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胡慎之
最完整的心理学常识、最前沿的心理教育、最专业的心理分析。人生不易,与君一同嬉笑怒骂、品味人生,人称“意义哥”;一针见血,洞悉关系心理,人称心理圈的“犀利哥”。经典曲目《一派胡言》《胡说爸道》《世道胡说》,客体关系心理学家,向日葵心理创办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非专业出身也能学心理咨询吗? ·  3 天前  
简单心理  ·  十一快乐,假期怎么安排? ·  1 周前  
胡慎之  ·  过得不好不坏,是潜意识的自我保护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胡慎之

你可以杀了你的孩子,不见血

胡慎之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2-13 20:41

正文

☝ 听说关注我们的人,都很有学识!



父亲身家几十个亿,十几岁求学牛津,会四国语言,却忍受男友的暴力对待,最终在异国被帅气的外国男友活活打死;


主持界一姐董卿,腹有诗书气自华,主持的诗词大会,看得老中青观众对她都崇拜不已。但是她在镜头前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却忍不住痛哭流涕,说那是苦难。


……


还有我认识的很多很多同龄人,无论拿着多高的薪水,有多高的社会地位,说起自己的童年,还是会眼泛泪光。


我妈妈每次说起被外婆放在寄宿的幼儿园事情(其实她只在那里待了一个月)如何的望眼欲穿,如何想回家,每次都会落泪。


我的好朋友,长得像芭比娃娃一样的女神级人物,说起二三岁时被父母突然地扔去奶奶家住了两个月,见不到父母和姐姐,流露出的委屈和难过,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童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决定了她能不能笑着面对人生,决定了她有多难过上一个快乐的人生。这一点,从前很多人并不知道,但现在,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真的太好了。



1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的形成主要在童年。


也就是说,你的童年几乎决定了你的命运。你是否过得快乐,你会不会去找虐,你会不会永远不相信爱,你会不会永远自卑,会不会永远都不爱自己,会不会一直对自己苛责,会不会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这些都被童年决定着。


有没有人能超越这一切?有,但不多。需要合适的条件,机遇。


如果你遇到了爱的治愈,且你自己具备超级强的自省能力,也许最终能化茧成蝶,完成自我超越。要不然,童年对你的影响会一直跟随着你。


尽管很多人已经告别了被父母严苛对待的童年,表面上看起来已经过上了自己幸福的生活,但是你让他们去给自己的幸福指数打个分吧。


午夜梦回的时候,宴会散席的时候,看着一家人背影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生活总是给我们设置障碍,永远不会让我们有特别的欢乐。


我们会焦虑,会落寞。


其实,婚姻关系里暗藏着我们童年的阴影。


我们人生总有打不完的仗,甚至我们从来没有放下伪装,真实地做过自己,为这个活,为那个活。


尽管你很优秀,但是你却从不知道什么叫做“为自己活”。


所以,尽管童年不足以决定你的命运,但是它很可能是你人生画布上的基调,任凭你如何挥洒美丽耀眼的色彩,你也无法摆脱那个沉重的背景色。因为它就住在你的潜意识里。



2


你对孩子做的事,可以杀了这个孩子,不见血。很想对一些父母说出这句话。


因为他们不知道,不是所有的谋杀都见血。


身体受的伤,躺两个月,多输点血,还能救回来。潜意识里巨大的窟窿,你长到五十岁,穷尽前半生力量,也填不满。于是很多人放弃了,“人生本就苦多于乐,就这样吧。


千金小姐毕习习,心理问题很明显。


这个问题也是出于童年:显赫的家庭,早早的被送往国外,父亲终日忙于生意。


她不是家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孩子。


经常被忽视,缺乏父爱,早早离家。


渴望男性热烈明确地爱意表达来肯定自己的存在,内心渴望被一个孔武有力的男人保护,以此填补童年爸爸的位置。


即使被男友虐待,也不愿离开,因为极度缺乏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


被虐,仍然爱着,意味着她的童年还有一些超出以上分析的复杂背景。但是,是什么让一个这样的女孩不懂得离开,不懂得还击?


