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线卫视的收视战,打的异常胶着,2017新年伊始,我们且来看看去年的战况。
自晋升卫视“新三国”成员后,东方卫视稳扎稳打,完善独立制片人制度,成立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内外联动,逐步起日益完备的节目生态系统。
伴随着机制创新,东方卫视收视率也得到显著增长:2015年超越江苏获得第三,2016年超越浙江获得第二。四大城市网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东方较之第三名,大幅度领先。
如果我们回顾近十多年来省级卫视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电视竞争格局的进阶:
点竞争阶段——以一个创造高收视的节目为支点,获取竞争优势。
平台竞争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力价值的媒体品牌,获取平台竞争力。
生态竞争阶段——成为一个开放、融合的生态型媒体,获得系统性竞争力。
而东方卫视正是凭借着平台竞争阶段的优势,得以立足卫视顶层,并正在启动生态竞争模式,向塔尖发起强攻。
2016东方卫视收视增势强劲,收视表现更稳定
如果我们观察省级卫视2016年的整体收视情况(CSM35),就会发现东方卫视与其他频道有两个显著的区别:一是收视增长强劲,二是收视表现更稳定。
2016年同比全天收视率变化,东方卫视是今年五个一线卫视中唯一一个实现全天收视率增长的卫视频道,其余四个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东方卫视是唯一全年每周都排名全国前三的卫视,并且全年52周中,有26周排名全国第一,占全年比例50%。
而纵观2016年东方卫视的收视情况,则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
1、卫视前三甲排名更稳固
此前,外界一直质疑东方卫视采用的CSM35城反映的数据不够全面,其实,东方卫视自成立以来,一直根据集团考核要求,采用CSM35城数据。
另外,我们通过对CSM35、CSM52、CSM71、CSM全城市等多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东方卫视在多个城市组的排名均稳定在卫视前三,其收视指征更具广谱代表性。
其中,黄金时段,CSM35、52、71和全城市等四个城市组的收视排名,东方卫视均位居第二;全天时段,CSM35城,东方卫视收视第一,CSM52等三个城市组,东方卫视收视均排名第三。
2、年轻都市人群占比翻一番
当今,电视受众的老龄化已经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年轻观众逐年流失,特别是年轻观众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大背景下,东方卫视却能逆势而上,8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成为频道的核心受众。
从CSM35城全天观众构成来看,2016年东方卫视44岁以下的年轻人群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51.8%。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卫视的年轻化是有别于低幼化、学生化的“青春”群体,而是侧重23-35岁走出校园、步入职场、面临成家立业的都市年轻人。
3、收视全国化特征更明显
在高收视的表现下,东方卫视的域外覆盖率也成为整体收视率拉升的当仁不让的因素。近几年,东方卫视的CSM71城市域外贡献率稳定在70%左右,传播力全面覆盖二三线城市。
2016年,东方卫视CSM35城分城市收视同比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东北、华北、华东等重要地区城市都有抢眼表现。
二、卫视顶层之战,如何才能获持续上升动力?
2016年,随着广电对节目监管的政策强化,以及影视剧、节目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电视媒体格局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而先行一步的东方卫视及其依托的节目生态体系,已然在这次调整中显露先机。
1、独立制作人制度红利持续释放
自2014年SMG改革推出独立制片人制度以来,通过制度创新和资源整合,建立起了一套架构清晰、无缝衔接的运行体系。
2015年开始,东方卫视就进入独立制作人制度的红利期,连续两年,东方卫视新晋“现象级”节目数量在卫视中居于前列,并诞生了多个优秀的制片人团队:如《极限挑战》的严敏团队,《笑傲江湖》的朱慧团队,《欢乐喜剧人》的施嘉宁团队,《花样》系列的李文妤团队等。
2、综艺类型化发展,多线程发力
连续两年来,东方卫视一直在探索适合平台的类型化之路,在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李勇提出的“ 方向明确、类别领先、模式有力、制作极致 ”的宗旨下,战果显著:以《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今夜百乐门》为代表的“喜剧”系列突出重围,成为东方卫视的一张名片。
《金星秀》《80后脱口秀》《四大名助》等“脱口秀”节目也已形成阵列。《极限挑战》、《花样姐姐》为代表的户外真人秀,更是收视屡创新高,成为频道品牌IP。
在强化王牌产品线的优势,东方卫视在新节目类型的拓展上也不遗余力,音乐节目《天籁之战》连续多期蝉联周日收视冠军;棚内综艺《中国式相亲》开播伊始就冲上周六收视榜首(CSM52城)。
