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电影的小伙伴有福啦!!本期为大家推荐120部此生一定要看的经典电影。
如果你是电影创作者,这些影片能帮到你充分理解电影本质、真正搞懂电影创作。如果你是影迷朋友,也别错过,这120部电影,每一部都独具匠心,值得花时间。
01
影片众多 如何选
一部值得看的好电影标准,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导演讲述故事的能力和方法。
本期推荐的120部电影,这些导演真正具备讲故事的能力与方法:在拍摄影片时有清晰认知,
从影片结构、视听、人物塑造及调度等各个层面上都下了功夫。
1、
《罗马》
《罗马》的经典,不仅仅是摄影的魅力。影片中的人物塑造,不会太用力,在创造角色的生活细节时,也是越云淡风轻越好。本片对情绪外化的处理可谓教科书级别,切实呈现了:一流的导演,不会依赖演员表演,而是将一切留给视听语言和调度。
2、
《血色将至》
一部优秀的影片少不了细节。本片从影片开场,就利用声音奠定影片主要基调,让足够长的黑暗给予观众足够多的想象力,引导观众快速进入到影片主题,是非常高级的创作技巧。
3、
《记忆碎片》
诺兰经典“烧脑”作品。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电影剪辑提名。如何将影片主题设定应在丰富的情节设定之前、如何利用几何思维看“烧脑”的电影、如何让观众看到和相信影片中的情节设定,通过这部作品,你一定深有体会。
4、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诸多电影人在初学创作时期必看的一部电影。这部影片的场面调度,从编剧写剧本时就考虑到了。影片中,利用声音作为剪辑点、利用自然界的运动凸显人物细节,可探究学习的细节非常多。
5
、
《老无所依》
本片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奖项。很多人用剧情、犯罪、惊悚,甚至喜剧来定义它。但如果只是如此单一的理解,会错过这部影片独特的特质。电影开场,
科恩兄弟(两位导演)
让观众仿佛走进一个“西部片”的世界,但其实拍的是一部“反西部片”。本片在塑造“杀手”角色上十分精彩,值得探究。
6、
《美国往事》
影片一开场,导演就以声音作为叙事主导,引领观众根据高跟鞋的脚步声进入遐想,且非常擅长利用物理空间的打开、折叠,去延伸整部影片或某个环节的叙事空间,更懂得利用“ L ” “Z” 的调度,让观众感受到场景空间的丰富性,同时通过画中画的设计让故事更具戏剧性。
7、
《杀人回忆》
奉俊昊导演经典代表作品。影片的每一帧都在强有力的叙事:如导演设计的服装细节(暴虐执法者的衣服内衬是红色)、 利用"L"型与“Z”型的调度打开叙事空间、透过镜头运动呈现凶手选择对象时的心理过程、用打破“平衡构图”的方式来暗示事件即将发生转变…… 导演的功底呈现在视听语言的每一个细节中。
8、
《寄生虫》
会拍的导演,总让观众的情绪波动。奉俊昊导演的这部影片,将富人与穷人的阶级对立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上映便得到全球观众的强烈关注。奉俊昊认为,电影仍是说故事的媒介,比起直接的批评,将这些元素通过故事包装、融入剧情,才是更有效的做法。在本片中,导演善于打破规则,真正呈现:规则对于导演来说只是叙事工具而非局限。
该片获得获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9、
《小丑》
《小丑》这部电影,完美融合了电影的商业性、作者性、艺术性与社会性。在这部影片中可学到的:如何将演员的表演融入到影片的视听故事矩阵、如何利用商业元素创建艺术个性与作者表达、如何创建独特的银幕语法、如何让观众感受到视与听的重要性。
10、
《教父》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全世界诸多影迷和电影创作者的最爱!从银幕语法到故事讲述,《教父》中的每一镜都饱含导演深意、值得探讨和学习,如导演利用故事和影像的变奏把观众从观察者变成了体验者(让观众极具代入感)、利用丰富而巧妙的视听语言凸显了情节的层次与戏剧性弧线,在创造故事空间、塑造人物角色上,都非常出彩!这部影片在影坛的珍贵地位,是每一位电影人都不容错过的。
11、
《春夏秋冬又一春》
金基德导演作品《春夏秋冬又一春》,改变了很多人关于电影的审美认知。这部上映于2003年的影片,在时隔将近20年后仍然能拨起不少电影爱好者心底的涟漪。或许是关于电影审美,或许是关于创作者心境,也或许是关于某个在平静生活中寄希望于电影来找寻的某个出口和依靠。看懂这部影片,一定会被它独特的电影审美打动,也将真正学会如何对影像赋予诗意、禅意、寓意。
12、
《2001太空漫游》
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于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不仅是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还是科幻太空电影的鼻祖。在这部影片中,不仅有电影史上最著名的蒙太奇,还有世界电影史上跨度最大的“flash-forward” (闪前镜头)。本片的影片立意、抽象哲学思想与电影银幕语法、电影配乐,都非常值得电影创作者探究。
13、
《亡命驾驶》
想要深刻探究黑色电影在现代商业类型片中的呈现,本片必看。透过本片,电影创作者可学习到:色彩叙事与布光在电影中的意义、人物与摄影机运动与调度决定了电影叙事的深度与广度、现代商业类型片中的黑色电影印记。
