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菲林考研
电影考研辅导 | 中传、北师大、北电、资料馆、艺研院、北大、上大、厦大、武大、重大、暨大等全国范围内高校的学硕戏剧与影视学/专硕MFA电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春城  ·  高铁站台打伞有触电风险?官方回应 ·  2 天前  
春城晚报  ·  限时观测!就在明天 ·  2 天前  
云南新闻网  ·  最高降14℃!返程注意,云南多地有雨雪→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菲林考研

真题解析|主流电影、大众电影、艺术电影三分格局的创作特色(24 暨南大学)

菲林考研  · 公众号  ·  · 2024-10-23 22:00

正文


菲林考研 不止电影

FILMS AND BEYOND

南风漫过山野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本栏目致力于提供各高校热门考点与真题解析,为备考戏影专业的学子们提供宝贵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我们不仅深入分析历年真题,帮助大家了解当前戏影考研的命题趋势,同时也分享高分考生的答题方法和策略,以便大家能够借鉴并应用于自己的备考过程中,有效提高答题水平,最终成功考入理想的学校!



暨南大学(专硕)  2024
结合主要导演及作品,谈谈主流电影、大众电影、艺术电影三分格局的创作特色。


解题思路
Analyze ideas

解题思路分析:

首先审题时要确定研究范围,是世界电影范围,不要仅仅 局限于中国电影;其次答题可从三类电影的创作特色入手,先明确主流电影、大众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区别,再分别分析其创作特点。主流电影侧重市场化和技术创新,强调全球化叙事和商业回报;大众电影注重类型化叙事与明星效应,迎合大众情感与消费需求;艺术电影则突出导演个人表达,强调非线性叙事、视觉创新与思想深度。最后,通过创作目的、叙事手法和观众定位的对比,探讨它们对电影艺术与产业的综合影响。


题目考查来源:

该题目综合了电影学的理论知识、产业分析和艺术表达的探讨。考察的是电影学中对不同类型电影创作特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考察关键知识点:

1)电影类型与分类:

理解主流电影、大众电影、艺术电影的区别与定义,掌握不同电影类型的基本特征与创作目的。

2)叙事理论:

考察对电影叙事手法的理解,包括公式化叙事(如好莱坞经典叙事)、非线性叙事(艺术电影常用)以及类型片叙事模式(如动作片、浪漫片等)。

3)视觉语言与技术:

探讨电影在视觉上的创新与表现力,特别是主流电影中的高科技特效、大众电影的娱乐性视觉呈现,以及艺术电影中更具象征性与实验性的视觉风格。

4)作者论与导演个人表达:

探讨艺术电影中“作者论”下导演的个性化表达,理解导演如何通过独特的叙事和视觉手法传达个人思想和艺术理念。


分值

50分的论述题,至少要1200-1500字。文章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分论点之间保持层层递进的关系或者并列的关系;段落功能性要明确,具体例证支持论点,提及具体导演或作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电影作品相结合。


参考答案
Refer to Answer


主流电影、大众电影和艺术电影的三分格局,是当代电影产业与文化表达并存的缩影。 电影的多元创作生态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维度,尤其是在主流电影、大众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创作格局中,各类电影在叙事方式、视觉表现、主题探索等方面展现了各自的特色与追求。通过探讨这三种电影创作类型的独特性,不仅可以理解电影如何作为文化生产的工具,也能洞察其作为艺术媒介所具有的无限表达潜力。 本文将重点分析主流电影、大众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创作特色,探讨它们如何在各自的语境下塑造电影语言、观众体验和文化影响。


主流电影通常是电影工业的核心产物,通过叙事和美学上的“普适性”来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好莱坞是主流电影的代表,它通过建立全球电影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了世界电影文化的主导力量 在好莱坞的生产体系中,叙事公式化成为电影创作的一大特色。比如约瑟夫·坎贝尔提出的“英雄旅程”叙事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好莱坞电影中。 而主流电影常常以全球化的形式传播,并且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输出。 这种文化霸权通过电影的视觉语言和叙事模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好莱坞为例,许多主流电影通过塑造特定的文化符号如美国式的英雄主义、个人主义等来输出西方文化价值观。 《复仇者联盟》 系列电影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不仅构建了“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还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西方文化对于全球事务的控制权。这种意识形态的隐性传播是主流电影商业成功的副产品,它让观众在消费娱乐的同时,也无意中接受了某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