展示中国当代女性风貌的《妈妈咪呀》已播出四季,一直保持着收视和口碑的双重高度。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推出《急诊室故事》《梦想改造家》等纪实类节目。
3、求新求变,耦合集团自身优势
任何一个电视媒体要获得长足发展,必然离不开广电集团的系统性支持,SMG总裁王建军提出了“耦合自身优势、完善生态系统”的集团转型方向:既融合台、集团的内容优势,又融合上市公司的生态优势。
打破各个频道各自为政的壁垒,整合并构,打通资源,成立“东方卫视中心”,推行“独立制作人制度”,并成立“SMG智造”系统向其提供帮助。
>>影视剧
SMG旗下影视剧中心、尚世影业在东方卫视电视剧版块的布局中也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016年,基于《锦绣未央》《欢乐颂》《女医明妃传》《最美是你》《谜砂》等剧的出色表现,黄金剧场排名省级卫视第一、增幅第一(CSM52城);周播剧方面,东方卫视也是优势明显,在《他来了请闭眼》《老九门》《如果蜗牛有爱情》等好剧推动下,收视步步高升。
东方卫视剧场致力于打造中国精品剧、都市剧的第一播出平台:都市气质、大剧品相、新鲜多元。
>>新闻
融媒体中心革新了新闻内容制作方式,为东方卫视新闻节目提供优质内容源。
省级卫视中,东方卫视新闻节目竞争优势明显,不仅有《看东方》《东方新闻》等多档立足上海、放眼世界的专业新闻品牌,全新推出的“看看新闻Knews”融媒体产品定位更加鲜明:凸显视频特性、抓住本地受众、增强国际和港澳台特色、扩大直播的优势、与现有资源形成强互动。
通过一系列举措,强化“新闻立台”,进一步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力。
三、互联网时代,东方卫视的生态战打法
互联网时代,如果企业把所有的机会都包含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会成为“价值孤岛”,开放、整合才是最大的价值产出方式和逻辑。
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冲击,如何保持发展活力?2016年,东方卫视通过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扩展布局、“开放平台”全面开启,探索发展生态型媒体。
1、开放平台,内外联动,实现电视核聚变
李勇说:“电视媒体需要一次核聚变。从观众核心转向用户为核心,通过优质电视内容的影响力聚集年轻受众,向全媒体娱乐内容供应商转型。”与之前独立制作人制度强调的内部挖潜不同,此次转型变革的发力点为“内外联动”,目光投向的是“泛娱乐”产业链。
2016年9月,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全新成立,从优质电视内容出发,建立一个以用户、平台、广告、产品融合为目标的节目生态系统,广泛吸纳来自电视台、网站、制作公司、广告商、艺人、经纪公司等各方力量,进而促生一个新的业态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2、面向全媒体,转型内容供应商,拥抱年轻受众
东方娱乐定位为一个全面的平台运营商,有14支独立制作人团队及20组以上的制片人团队,除了为东方卫视提供节目,还为其他卫视和视频网站提供节目内容:
2016年,东方娱乐已陆续与安徽卫视、山东卫视等多家卫视展开不同层面的合作;分别与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搜狐视频、乐视五大视频网站分别合作了《放开我北鼻》《女神的选择》《国民美少女》等多档网络综艺,还联合斗鱼直播、一直播、映客等推出多档直播综艺,以及推出酱紫娱乐直播平台,并逐渐开始参与游戏、短视频领域的内容制作。
通过参与全媒体内容制作,独立制作人团队可在电综和网综之间形成思维的流动,增加网感,全面拥抱年轻人,扩大在新兴人群中的口碑辐射。
3、探索发展生态型媒体,为平台上升积蓄后劲
东方娱乐之于东方卫视,即制作实体和播出平台的“一体两翼”关系,如李勇所述:希望将东方娱乐打造成一个类似用户俱乐部的聚合平台,以广泛争夺用户为出发点,融合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竞合关系,同时,真正把受众变成用户。
CSM35城数据显示,东方卫视剧场在80后人群中占有明显优势,2017年,依靠多档线上线下视频内容,可以预见东方卫视将继续强化其在年轻人群中的优势。
同时以优质IP为核心,SMG将耦合自身优势,围绕用户进行数据化经营,不断发现用户多元的需求,相应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组合,形成多要素融合的节目生态系统,为东方卫视平台上升提供持续后劲。
结语:经过持续三年的观察,东方卫视坐稳卫视前三甲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卫视“新三国”竞争格局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电视竞争的新常态。东方卫视独立制作人制度改革“三步走”战略,大大激发团队内容生产力,而成立东方娱乐,面向市场联动资源,则是业界带有试探性的有益摸索,也为电视媒体转型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正如李勇多次在业界论坛所说:东方娱乐将努力打造泛娱乐产业链,将以SMG为依托、平台化为路径、价值观为引领、优质IP为核心,努力建设一个视频内容生态系统。东方卫视的每一步都扎扎实实,目标是生态化,打的是系统战,脚踏实地,赢在长远。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