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颔先生《宿舍地板赞》诗笺
薛国喜
沿着小巷,顺着太原文庙的红墙,向东北方行二百米,有一栋三层高的单元楼。这栋楼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一条狭窄的过道,朝右手一拐,便进单元楼。爬楼梯上二楼,东边的一户就是张颔先生的宿舍。
宿舍无客厅,只有三个小房间,还有三四平米的过道。刚一进门,便会看见东墙上挂一木匾,上面用大篆写着“作庐”二字。木匾红底、字描绿色,格外醒目。右手边的半间是先生的卧室兼书房,约十一二平米左右。北墙边立着两个书架,一张床,床头有小书桌一张。书桌上有砚台、毛笔、笺纸等文房用品。书桌上方挂有先生自制的水牌两块,上面写满了字,右边挂着先生自绘的“梼杌图”立轴。先生在这半间屋子里吃饭、读书、写字、会客、休息。
先生所住的房间没有装修,连地板也没有铺,铺的是塑料地板革。墙壁先是石灰白,后来岁月打磨成淡黄色,有的墙皮还掉落了不少,显得斑斑驳驳。即使如此,房间收拾得窗明几净,布置讲究、很有雅趣。
2006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大家》栏目播放了专题采访《生命的盟书——大家张颔》。当时,张颔先生是山西入选此栏目第一人。此后,人们见到他总称他为大家,赞颂他有大家风范。先生听后,微微笑着说:“大家何其大?59平米也。大家何其大?考古所宿舍也。”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大家听后苦笑不已。
先生所说的59平米就是他宿舍的面积。先生在这简朴、拥挤的59平米里以书安身、以诗立命,已三十多年。
2003年6月的一天,先生看见房间所铺的塑料地板革破损不堪,接缝处都翘了起来,行走磕磕绊绊。他突发奇想,用五厘米宽的胶带把破损处粘连起来,极像打的补丁。他数了一下,一共补了有16处。看着虽然不雅观,但感觉“唯吾德馨”。随后,他略一思索,吟出了《宿舍地板赞》一首:
女娲炼石补天,
余今剪纸补地。
平生一大发明,
准备申请专利。
人生自有诗意在。诗是什么?还要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的全是诗。张颔先生用诗的形式,把简单普通的生活场景记录了下来,诠释了他乐观豁达的真义。
先生是古文字学、考古学大家。耄耋之年住的还是单位的宿舍,地板革破损而不忍换掉,补而再用,艰苦朴素之风当下实属少见。大家都知先生是文博大家,却忽略了他早年曾投身革命,也是一位老革命人。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这世界上物质是无穷尽的,但我们所需的,不过是饱腹之食和一方安身之榻。简单、素朴才是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2009年秋天,我请先生书写了这帧诗笺。这一年,先生90岁。当时写字的情景我历历在目,先生随意拿起书桌上的半秃小楷毛笔,一气呵成。细细端详,字如屈金断玉,笔笔真真切切,一丝不苟,能看出起始落墨的笔痕,渗透着简朴、安静、高古的气息,今人难求之境也。九十高龄的张颔先生把不称手的秃笔驾驭出牵丝连带,章法又浑然天成,举世几人能到?
2020年
1
月
13
日夜于润雪楼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经典
(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书画高清资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
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
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
极感远意——黄庭坚手札大全
名家访谈
【对话名家】補砚斋访谈录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上)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下)
经典专题
《石渠宝笈》特展布重量级展品抢先看!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展览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