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收藏大视界
收藏是藏出来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8云南交通台  ·  3岁,100亿! ·  昨天  
云南网  ·  云南这些路段开始“红”了,返程必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收藏大视界

央视曝光黑幕:中国第一大艺术公司​假货泛滥!售假者拒不认账!

收藏大视界  · 公众号  ·  · 2021-03-27 21:06

正文

(导读:央视记者揭开网拍平台黑幕,央视财经曝光艺术电商微拍堂假货泛滥!售假者拒不认账! 微拍堂 年成交额430亿元,是中国第一大艺术品公司和 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公司 。)

央视曝光黑幕:中国第一大艺术公司假货泛滥!售假者拒不认账!

编者按: 艺术电商微拍堂年度交易额达到430亿元,微拍堂成交额超过保利拍卖(86亿)5倍之多,也超过苏富比(约400亿),仅次于佳士得(约500亿)和Etsy(交易额约600亿),成为世界交易额第三大艺术品公司,和中国交易额第一大艺术品公司。

全球市值最高的艺术品公司,是2015年上市的手工业艺术电商平台Etsy,Etsy最高市值约1900亿人民币,Etsy2020年交易额约600亿人民币。

这次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曝光微拍堂假货泛滥!售假者拒不认账!艺术市场的假货泛滥一直存在,现在艺术电商的假货和知识产权问题集中爆发,必须要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了。

笔者用4年时间研究和开发艺术电商的保真溯源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序系统,微拍堂模式的直播电商平台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最低只需要几万元。也就是说,只需几万元,你公司就能拥有微拍堂模式的直播电商平台,还附送艺术品知识产权保护系统。

(以上编者按,以下为正文)


央视:年销售额430亿微拍堂假货泛滥!售假者拒不认账!

网上拍卖是一种颠覆传统购物模式的新型消费。但伴随而来的是一些不良商家使用欺骗手段,使网上拍卖成为了陷阱。不久前,央视财经记者就对一家名为微拍堂的网络拍卖平台进行了调查,发现经常有买家以非常低的价格拍到名人字画,甚至文玩珠宝,而且这些藏品配有鉴定机构颁发的鉴定证书。那么从微拍堂低价拍得的这些藏品,到底从何而来?是真是假呢?

卖假成本太低,年销售额430亿的拍卖平台鱼龙混杂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财经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微拍堂是一家以手机App进行拍卖为主的网络平台,经营种类包括玉翠珠宝、工艺作品、文玩杂项、钱币邮票、书画篆刻等八个品类,微拍堂官网公开资料显示,该平台已有30万商家、7000万用户,年销售额超过了430亿。宣称:首创消费者权益保障多项新举措,打造消费者维权的行业标准服务价值体系。


然而在微拍堂,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经常有买家以非常低的价格拍到所谓的名人字画甚至文玩古玉等。真的是在微拍堂很容易捡漏,还是另有玄机?万一买到假货,消费者权益能得到多大程度的保障呢?


通过微拍堂,记者以190元的捡漏价格拍到一幅标称为当代画家、美协会员马海方的早期作品。随后记者找到了马海方本人。


另一幅标称为当代画家、美协会员李毅的《南疆秋韵图》,被记者以500多元的价格拍到。同样,我们也请李毅本人来鉴定了真伪。


记者在一家名为“芜念名选”的商家拍到了380元的鸡血石印、228元的田黄石砚和192元的田黄石摆件。然而经北京北大宝石鉴定中心检测,标称鸡血石的物品实际是绿泥石仿鸡血石、标称田黄石砚实际为经染色处理的绿泥石、标称为田黄石摆件的实际为经染色处理的滑石。


记者随即通过App程序以“材质问题”为由申请退货。但是卖家回复,要求修改为其它理由,她还给记者拨通了电话。


记者并没有同意这个无理要求,没想到,卖家以“理由不符”拒绝了退货申请,遭遇买货容易退货难,无奈之下,记者只能申请平台介入,并提交了鉴定证书。历经一周左右,才终于退货成功。


记者在一家叫“宏达文玩阁”的店铺花700元购买了标称为“湖北十堰极品蓝料高瓷松石”的项链,然而经鉴定,其主要成分为辉石加胶。记者联系卖家要求退货,但是一直过了10多天,卖家都没有任何回应,申请售后介入后,微拍堂客服回复通常商家都在微拍堂缴纳数量不等的保证金,但是,这家店铺的保证金一分没有了,退款有点麻烦。


记者在名为“红运山石阁”的店铺以998元购买了松石串珠,收到货后才发现,实物与照片并不一致。花费200元鉴定费,经北大检测鉴定实际是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的仿品,和卖家沟通后,对方满口答应退货。然而等记者把货物发回卖家之后却石沉大海。


记者连续三天联系卖家,对方都没有回应,于是记者再次申请平台介入,这一次,卖家终于回信并把款项退回,但是对于200元鉴定费,卖家却不愿意承担。


对于记者举证的鉴定证书,卖家称:与其克重悬殊大、色差多。也就是说,卖家竟然不承认仿品是他销售的。而微拍堂客服则表示,考虑到客户体验,可以由平台补贴这笔鉴定费,但是对售假的店铺无法做出任何处罚。


卖的货物是假的,而且货不对板,反而造成消费者维权难,虽然退了货款,但鉴定费还得消费者自己承担,这样的遭遇的确有些糟心。更憋屈的是,售假的商家居然还能堂而皇之继续开店。


卖假拒不认账,平台表示无能为力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财经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一家店铺只承认假货但不给鉴定费,而另一家则拒不承认是假货。记者在微拍堂“唤醒千年”店以1888元拍到了一对“宋代影青盖瓶”,并在一家鉴定机构进行了鉴定,得到专家的鉴定结果是“1949年以后的产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