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史宴
我们试图剥去高深学问的清冷外衣,为大家献上文史的盛宴,激发更多朋友对文史的兴趣。我们与阙里书院关系密切,对专业经史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关注阙里书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海药监  ·  每日科普 | 换季时节咽喉炎频发 对症用药是关键 ·  18 小时前  
青海药监  ·  每日科普 | 换季时节咽喉炎频发 对症用药是关键 ·  18 小时前  
安徽消保委  ·  第四届安徽特色伴手礼 | ... ·  3 天前  
安徽消保委  ·  第四届安徽特色伴手礼 | ... ·  3 天前  
安徽药品监管  ·  【安全用药】缺铁性贫血口服补铁剂的注意事项 ·  3 天前  
安徽药品监管  ·  【安全用药】缺铁性贫血口服补铁剂的注意事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史宴

足利幕府为集权打压武士合议,结果同归于尽,开启战国时代|文史宴

文史宴  · 公众号  ·  · 2024-03-30 20:06

正文


文/陈路





室町幕府因为实力不济,作死之路与镰仓幕府不同。足利将军们喜欢利用名分上的优势,操弄叙任权来打击功臣集团——守护大名。殊不知,实力薄弱的室町幕府实行统治离不开守护大名的支持,当足利将军与守护大名两败俱伤之时,在地的武士团以“守护代”为代言人,从地方到中央全面夺取了守护大名与足利幕府的权力。当民间有力量时,足利幕府的集权只能导向自身的灭亡,堪称自作孽不可活。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日本史专题:

日本人到底从哪里来,他们真是徐福的后代吗?

日本天皇是怎样产生的?

日本天皇拼命学习隋唐,为何未能建立中式帝制?

隋唐时代日本也不愿对中国称臣纳贡,遑论之后

日本和尚为什么能治得天皇没脾气,从而拯救日本

黑道武士团怎样变身镰仓幕府,殴打天皇,拯救日本

镰仓幕府与后醍醐帝想要秦制,为何都被日本人干翻



前面我们聊了镰仓幕府与后醍醐天皇的末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接替他们上位的室町幕府又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



室町幕府不过是一揆众


在聊室町幕府之前,我们需要先聊一个在国内一直被误解的词汇「一揆」。


国内日本史研究由于受日本战后马史学的影响,长期以来将一揆定义为民变或是民乱,简单来说就是国内常说的农民起义。


但在日语中,一揆的意思却并非如此简单。


「一揆」,典出《孟子・离娄下》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取其「揆一」所指同一方向的意思。


当时日本佛教中有一词,叫「一味同心」。


当时日本寺社在面临诸如进京强诉之类的重大决策时,往往会召集寺社全员出席的大会,并且在会上以匿名表态的方式获得全员一致同意。这便是所谓的「一味同心」,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万众一心。


由于寺社的势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一味同心」的观念,也被当时的日本社会所接受。


下至百姓上至高级武士,在举行重大决策,特别是政治结社之时,往往便会强调这些决策或结社是基于全员的总意,也就是大家「一味同心」的结果。


然后为了表示的更有文化点,便从当时比较热门的《孟子》里取了「揆一」这个词,造出来我们很熟悉的「一揆」。


所以在当时, 「一揆」更多是指基于临时性或永久性目的而进行的政治结社。


此类政治结社,除了指民变和名乱的土一揆和德政一揆外,还有武藏国国人武士结成的平一揆和白旗一揆,最让信野玩家头疼的宗教结社一向一揆。


《信长之野望》游戏中最让人头疼的一向一揆


甚至康暦政変之时包围将军御邸,逼迫将军撤换管领细川赖之的守护大名们,也被当时人称之为一揆众。


「一揆」的种类虽然五花八门,但是其组织形态却高度类似,即 强调众意,没有绝对的领导者,由参与者所组成的合议机构即为「一揆」的决策中枢。


为了强调参与者彼此之间的平等性和同质性,甚至还搞出了奇葩的伞连判。


而按照这个定义来看的话,室町幕府可谓是由守护大名们结成的武家一揆。


首先作为幕府最为重要两个中枢要职位管领和侍所所司完全由斯波氏、畠山氏、細川氏,山名氏、一色氏、赤松氏、京極氏这七家最为强大的守护大名轮流担任,也即是所谓的三管四职。


三管四职再加上西国头号地头蛇大内氏被称为御相伴衆,组成了室町幕府最为核心的决策中枢机构宿老会议。


其次,守护大名对各自的领国都具有世袭且独立的统治权,除守护职的任命需要走走将军推荐,朝廷批准的程序之外, 幕府几乎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干涉守护大名对各自领国的统治。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幕府直辖的山城国的长官侍所所司也由山名氏、一色氏、赤松氏、京極氏这四家守护大名轮流担任。室町将军真正意义上可支配的,只有京都以及其周边的少量领地。


可以说 室町幕府本质上就是以足利氏一门为核心构建而成的守护大名联立政权 ,除了其规模更为庞大之外,与平一揆和白旗一揆之类的国人一揆并无根本性区别。


那么室町幕府为何会搞成这么一个奇葩的结构呢?


