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了脱口秀演员杨笠以及付航的脱口秀内容引发的争议,强调个人言论应视为个人经历与观点,而非代表整个群体的观点。文章批评了将脱口秀内容上升到群体矛盾层面的做法,呼吁关注脱口秀本身的娱乐性和艺术性。
文章指出,像杨笠和付航这样的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表达的是个人的经历和想法,而不是代表整个男性或女性群体的观点。观众应该理解并接受这一点。
文章批评了那些将脱口秀内容扩大到整个社会或男女性群体矛盾层面的人,认为这样做忽视了脱口秀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并且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争议和冲突。
文章认为,评价脱口秀应该关注其娱乐性和艺术性,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争议性话题上。同时,批评了一些没有幽默感、只擅长攻击他人的人,他们并不适合欣赏和理解脱口秀。
昨天我发了一篇文章《杨笠冒犯男性?她只不过是男女对立的牺牲品罢了!》,今天咱们继续讲讲杨笠脱口秀这件事情。
关于在脱口秀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让我想起了留几手以前评价煮老师,说的很有道理。
他说,讲话如果只限于自己,那么问题不大,比如:
女人不该上班,就该多生孩子。这是错的。
但他如果说:
我的女人不该上班,该给我多少孩子。
这个就是他的个人自由,你不认可,也不会有什么矛盾。
同理,他说男人就该结婚给女人花钱。也会被骂。
但如果他说我结婚就给女人花钱。那是他个人自由。
我那时候很认可留老师的话。
不过现在的舆论氛围好像不允许这个逻辑存在了。
比如脱口秀。
众所周知,脱口秀都是在讲“我自己”的故事。
我遇到的奇葩经历,我的吐槽。
而不是所有人都如何如何。
但即便如此,还是特别容易被骂。
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很少看脱口秀,也不爱看脱口秀。
比如杨笠的“普确信”,其实是讲“我”出去相亲,遇到一些奇葩男孩,他明明这么普通,却这么自信。
“男的,垃圾”梗,也是源自“我”的爸爸喜欢炫耀孩子,得意自己闺女是名人,朋友亲戚聚会非要闺女说两句,表演一下。“我”很尴尬,因为我的脱口秀不适合家庭聚会说,能说什么?“男的垃圾”?
你看,所有冒犯侮辱都是有上下文的,都是“我”的经历,“我”的想法,而不是所有人如何如何。
包括对于最近大火的付航的脱口秀的攻击,在我看来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付航只是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并不好玩。
但这是他自己特有的经历,他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他自己的感受,就值得尊重。
但是很多人一定要把付航的故事上高度,扩展到整个社会,整个男性女性,你们男的有什么好可怜的,有什么值得被爱的,怎么就忽视了我们女的长久以来的不幸?
付航讲了他自己的故事,并不代表他只关注“男的”,也不代表他和喜欢他的人忽视了女的长久以来的不幸。
他甚至男的女的都不在乎,他只是在乎自己的个人故事而已。
我期待看到的批评是,他的故事本身不好听,搞笑技术不高明。
但几乎没有人讲这些批评,所有人都在忙着上高度,扩大群体,扩大整体,以此来攻击他人。
换言之这是一群不爱看脱口秀,没有幽默细胞,对喜剧毫无兴趣,只有戾气和谩骂乐趣的人。
对付航的批评,恰恰如之前对杨笠的批评一样。
和这么一大群没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在同一个社会,
这就是个很没意思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