被渣男欺负了无数次,还要为渣男说话,连被渣男卖了,也要帮他数钱的那些“犯贱”的女孩背后,都有一个忽视她们的价值,从未对她们好好表达过爱的父亲。


有不少女性悲哀地死于家暴。


她们为什么会选择一个这样可怕的男人?


潜意识的选择。


你说,是这个男人杀了她,还是她的父母亲杀了她?



3


毕习习的事情极端了一点。我们说点不极端但到处都有的。


被父母打着,骂着,逼着,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最终也如父母所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些人,快乐吗?


成功不等于快乐,不等于幸福。


很多父母想都没有想过,十几年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培养他,你是想让他幸福,还是想让他优秀?


幸福不需要和别人比,而成功或者优秀一定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在中国国力大大提升,基本保障制度也惠及全国,要饿死也很难的今天。你想名校毕业去做精英可以,你要去农村务农,看着炊烟牛羊生活,也一样能温饱安稳活到90,100岁。


既然成功,优秀不是生存的必须,大家也不用挤破头去夺争社会资源才能活下去了,那么你是希望你的孩子幸福,还是成功?是想让他过一种他觉得的幸福生活,还是过一种你眼里的成功人生,扬名立万?


有的父母没有思考过幸福与优秀的差别。


因为他们的童年还处在资源匮乏的时代,父辈的危机意识也贯穿他们的青少年:一定要出人头地才能活得像个人样。


那个年代是这样的。


所以,基因中一代代传承,这些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停下来想想下一代和上一代的社会环境差异,就继续把祖辈灌入他们头脑的概念,危机感,恐慌感,统统灌入了下一代的大脑里——成功优秀就是唯一的出路。


还有的父母,就更耐人寻味了。


比如董卿的父亲不让小时候的她照镜子,这根本就是一种性别的感觉剥夺,几乎从性别上否定了自己的女儿。


在这种严苛的行为背后,父亲肯定是有其冠冕堂皇的理由的,就如同当年学校老师当众剪掉一个女生的长发一样。


即使他们看到了你的眼泪,悲伤,怒吼,求助,他们还是会这样做。


表面上这类人给出的理由是:受点挫折有什么不好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现在严格对待他,是为了他好。


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可能是这样的——我自己就没有被温柔对待过,也是这样长大的,你凭什么要得到比我更好的,更多的?!


还可能是这样的——只有你混出来了,优秀了,成功了,我的投资才没有白费,我的未来,我的老年晚景才有保障,至少不用在你身上贴钱。


也可能是这样的——光宗耀祖,是我的使命,也是你的使命,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女儿),你不能给我丢脸。你要是混得不好,不优秀,我的脸往哪儿搁?


最后一种,最为普遍。注意以上那句话,你混得不好,我的脸往哪儿搁。我的脸。我的。


而为了你,是附带的。


成功难道对你是坏事吗?


事实上,为了我的脸,才是最根本的目的。为了我的脸,你学习不好,我打你,骂你,对你狠,剥夺你的爱好兴趣,毁掉你心爱的东西,偷看你的日记,剪短你的头发,都是可以的。反正我这样做了,我的脸保住了,而你也会成功,会优秀,会考上好的大学,我可以说,我是好人,我对你尽责了!


但是今天,我要扯开这层面纱,因为这里有个逻辑错误:保住了你的脸,附带着我的成功,但是如此多的童年阴影牺牲了我的幸福,严重影响了我的心理,让我以后即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无法快乐,让我一辈子都在涂抹一张底色灰暗的画,所以,为你的脸,和为我的快乐,在此处,是矛盾的。


但是,你选择了维护你的脸,而不是我的快乐。然后你给自己脑补了一个理由,让自己所做的显得很有爱,你说,为了孩子的优秀和成功就得这样,这样才是对他好。


你脑补的这个理由的论据是错的。或许你不知道,或许你害怕知道,所以你从来不去想——成功能带来幸福的人生吗?优秀或者名牌大学就能让你快乐吗?再说被逼得像狗一样的孩子到处是,成功的有几人?名牌大学考上的又有几个人?



4

 

我很赞同武志红向中国的孝文化开炮。


有人说,孝是千年礼仪道德,也是人之常情,有何不好?你竟然连孝都敢批判。


但是我想说,如果带着父母的一切都是对的,都一定不是自私的,都一定是为我好,爱我的,这样地无视真实做出来的孝,也不是真实的孝啊。


只有真实基础上的爱,才是爱,不是吗?