14、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经典作品,本片获得第42届戛纳电影节艺术电影奖。如何呈现
记录与真实中的电影美学?如何让
观众与创作者的意志产生碰撞?导演如何表达
普世情感中的先锋性与作者性?导演如何在
创作限定破局与创新?打开这部电影,一切都将有答案。
15、
《东京物语》
想要探索影片主题与作者审美意识的交集与化学反应、学会在非叙事与插入镜头中延展电影的叙事空间、学习如何打破传统电影拍摄规则的视听矩阵与银幕美学、了解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民族文化烙印与作者表达,在《东京物语》中都可以获得。
16、
《1917》
萨姆·门德斯执导,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提名)作品。影片中的“一镜到底”和“无痕剪辑”十分出彩!打开本片,你还能学习到:导演如何利用技术为电影叙事服务、如何在拍摄中创造长镜头与蒙太奇的化学反应、 如何利用视听语言外化情绪与主题。
17、
《冰血暴》
想要了解、理解科恩兄弟作品的美学风格,《冰血暴》是必看影片。科恩兄弟构思了一个打破常规的故事并用影像将其呈现,在影片中实现了环境与主题的完美融合。本片也是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提名)作品、第49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作品。
18、
《鸟人》
学习长镜头背后的影像哲学,
必看
《鸟人》!如何定义并呈现角色的复杂性、如何利用符号与隐喻来表达影片的主题意图、如何找到运动中的最佳剪辑点并控制影片的内外部节奏、如何确定并展现影片的形式和风格,也都是可以在这部影片中学到的内容。
19、
《巴里·林登》
库布里克经典作品。这是一场关于人生赌局的故事。但最值得探究的,
不是故事本身多精彩,而是
库布里克
讲述这个故事的能力和方法。打开本片,你能感受到古典美学的银幕之美!还能从创作者角度学习其剧本层面的“导演思维”。
20、
《她》
科幻爱情电影《她》,真正玩转了赛博世界里的银幕语法。本片入围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在这部影片中可学习的核心内容:电影中的色彩叙事(常规性与独特性)、电影中的场面调度(学会利用布景与道具)、电影中的变焦设计(情绪比技术更关键)、电影中的运动(在相对性中打开情节层次)。
除了以上20部电影 还有更多
21、《燃烧》
22、《幻之光》
23、《熔炉》
24、《天国与地狱》
25、《公民凯恩》
26、《银翼杀手系列》
27、《黑客帝国》
28、《盗梦空间》
29、《雨月物语》
30、《霓虹恶魔》
31、《荒蛮故事》
32、《低俗小说》
33、《老男孩》
34、《乔乔兔》
35、《爆裂鼓手》
36、《荒野猎人》
37、《勇敢的心》
38、《喜剧之王》
39、《布达佩斯大饭店》
40、《发条橙》
41、《婚姻故事》
42、《末代皇帝》
43、《海上钢琴师》
44、《辛德勒的名单》
45、《肖申克的救赎》
46、《夺宝奇兵》
47、《第三人》
48、《阿拉伯的劳伦斯》
49、《空房间》
50、《霸王别姬》
51、《乡愁》
52、《朗读者》
53、《天堂电影院》
54、《雾中风景》
55、《野草莓》
56、《海边的曼彻斯特》
57、《冬眠》
58、《末路狂花》
59、《绿皮书》
60、《鸽之翼》
61、《悲情城市》
62、《一一》
63、《色戒》
64、《大佛普拉斯》
65、《英雄本色》
66、《枪火》
67、《甜蜜蜜》
68、《无间道》
69、《狩猎》
70、《游戏规则》
71、《永恒和一日》
72、《天使爱美丽》
73、《大白鲨》
74、《地下》
75、《沉默的羔羊》
76、《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77、《德州巴黎》
78、《放大》
79、《四百击》
80、《囚徒》
81、《香水》
82、《七宗罪》
83、《搏击俱乐部》
84、《圣女贞德蒙难记》
85、《广岛之恋》
86、《通天塔》
87、《暴雨将至》
88、《寂静人生》
89、《十二怒汉》
90、《控方证人》
91、《致命魔术》
92、《穆赫兰道》
93、《毕业生》
94、《修女艾达》
95、《一次别离》
96、《美丽人生》
97
、《大路》
98、《国王的演讲》
99、《至暗时刻》
100、《边境杀手》
101、《诗》
102、《汉江怪物》
103、《小姐》
104、《恐怖直播》
105、《小城之春》
106、《活着》
107、《闻香识女人》
108、《死亡诗社》
109、《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110、《英国病人》
111、《与狼共舞》
112、《水形物语》
113、《马耳他之鹰》
114、《历劫佳人》
115、《家族之苦》
116、《日瓦戈医生》
117、《奇爱博士》
118、《狂人皮埃罗》
119、《哭泣的草原》
120、《镜子》
*片单来自小爱聊电影导演视角看电影拉片课 。加入拉片课,可获取更多影片学习信息。
02
选好影片 如何看
「 站在导演角度
深度探索导演动机
看导演如何“展示”和“呈现” 」
电影的本质是呈现,是在短时间内去呈现大内容、大思想。
真正对理解电影本质、学习电影创作有效的拉片,不止于对剧情或表演的探讨,只看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而是站在导演角度,深度探索导演的动机:
导演是怎样用电影的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的?