而中国的“新主流电影”由“主旋律电影”升级迭代发展而来,不断进行着类型化的融合与创新,融入人物的情感线和成长历程,使影片兼具多种类型的情感深度,传递着中国式价值观维系社会稳定。 譬如 《夺冠》 聚焦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重回巅峰的传奇经历。体育题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人们对于运动员的奋斗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都能够理解和欣赏。影片通过对女排队员们训练、比赛、生活等方面的描写,使观众深入了解了中国女排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夺冠》


大众电影更加关注轻松娱乐与情感共鸣,满足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它的创作机制比主流电影更加灵活,但凭借类型化叙事和明星效应,依然能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大众电影不仅仅是娱乐的产物,还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的特质。


大众电影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类型电影,类型电影通过重复某种情节模式或符号化人物来吸引特定观众群体。 例如,这种“快餐化”的叙事模式,如动作片、喜剧片或浪漫片,能够迅速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并产生即时的商业回报。 《变形金刚》系 列便是典型的类型电影,它通过不断重复机械战斗的模式满足了观众的感官刺激需求。 《速度与激情》系列 则通过快速的剪辑、夸张的动作场景和高度程式化的叙事模式,获得了全球观众的青睐。以 《夏洛特烦恼》为代表的“开心麻花”系列作品 也以高度假定性的时空塑造和夸张化的喜剧表演成功将科幻、体育、穿越等类型元素融入喜剧电影之中,形成个性色彩的麻花式国民喜剧。 这种类型化的电影产品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趋势:观众成为了一种快节奏文化的参与者,他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情感满足后,迅速转向下一个消费对象。


此外明星制在大众电影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明星不仅是电影角色的扮演者,更是市场化的符号。 比如, 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系列中的形象 ,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动作英雄的代表符号,吸引了大批忠实影迷。明星制通过明星个人魅力的消费,巩固了大众电影的市场地位,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名人文化与个人崇拜的现象。


《碟中谍》


艺术电影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作者论”,以导演的个人表达为核心。它不屈从于市场需求,而是强调艺术探索和思想深度。 与主流和大众电影不同,艺术电影注重叙事创新、视觉风格的独特性和情感的复杂性。 艺术电影的存在,证明了电影不仅仅是商业娱乐工具,它还可以是探讨人性、社会、哲学和精神世界的媒介。


艺术电影常常通过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探索时间和空间的复杂关系。导演通过视觉与叙事的创新,挑战观众的观影习惯,促使他们重新思考叙事的本质。 比如 陈正道导演的《记忆大师》 围绕着主角的记忆删除与恢复展开,通过层层嵌套的记忆世界,不断地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切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复杂的思维迷宫之中


此外,艺术电影还会通过精致的视觉设计和空间的运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电影 《路边野餐》 ,导演毕赣以独特的视觉和叙事方式,将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影片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界限变得模糊,不同的时间片段相互穿插。主角陈升在现实的旅程中不断地与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幻想交织,时间仿佛成为一个可以自由穿梭的维度。在视觉上,导演运用长镜头和诗意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如那个著名的四十多分钟长镜头,带领观众穿越不同的场景,仿佛在时间的长河中漫步。这种叙事方式挑战了观众传统的观影习惯,让他们不得不更加专注地去拼凑和理解故事的脉络,从而重新思考叙事的本质,即叙事不仅仅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一个故事,还可以通过打破时间的线性,展现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人类情感与记忆。


《路边野餐》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反映了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和艺术追求。 主流电影代表了高度商业化和全球化的文化生产模式,它通过普遍的情感体验和视觉冲击,建立了全球观众的文化联系;大众电影则通过类型化叙事和明星制满足观众的消费需求,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消费现象;而艺术电影则通过个人化的表达和实验性的叙事,探索了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无限可能。 在这三分格局中,电影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它既可以是商业化的娱乐产品,也可以是艺术化的思想表达工具。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不仅反映了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媒介的复杂性,也证明了电影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文化地位。


作者 | 青沐

视觉 | 舟舟

编审 | 阿让、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