你爱你的父母,你自然会孝顺。无需粉饰,也无需道德压迫。但是如果你父母伤害了你,他们的无知或者自私将你的人生陷入到不幸里,如果扣着孝这个大帽子,你们连触及这种问题的机会都不会有,更谈不上面对,和解了。


那么孝究竟在这里是起正面作用还是阻碍孩子成长的负面作用呢?


先破除你必须无条件孝和顺的这个大框架吧。只有这样,才能放下负担,让人们重新繁殖出一个新的爱的框架。在这个框架里,至少一切是真实的。


你可以原谅当时对你严格就是为了你好的父母。你可以告诉他们,我对幸福的定义不是这样。也许在董卿的内心,成为央视一姐并不是她的幸福。也许她对幸福有不一样的定义。旁观者永远无法知道。但是父母也无法代替她回答。能回答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她本人。


什么是成功?


什么是幸福?


我如何看待优秀?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标准,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标准,也有权利为自己选择,而不是被父母逼上一条想当然的绝路,那么这将变成一个更好的世界。



5


孩子的内心是稚嫩的,你不保护她,她就会受伤。她或许会因此更为坚强,但她不会因此更加快乐。这是我很想对爸爸妈妈们说的话。


特别是在一个孩子六岁之前。


我很高兴地看到,我生活的这座一线城市,过去有住校安排的幼儿园,正在接二连三的取消这种服务。


现在懂心理的人多了,特别是教师行业,整个社会的心理认知水平提升,对孩子们是好事。


我记得,我的一个朋友说起她女儿去上当地最好的小学,可是要寄宿,七八岁的孩子周一被爸爸开车送到学校,死活不肯下车,又哭又闹,她父亲对我说,你看现在也好了,初中再也没有闹着回家了,成绩也很优秀。


我还记得,我的另一个朋友在儿子五岁时,突然把孩子送去幼儿园住校一年,说这是为了锻炼锻炼孩子。孩子每周一也是哭着在车上不肯撒手,最后被强行送进学校,他也说,现在没什么事啊,孩子还在幼儿园交到了最好的朋友,性格也很开朗。


人要看见真相需要勇气,父母也是人,人都趋利避害,选择看好的。


我只想问一句,连大人都尚且不愿意每天和别人住在一个陌生的不是家的地方,而寄宿幼儿园和小学,周围要么是严厉的老师,要么是和自己一样幼小的孩子,没有自己的房间,饿了也没人做宵夜,也没有糖果蛋糕可以吃,有温暖的家却不能每天回去,这样的体验真的好吗?好在哪?


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成绩很好,也交了朋友,是的,那是因为他只能这样去适应,不然呢?他能一直哭,他不吃不喝去抗议吗?这样的孩子有,但是少。


他能怎么表达他的难过?


对孩子来说,家长就是他们的神,是绝对的权威。他们离开父母进校门那一刻的不撒手已经是自己最用力的表达了,你不可能让一个五岁的孩子长篇大论的和你论证送我去寄宿幼儿园对我造成的伤害,可惜父母却选择性失明失聪。


除非家庭的氛围比学校还可怕,孩子可能愿意离开家去幼儿园住。


有的孤儿在温暖的孤儿院也能安稳成长。但是,看起来很好,不等于他的内心没有受到创伤。


有人看到这里或许想问,你们总说心理创伤,我又不是专业人士,我怎么知道我说一句什么我的孩子会不会受到创伤?


我的回答是,你只要用心去感受你的孩子,你一定会知道。真诚的对待你自己,如果你做不到,那么至少,真诚的对待你的孩子,听听他说了什么,不要失明或者失聪就好,因为他说的都是内心的真话,因为他的哭泣就是因为伤心。


你当大人太久了,但是他和你不一样。


愿所有人都有个美好童年。



作者】:周小宽。从业媒体十六年,情感专栏作者,长期从事情感分析工作。




关注我的人

2017年运气都很好

胡慎之 微信ID:hushenzhixl


客体关系心理学家

向日葵心理创始人

微博:@胡慎之心理

电话:020-382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