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会诞生。德国期望借助工业4.0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保持德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随着德、美等国相继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为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中国也将制造业发展提升到了“智造”的高度。与“工业4.0”不谋而合的是,对于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筹备未来十年期的制造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如今,这项规划将借鉴德国“工业4.0”,学习德国的智能制造,为我国发展成现代化工业强国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了“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领域,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未来,通过底层设备的互联互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可视化展现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化的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最终建设成智能生产的智能工厂将是中国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突破口及落脚点。
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的到来,将是一种思维变革,改变以前以要素竞争为主的工业生产模式,进入到数据和创新竞争为主的4.0时代。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提出,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将成为企业提升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力的关键要素,也是我国工业转型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毫无疑问,新一轮工业革命将更快地带动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向制造业的全面嵌入,将颠覆传统的生产流程、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生产制造过程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深度集成,将实现对生产要素高度灵活的配置,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这一切都将有力地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这也给企业高层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哈佛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袂推出的全新“组织变革:服务转型与数据驱动—中国课程”,这一全新课程是专为全球知名制造企业的企业主、首席执行官、总经理、副总裁和总监量身定制。该课程旨在运用以服务为导向的全新策略与实践,借助数据和分析工具,帮助管理者优化制造方式,探讨制造企业如何创造出独特的、高附加值的服务,以及充分利用数据带来的洞察,在中国制造全新时代及时把握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