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楠
美国Flexion Therapeutics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型长效可注射止痛疗法开发与商业化的制药企业,上周其治疗骨关节炎相关膝盖疼痛的注射剂药物Zilretta被FDA批准,消息曝出当天,公司股价瞬时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10月9日,Flexion CEO Mike Clayman博士却透露,虽然Zilretta目前专注膝盖疼痛治疗,但公司将继续探索药物新作用,不断增加适应症,“完全有可能对身体任一部位都有疗效”他表示。
药物新用,是当前临床药学中十分活跃的领域,其实就是发现了某些药物在原治疗常规疾病以外的治疗新的适应症用途。几个经典案例包括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硝酸甘油现用于止痛、维生素A有助治疗结核病、甲硝唑片治疗牙疼、氯霉素眼药水治痤疮等。
那么如何实现老药新用?一种是基于临床实践中的偶然发现,“歪打正着”反而成功。另一种便是基于临床专家对患者疾病进展或药物靶标和副作用的了解,主导药物作用的新发现,也是近年来老药新用的主要途径。
其中离不开新药的筛选环节。一般而言,药物筛选是生化水平和细胞水平的筛选。生化水平的药物筛选用拟开发药物作用的靶点设计实验,这种作用靶点是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如酶和受体等,此外一些编码功能明确的DNA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药物作用的靶点。候选化合物与靶点混合后,可以通过酶连免疫、荧光显色、核磁共振等方法定量测定化合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从而成为筛选化合物的依据。
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是更接近生理条件的一种药物筛选模型,其模型是拟设计药物作用的靶细胞,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取所需细胞,将这些细胞与候选化合物相互作用,通过与生化水平筛选类似的检测技术测定化合物的作用能力,从而对化合物进行筛选。
新药筛选对象是生化分子或细胞,但筛选方法大体分为高通量与虚拟药物筛选两种。对于高通量筛选,是伴随基因组与合成化学的高通量方法的出现孕育而生的。能在短时间内对大量候选化合物完成筛选,目前已发展为较成熟的技术。
高通量筛选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有自动化的操作系统,高度灵敏的检测仪器采集数据,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在同一时间对数以千万样品检测,成为当今药物开发的主要方式,由于完整的高通量筛选体系是高度整合和自动化的,因而被称作“药物筛选机器人”系统。
虚拟药物筛选是药物筛选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方向,顾名思义,是将药物筛选的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对化合物可能活性作出预测,进而对比较有可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进行针对性地实体筛选,从而可以极大减少药物开发成本。
根据计算原理,虚拟药物筛选分为基于小分子结构的筛选和基于药物作用机理的筛选两类,前者通过对已知具有相同作用机理的化合物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绘制出药物的药效团模型,依照模型对化合物数据库进行搜索,这种筛选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搜索技术;后者主要应用分子对接技术,实施这种筛选需要获知药物作用靶标的分子结构,通过分子模拟手段计算化合物库中的小分子与靶标结合的能力,预测候选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所以不难发现,药物筛选发展至今已成为集合分子生物学、医学、药学,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日益活跃的数字时代,医学AI中的重要应用分支就是药物筛选与新药研发。
首先,新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文本挖掘方法让专家能从众多已发表的科学文献中寻找药物与疾病的对应关系,此外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进展让计算机算法智能化预测和推断药物和疾病间的潜在关联,为新药挖掘提供宝贵线索。
另外伴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高通量测序方法的广泛普及,科研人员能更高效地发现人体细胞中有活性的重要基因和疾病表型间的关系,发现疾病产生的特定信号,并结合医学人工智能,探索全新的药物靶点。
实际上,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不少创新公司利用AI技术进行新药研发和老药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