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客户定制的衣服,做好了还需要返修,原因多出在对尺寸不满意,要保证尺寸合身,一方面取决于净体尺寸的测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成品尺寸的加放。
如果定制店下的尺寸不对,那多半是技术问题;
如果
定制店自认为,下的尺寸没有问题,
客户挑剔尺寸问题,有可能是
工厂的版型问题,事实确实如此吗?
版型的优劣,我们姑且不谈,
相信有些定制店并不清楚,
好的版型是怎么出来的?版型包括「结构制图」和「制版」两个概念,
下面简要说明一下二者的区别:
结构制图,揭示的是服装与人体的关系,是以服装式样和人体规格尺寸为依据,运用公式,绘制出服装内部结构以及轮廓形状。
它解决的是结构是否满足服装的款式及造型,以及该造型是否适合客户的体型这一问题。
服装制版包含结构制图,根据定制店的提出的款式要求、成衣规格及生产单,对定制店的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材料的特性,通过结构制图后,把整体结构再次分解成基本部件,将一件服装分解成身、领、袖、配件、挂面、里布、辅料、定位板等,这样的纸版,才能
用于
实际生产。
上述图示仅为示意,实际生产因款式、结构、加工方式的不同,所需的版型都不一样。
传统的定制需要假缝并试衣,客户试的假缝衣服,主要解决的是结构问题,此时用的主要是结构图板,而非生产用版,它只是衣服的表面大形和结构分割。
通过试衣,保证结构合理性,之后才会正式配上述各类生产用版,而结构不合理,需要先把结构调整合理了,才能配版生产。
搞清楚了结构制图和制版的区别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目前定制店与生产之间,关于客户的尺寸沟通,常见的三种方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作坊式生产,定制店通过测量客户净尺寸,把净尺寸传给工厂的裁缝(或版师),由裁缝根据净尺寸,凭借经验在
布料上画样或
制版,这个画样过程就是结构制图的过程,通过留多余的缝份,粗缝后给客户试假缝。
如果试衣的结果比较合体,不需要再调整,可以配其他里布、辅料等版型后,进行安排生产;如果试衣的结果不合适,就需要仔细记录下来,先根据修正的意见,修正结构图,然后根据修正后的结构图,进行配版,并安排生产。
定制店如果是采取作小规模坊式经营,接待的人可以只提供净尺寸,剩下的由专业的人,主要是版师,去为客户试衣并修正结构图,而后安排生产。
归号是目前大多数定制店用的最多的模式,结合工厂的规格单,把加放后的客户成衣尺寸进行归号,归号的过程就是确定结构图的过程,所归号型的结构图,工厂都有存档,调取出来后,根据成衣尺寸,针对各个部位通过加加减减,进行结构图的调整。
如果定制店不提出试衣需求,那么工厂在微调结构图之后,直接配生产用版,并安排生产;
如果定制店提出试衣需求,工厂会先用代用料或本料,加工出大样,等待定制店给客户试衣,这个试衣的目的,也是为了确定服装结构的合理性。
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一旦安排生产,衣服的基本结构就定下来了,无论是代用料还是本料做,可修改范围都很小,因此,定制店最好能在工厂归号前,为客户先试工厂的号衣,由定制店来为客户归号,并明确修改部位和修改值。
采用这样的方式与工厂密切合作,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生产前,用工厂的号衣为客户试衣,可以先确定结构版,定制店归号后,工厂直接在相应结构版上做调整,可避免反复试衣,操作简单;缺点是换个工厂,结构版就变了,原本的号衣没法继续用,不容易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
这种方式适用定制店
不
与客户直接接触,比如客户在异地,无法量体等,只提供自己的身高和三围,当然,这个尺寸存在的误差会比较大;
定制店根据客户提供的身高和胸围信息,运用相关公式,推导出客户适合的成衣尺寸信息。
然后定制店可根据是否去现场为客户试衣,来决定采取上面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可以制作坯样,为客户试衣后在配版生产,也可以根据工厂的规格单,归号后安排生产。
以上这三种方式,需要的服务流程和工具都不一样:
第一种服务方式
人工成本、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较高,适宜匹配高档工艺,做全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