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身家几十个亿,十几岁求学牛津,会四国语言,却忍受男友的暴力对待,最终在异国被帅气的外国男友活活打死;
主持界一姐董卿,腹有诗书气自华,主持的诗词大会,看得老中青观众对她都崇拜不已。但是她在镜头前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却忍不住痛哭流涕,说那是苦难。
……
还有我认识的很多很多同龄人,无论拿着多高的薪水,有多高的社会地位,说起自己的童年,还是会眼泛泪光。
我妈妈每次说起被外婆放在寄宿的幼儿园事情
(其实她只
在那里
待了一个月)
是
如何的望眼欲穿,如何想回家,每次都会落泪。
我的好朋友,长得像芭比娃娃一样的女神级人物,说起二三岁时被父母突然地扔去奶奶家住了两个月,见不到父母和姐姐,流露出的委屈和难过,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童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决定了她能不能笑着面对人生,决定了她有多难过上一个快乐的人生。这一点,从前很多人并不知道,但现在,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真的太好了。
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的形成主要在童年。
也就是说,你的童年几乎决定了你的命运。你是否过得快乐,你会不会去找虐,你会不会永远不相信爱,你会不会永远自卑,会不会永远都不爱自己,会不会一直对自己苛责,会不会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这些都被童年决定着。
有没有人能超越这一切?
有,但不多。
需要合适的条件,机遇。
如果你遇到了爱的治愈,且你自己具备超级强的自省能力,也许最终能化茧成蝶,完成自我超越。要不然,童年对你的影响会一直跟随着你。
尽管很多人已经告别了被父母严苛对待的童年,表面上看起来已经过上了自己幸福的生活,但是你让他们去给自己的幸福指数打个分吧。
午夜梦回的时候,宴会散席的时候,看着一家人背影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生活总是给我们设置障碍,永远不会让我们有特别的欢乐。
我们会焦虑,会落寞。
其实,婚姻关系里暗藏着我们童年的阴影。
我们人生总有打不完的仗,甚至我们从来没有放下伪装,真实地做过自己,为这个活,为那个活。
尽管你很优秀,但是你却从不知道什么叫做“
为自己活
”。
所以,尽管童年不足以决定你的命运,但是它很可能是你人生画布上的基调,任凭你如何挥洒美丽耀眼的色彩,你也无法摆脱那个沉重的背景色。因为它就住在你的潜意识里。
“
你对孩子做的事,可以杀了这个孩子,不见血。
”
很想对一些父母说出这句话。
因为他们不知道,不是所有的谋杀都见血。
身体受的伤,躺两个月,多输点血,还能救回来。潜意识里巨大的窟窿,你长到五十岁,穷尽前半生力量,也填不满。
于是很多人放弃了,“
人生本就苦多于乐,就这样吧。
”
千金小姐毕习习,心理问题很明显。
这个问题也是出于童年:显赫的家庭,早早的被送往国外,父亲终日忙于生意。
她不是家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孩子。
经常被忽视,缺乏父爱,早早离家。
渴望男性热烈明确地爱意表达来肯定自己的存在,内心渴望被一个孔武有力的男人保护,以此填补童年爸爸的位置。
即使被男友虐待,也不愿离开,因为极度缺乏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
被虐,仍然爱着,意味着她的童年还有一些超出以上分析的复杂背景。但是,是什么让一个这样的女孩不懂得离开,不懂得还击?
被渣男欺负了无数次,还要为渣男说话,连被渣男卖了,也要帮他数钱的那些“犯贱”的女孩背后,都有一个忽视她们的价值,从未对她们好好表达过爱的父亲。
有不少女性悲哀地死于家暴。
她们为什么会选择一个这样可怕的男人?
潜意识的选择。
你说,是这个男人杀了她,还是她的父母亲杀了她?
毕习习的事情极端了一点。我们说点不极端但到处都有的。
被父母打着,骂着,逼着,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最终也如父母所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些人,快乐吗?
成功不等于快乐,不等于幸福。
很多父母想都没有想过,十几年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培养他,你是想让他幸福,还是想让他优秀?
幸福不需要和别人比,而成功或者优秀一定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在中国国力大大提升,基本保障制度也惠及全国,要饿死也很难的今天。你想名校毕业去做精英可以,你要去农村务农,看着炊烟牛羊生活,也一样能温饱安稳活到90,100岁。
既然成功,优秀不是生存的必须,大家也不用挤破头去夺争社会资源才能活下去了,那么你是希望你的孩子幸福,还是成功?
