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强迫自己进行宽恕?你是否认为自己很有必要原谅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你会不会因为无法原谅他人,感到难过和惭愧?
宽恕固然是人类的美德,但是在下面这些情况下人们确实很难做到原谅[8]:
1. 自我保护(Self-protective concerns):受到伤害的人可能会担心由于他人得到了原谅而肆无忌惮地犯下更多类似的错误,出于自我保护的倾向他们可能难以做到宽恕。
2. 没有准备好(Unreadiness):原谅他人需要需要大量的时间,当人们还处在受伤的强烈感受时,需要更多地时间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且,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成长经历不同,人们需要达成原谅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3. 名誉受损(Face concerns):有时候受到伤害的人可能会担心自己因为轻易原谅而显得软弱,给人一种易于控制的感觉,因此对宽恕感到反感。
但是我们不必强迫自己原谅。如果受到伤害的人在他人毫无歉意的情况下进行原谅,可能会对自尊和自我概念造成负面的影响[9]。
如果你不以原谅他人作为目标,你可能会在尽情感受愤怒与悲伤的同时,逐渐明确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底线、了解自己永远不想成为怎样的人、未来如何避免遭遇类似的威胁......这种个体在与创伤事件抗争时产生的正性心理变化被称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10]。
创伤后成长的获得并不是要求你主动对这些伤害过你的事情赋予意义,实际上这种成长是十分粗暴的:创伤事件的强烈冲击对我们的自我以及社会认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们的目标、信念和世界观都因此被迫重构[10]。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情感上的苦痛让我们不得不凝视自己深层次的本质,如果你愿意进行探索,这些伤害将会为你打开一扇通过更有意义、更为深刻的人生体验大门,你将会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成为一个更加真实的人。
如果下次在你感到无比受伤又无法原谅他人时,可以尝试正念练习(感兴趣的话推荐《ACT,就这么简单!接纳承诺疗法实操手册》中的练习)。大量的研究发现,正念能减轻创伤后的压力,促进创伤后成长[11]。
我们不必控制自己的情感,决定是否要在当下原谅他人,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留到未来,一边消化一边成长。当你真正地处理好了这些伤害,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很远。
作为人类的一份子,你完全有能力培育和滋养自己。对自己好一些,因为你完全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