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2年来,
把一罐粥做到了百亿的食品帝国 ,把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农村变成了“厦门第一村”!
他是银鹭董事长:
陈清渊
。
1958年,陈清渊出生在厦门的一个叫马塘村的地方,在一个偏僻的山坳里,交通闭塞、土地贫瘠,路难行、水奇缺,人称“瘦马塘”,全村人均收入不足170元,当时隔壁村流传这样一句话:"有钱不借马塘人,有女不嫁马塘村"。
因为
穷,很多人都上不起学,也是因为穷,很多人也娶不上媳妇,
人穷不能志短,陈清渊并不想这样一辈子贫穷下去。
高中毕业后的陈清渊一直想带领村民致富,回到村里后就被推荐做了村会计。
一次山洪,让陈清渊有做罐头的念头,那个时候好几天的强降雨,爆发了山洪把村里出去的路都堵了,造成了村里种的水果都烂在了果园里,陈清渊看见后觉得非常的可惜,陈清渊读的书比较多,知道
罐头储存的水果更久,也比直接卖水果划算得多。
后来陈清渊从村会计做到小组长,身上的担子比以前更重了,
为了带村民致富,陈清渊决定做水果罐头
,
陈清渊正好有个做运输生意的兄弟陈清水,从他那里了解到水果罐头很有前景。
于是陈清渊把自己想做水果罐头的想法告诉了村民,得到了村民们的双手赞成。
就这样,陈清渊和哥哥陈清水,还有其他几个村民一起,
6个人凑了3万元,
开了个做水果罐头的小作坊。
为了研究怎么做这个罐头,陈清渊吃尽了苦头。
他跑到一家罐头厂去学习,没想到直接被厂长轰了出来,但陈清渊没有死心,在门口苦苦等了10天,结果饿晕了,厂长看他实在是可怜,就心软答应他在厂里学习一周的时间。
直到1985年10月,陈清渊的小作坊终于做出了第一批荔枝罐头,陈清渊给小作坊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华罐头厂,商标叫“奔马”,寓意希望和马塘村的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但“奔马” 已经被别人注册了,所以取名为了“银鹭”,有财源滚滚,展翅飞翔之意。
单靠荔枝罐头很难进入市场和别人竞争,陈清渊带着工厂的员工到全国各地的罐头厂去拜师学艺。
即使这样,罐头厂也面临着倒闭的风险,一连几年这个厂都没有盈利,村民们也慢慢失去了信心,纷纷要求撤股,哥哥陈清水也劝他把厂卖了,但陈清渊觉得如果关了,
带领村民致富的梦想就彻底破灭了,再说就算卖又有谁愿意接手这个开在农村的厂呢?
就在罐头厂生死攸关的时刻,陈清渊等到了一位贵人相助
。
1989年,
一位名叫黄福华的新加坡华侨回家乡祭祖,黄福华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后来得知陈清渊的罐头厂面临困难,他二话没说就将10万美元给了罐头厂,后来又给了10万美元 ,就这样一共给了20万美元。
有了这笔救命钱,罐头厂慢慢有了活力
,
不久后罐头厂又拿到了中外合资企业的正式批文,成为了华侨企业,还获得了“三免四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后来厦门外贸集团又注资50万。
苦尽甘来,小小罐头厂终于迎来大机遇、大发展
,
陈清渊开始大力新建厂房,购置新设备,扩大产量。
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时候,陈清渊做出了一款最成功的产品:
银鹭八宝粥。
正是这罐粥,让罐头厂再一次腾飞。
因为当时市场上还没有罐装的八宝粥,所以陈清渊的八宝粥出来后就受到了市场的青睐,销量也不断扩大,2000年,银鹭八宝粥的销售额到到了
5个亿
,
三十多年来银鹭八宝粥已经占据了
全国60%的市场份额
。
经过多年的发展,陈清渊的八宝粥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全球。
从3万元已经变成了100亿,从6个人
的创业者变成了一家拥有员工15000人的大型
集团公司。
现在不止银鹭八宝粥这款产品,已经扩展到了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蛋白质饮料、利乐包饮料、茶饮料、饮用水等食品。
同时也更加多元化发展,除了食品行业,还扩展到了装备制造、园区开发、工程建设、酒店服务、进出口贸易等行业。
陈清渊富起来后,也带动乡村富裕了起来,使得贫困的
小山村成为了“厦门第一村”。
现在的马塘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建别墅,文化设施也齐全,同时为村民全部免费享受医疗保险,每一年可获年终分红,老年人可享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