他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去讲这个故事?
优秀导演在讲故事、塑造人物的时候,一定不会赤裸裸地去宣讲,而是“展示”和“呈现”。
以刚刚推荐120部电影中的
《寄生虫》
《英雄本色》《绿皮书》《霸王别姬》《色戒》《一一》《菊次郎的夏天》《肖申克的救赎》
为例,一起来看
导演是如何“展示”和“呈现”的。
《寄生虫》
真正的大导演,懂得沉下心来把每一帧视听语言都设计妥当,分秒之间都在让观众情绪波动。当电影创作者真正学会了刺激、影响、调动观众情绪,必定会成就一部好作品。如《寄生虫》中的这些细节设计:
《英雄本色》
故事中人物的第一次出场至关重要,它奠定的是整部影片中观众对于这个人物的理解和认知,也可能是在暗示接下来人物的命运。
在
《英雄本色》
中,“小马哥”这个角色如此深入人心,离不开导演的重要设计。如一出场,导演就让我们看到了他追赶着小摊贩归还盘子、不忘记给钱等细节,瞬间,我们感受到他的善良:
《绿皮书》
影片
《绿皮书》
中,导演巧用了一个非常细节的事件来塑造了Tony这个人物对黑人种族的歧视:
《霸王别姬》
有关人物及故事,《霸王别姬》中,还有一段非常经典的“三角关系”三人镜头戏份。
导演通过景别变化、人物站位、光、跳轴等视听语言细节来呈现程蝶衣、段小楼、菊仙的人物关系及心理情绪,让影片讲述的故事变得更生动立体:
景别、角度、光色、运动、声音、焦距
,这是
所有电影都离不开的六个元素。
在拉片过程中,并不是看这些元素是如何“炫技“的,而是去思考:
导演为什么要这么做?
作为导演,这是创作时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作为看电影的人,只有清晰了解导演所想,才能真正看懂电影,并最终作用于自身创作中。
《色戒》
不少观众看来,李安导演的《色戒》是一部情色片。但其实这是一部关于“恐惧”和“人性”的电影。从开场到结尾,不论是演绎谍战还是呈现爱情,似乎每一帧都包裹着紧张、焦虑、恐惧。这些恐惧在剧中人物所呈现的人性中展露无遗。
在《色戒》中,如何展现人物关系、如何呈现人物内心想法、如何把人物的情绪传递给观众,如何透过人物传递“恐惧”,是最值得学习的点之一,如易先生出场这段:
《一一》
影片
《一一》
。我们在这部影片中看到非常多中景镜头,这也不是偶然。
杨德昌导演其实是深度思考了如何利用景别、 角度 、运动等元素去营造某种氛围,引发某种情绪。之所以用了这么多接近观众普通视线视角的
中景镜头,是为了让观众彻底沉浸其中:
在拉片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知道:
优秀的导演,不会浪费大银幕上的每一帧。在有限的影像中,导演是一定在想办法延伸叙事空间的。
《菊次郎的夏天》
《菊次郎的夏天》中,有很多看似是不经意间的、看似无用的的镜头,实际却是导演的“别有用心”。
使用插入镜头、空镜,是北野武导演非常重要的影像特点。这部影片中,有非常多这样的设计细节,且每一个都充满“动机”:
《肖申克的救赎》
一部真正优秀的,值得拉片的作品,也一定是情绪饱满的。
一流的导演懂得拍情绪。
《肖申克的救赎》中,Andy最终逃出监狱、在大雨雷电中释放自己,是让全世界影迷都难以忘记的一幕!
导演是如何将观众一步一步代入进去的,又如何将影片及观众的情绪推到了极致?这段的光色、声音及音乐的设计,非常值得学:
正如以上几部影片所呈现的:电影是一个视觉产品,是视觉和听觉的艺术结合体。
如何在2小时左右的有限时间里去安排好所有的视听元素?每一个元素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这个动机是不是有助于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这是一位导演应该思考和做到的。
如果正在学习如何理解电影、创作电影的同学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从“导演视角”出发,带着“导演思维”去拉片看电影,拆解影像中每一帧背后的动机,必然能真正看懂电影,最终作用于自己的创作!
小爱聊电影·导演思维系列课程
「 导演视角看电影拉片课 」
「小爱聊电影·导演思维系列课程」,是由小爱聊电影与影视工业网共同出品的助力导演及所有电影从业者、视听爱好者成长的专业系统课程。
从导演、视听语言、编剧、观众心理学四个核心维度提高导演思维能力。包含
导演视角看电影
拉片课、导演思维成长集训营、导演思维写剧本集训营、电影创作者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