这还要从千古一帝后醍醐掀起的那场战乱说起。



南北朝的混战与武家一揆


前面已经说过,千古一帝后醍醐想学隔壁的中国搞混元一统,结果激起全日本各路牛鬼神蛇的反弹,而迅速仆街。


河内源氏的嫡流足利一族则不仅借机获取了诸国武士的支持,还得到了持明统一系的天皇家和大部分公家的支持,建立了室町幕府,成功接替了镰仓幕府北条氏仆街之后留下的权力真空。


但有道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足利氏既然借了北条氏的盘,就要承担北条氏的责任与风险。


而倒霉的是,相较于守护半天下的北条一族来说,足利氏仅有三河与下总两个世袭的知行国。


更坑爹是,后醍醐虽然挂了,但大觉寺统一系的天皇在放弃了建立天皇专制国家的梦想之后,在北畠、楠木、菊池等武士的支持下,以吉野和肥后为基地,继续和室町幕府对峙。


这就导致了一连串对足利一族非常不利的结果。


首先,南朝势力的存在,逼得足利氏不得不将统治重心放在人生地不熟的京都,而不是如镰仓幕府的北条氏一样,专心经历自己位于东国的世袭领地。


而这不但导致足利氏不得不分家另立镰仓府,而且连三河和下总的世袭知行国都保不住。三河被封给了足利氏一门的一色氏,下总则被地头蛇千叶氏篡夺。


本来嘛,虽然老家丢了,也不一定完全就是坏事,毕竟近畿地区作为日本的中心,比三河和下总要富好几倍。


而足利氏也确实控制了京都以及周边的一些零散领地。


然而也到此为止, 由于足利氏自身势力有限,不得不高度依赖以佐佐木氏为首的近畿武士团。


而这些近畿武士也不是心甘情愿996的社畜,如果分红不到位,不是分分钟调转枪口投靠吉野的南朝,一起围攻京都;就是玩武家一揆,大家一起穿戴好甲胄,提着和弓、武士刀一起来和你足利将军讲数。


这就导致即便足利氏不但不能夺取这些武士们的领地,还不得不将从寺社、公家以及南朝手中夺取的领地,不断的分赐给这些武士们。


这种不断让利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各地守护大名们做大 ,而足利将军家除从朝廷手中篡夺了京都及周边一些领地的控制权外,几乎没有捞到什么新领地。


这样一来,一来二去,就形成了守护大名尾大不掉的局面。而偏偏南朝的存在,又迫使足利将军们没办法却削减守护们的权利,而是不得不强化守护们的权限,来获取守护们的支持。


搞到最后,南朝确实被足利氏的这套分封制搞的奄奄一息,而足利氏却也不得不面临一个将军垂拱,诸守护大名议政的尴尬局面。


三管四职是室町幕府的支柱


当然,总会出现雄心勃勃的当权者。正如同过去天皇家、平家、源氏将军及北条得宗家中不断会出现试图大权独揽,混元一统的当权者一样。


足利将军家在将南朝的势力基本搞定之后,也马上开启了自己的作死之旅。



玩火自焚的足利将军们


其实, 图大权独揽的将军与倾向传统合议政治的诸守护间的矛盾,早在室町幕府创立之初便已现端倪。


室町幕府创立之初,便采取了二头政治。即征夷大将军足利尊氏在负责军事,其弟足利直义则负责行政、诉讼等事务。


相较于其兄足利尊氏而言,直义是个比较保守的人,试图恢复镰仓幕府的评定众与引付众制度,通过武家合议来运营行政,诉讼事务。


但足利家的执事高师直却倾向于后醍醐在推行建武新政时的方案,即由将军及执事直接向守护颁发奉书的方式来运营行政与诉讼事务。摆明了是想搞将军专制。


高师直不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在历应(1338-1342)年间便代表将军向诸国守护颁发奉书,与足利直义为首的应付众对着干。


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了室町幕府在行政上的混乱,更导致 幕府分裂为支持将军专制的高师直势力与坚持武家合议的足利直义势力,最终引发了双方的大规模内斗, 史称观应扰乱。


这场导致足利一族兄弟阋墙、父子相残、甚至差点让吉野的南朝翻盘的内斗,最终以足利直义、直冬父子的败亡而收场。


足利将军家在付出足利尊氏兄弟及高氏一族的生命为代价后,好不容易摧毁了以足利直义为首的保守势力,确立将军专制体制。


不过接下来的剧情就很有点日系魔幻风格了。


二代将军足利義詮在扫平各路反贼乱党,好不容易于正平20年(1365)开始腾出手来打算进一步强化将军专制体制。结果在正平22年(1367年),以38岁的壮龄,留下年仅9岁的嫡子足利义满突然暴毙。