是想让他过一种他觉得的幸福生活,还是过一种你眼里的成功人生,扬名立万?
有的父母没有思考过幸福与优秀的差别。
因为他们的童年还处在资源匮乏的时代,父辈的危机意识也贯穿他们的青少年:一定要出人头地才能活得像个人样。
那个年代是这样的。
所以,基因中一代代传承,这些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停下来想想下一代和上一代的社会环境差异,就继续把祖辈灌入他们头脑的概念,危机感,恐慌感,统统灌入了下一代的大脑里——成功优秀就是唯一的出路。
还有的父母,就更耐人寻味了。
比如董卿的父亲不让小时候的她照镜子,这根本就是一种性别的感觉剥夺,几乎从性别上否定了自己的女儿。
在这种严苛的行为背后,父亲肯定是有其冠冕堂皇的理由的,就如同当年学校老师当众剪掉一个女生的长发一样。
即使他们看到了你的眼泪,悲伤,怒吼,求助,他们还是会这样做。
表面上这类人给出的理由是:受点挫折有什么不好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现在严格对待他,是为了他好。
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可能是这样的——我自己就没有被温柔对待过,也是这样长大的,你凭什么要得到比我更好的,更多的?!
还可能是这样的——只有你混出来了,优秀了,成功了,我的投资才没有白费,我的未来,我的老年晚景才有保障,至少不用在你身上贴钱。
也可能是这样的——光宗耀祖,是我的使命,也是你的使命,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女儿),你不能给我丢脸。你要是混得不好,不优秀,我的脸往哪儿搁?
最后一种,最为普遍。注意以上那句话,你混得不好,我的脸往哪儿搁。
我的脸。我的。
而为了你,是附带的。
成功难道对你是坏事吗?
事实上,为了我的脸,才是最根本的目的。为了我的脸,你学习不好,我打你,骂你,对你狠,剥夺你的爱好兴趣,毁掉你心爱的东西,偷看你的日记,剪短你的头发,都是可以的。反正我这样做了,我的脸保住了,而你也会成功,会优秀,会考上好的大学,我可以说,我是好人,我对你尽责了!
但是今天,我要扯开这层面纱,因为这里有个逻辑错误:保住了你的脸,附带着我的成功,但是如此多的童年阴影牺牲了我的幸福,严重影响了我的心理,让我以后即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无法快乐,让我一辈子都在涂抹一张底色灰暗的画,所以,为你的脸,和为我的快乐,在此处,是矛盾的。
但是,你选择了维护你的脸,而不是我的快乐。然后你给自己脑补了一个理由,让自己所做的显得很有爱,你说,为了孩子的优秀和成功就得这样,这样才是对他好。
你脑补的这个理由的论据是错的。或许你不知道,或许你害怕知道,所以你从来不去想——
成功能带来幸福的人生吗?
优秀或者名牌大学就能让你快乐吗?再说被逼得像狗一样的孩子到处是,成功的有几人?名牌大学考上的又有几个人?
我很赞同武志红向中国的孝文化开炮。
有人说,孝是千年礼仪道德,也是人之常情,有何不好?你竟然连孝都敢批判。
但是我想说,如果带着父母的一切都是对的,都一定不是自私的,都一定是为我好,爱我的,这样地无视真实做出来的孝,也不是真实的孝啊。
只有真实基础上的爱,才是爱,不是吗?
你爱你的父母,你自然会孝顺。无需粉饰,也无需道德压迫。但是如果你父母伤害了你,他们的无知或者自私将你的人生陷入到不幸里,如果扣着孝这个大帽子,你们连触及这种问题的机会都不会有,更谈不上面对,和解了。
那么孝究竟在这里是起正面作用还是阻碍孩子成长的负面作用呢?
先破除你必须无条件孝和顺的这个大框架吧。只有这样,才能放下负担,让人们重新繁殖出一个新的爱的框架。在这个框架里,至少一切是真实的。
你可以原谅当时对你严格就是为了你好的父母。你可以告诉他们,我对幸福的定义不是这样。也许在董卿的内心,成为央视一姐并不是她的幸福。也许她对幸福有不一样的定义。旁观者永远无法知道。但是父母也无法代替她回答。能回答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她本人。
什么是成功?
什么是幸福?
我如何看待优秀?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标准,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标准,也有权利为自己选择,而不是被父母逼上一条想当然的绝路,那么这将变成一个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