据当时公卿三条忠实的日记《后愚昧记》记载,義詮在去世前两天突然狂喷鼻血不止。


義詮去世之后,由于即位的足利义满尚在幼年,故由细川赖之辅政。


这哥们一上来就正式设立管领一职,并强化诸守护的权限,首开三管四职、 守护合议的先河。


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成年亲政之后,继承了他老子的将军亲政政策。不过可能是受到观应扰乱的影响,这次他没有选择从足利一族内部和室町幕府当然权力中枢入手,而是先拿尾大不掉的外样守护大名开刀。


设立将军直属武装奉公众,以此为后盾频频干涉诸守护家的继承问题,通过明德之乱和应永之乱,先后重创山名和大内这两大地头蛇。


而他最骚的一个操作,便是绕过朝廷向大明的朱老四称臣,混了个日本国王的封号。还想通过让儿子足利義嗣成为天皇养子,以此来篡夺皇位。


说白了,就是 在自身的军力、财力皆不足以压倒诸守护大名的情况下,不得不借重于明朝皇帝或是天皇的权威,来强化将军家的权威,以此来压倒诸守护大名。


被一休哥耍得团团转的足利义满

可能是唯一试图谋朝篡位的幕府将军


不过这时候魔幻剧情再度上演。


応永15年(1408年)4月25日,足利义满以亲王的规格给足利義嗣举行了元服礼。两天后突然病倒,然后连10天都没撑过去,便于5月6日撒手人寰。


反攻倒算的剧情再度上演, 即位的四代将军足利义持在管领斯波义将的辅佐下,不仅辞退了朝廷授予足利义满的太上天皇封号,还断绝了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义满作为权力中枢的北山庄园除金阁寺之外被全部拆除。甚至连本来预定成为天皇养子继承皇位的足利義嗣也为逃过清算,于11年后被义持下令杀害。


义满的将军专制政策招到彻彻底底的清算后,足利将军们多少算是老实了一段时间,组长武家合议一派的势力再度占据上风。


正是足利义持与斯波义将统治的时期,幕府正式确立以御相伴衆为出席对象的宿老会议。而足利义持也非常依赖宿老会议来进行统治。


足利义持病危,却拒绝指定继承人。宿老会议没办法,商量了半天拿不准谁来当将军,干脆跑到石清水八幡宫去抽签,看看在足利义持的几个弟弟里八幡大神中意谁来。结果抽中了足利义持的弟弟,在比叡山当天台座主的義円。


義円表示我也不是谦虚,你说我一个在比叡山吃斋念佛的和尚,怎么能当将军涅。我说另请高明吧,我也不是谦虚。


这时満済大师说了,这是八幡大菩萨的决定,您总不能违背神意吧。所以我后来就念了一句诗,苟利天下苍生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然后我就下山还俗了,顺便取了个新名字,足利义教。


话说足利义教这人,可能是足利义满几个儿子里最优秀的。


他刚出家没多久便于応永19年(1412年)当上了本来只有皇族或摄关家子弟才有资格出任的青莲院门主,并在次年获得准后宣下,可以享受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同等规格的待遇。


后来他更成为比叡山天台座主,被称为天台开辟以来的逸材,甚至还登上了僧官阶级的顶点大僧正。


可以说这哥们从出生以来,就是一帆风顺,没有受过一点挫折就爬到了僧侣阶层的顶点。现在又被八幡大神钦定,成为室町幕府将军。


这种人,想也知道属于追求完美型人格,不是他哥足利义持那种怂包,而属于他爹足利义满那种雄主。


果不其然,这哥们一出手就霸气侧漏,绕开宿老会议,通过将军亲自主持的御前会议来处理政务,并且大力削弱管领的权限。


此外这哥们大概是由于抽签当上的将军,又当过天台座主。所以操作比他爹骚。之前幕府的诉讼都是由重臣和公卿一起合议处理。这哥们则通过名为汤起请的神判来进行裁决,以此来侵蚀朝廷和寺社的势力。


而且你别看这哥们是曾经干过天台座主,对历来让幕府、朝廷头疼的比叡山的天狗(即和尚)们可是一点也不客气。上任没多久就试图控制比叡山,与天上的天狗们纷争不断。


到最后他甚至直接派兵围攻比叡山,火烧山下的门前町,气的天狗们在山上自焚抗议。


对自己曾经的同门师兄弟都这么不客气,对于那些非亲非故的守护大名就更不客气了。


足利义教不仅频繁干涉斯波氏、畠山氏、山名氏、京極氏、富樫氏、今川氏等守护大名的继承问题,甚至公然派人暗杀了不听自己话的一色義貫与土岐持頼,并没收其领地,在自己的近臣中分配。


足利义教的这一连串骚操作搞的人人自危,当时有公卿甚至在日记中将义教的统治形容为万人恐怖。


要知道,这可是室町时代日本,而不是隔壁的大明朝。 足利义教的臣下可不是那些只会跑去宫门外一边哭鼻子一边等着挨板子的士大夫,而是一群成天在刀口上舔血的守护大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