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悉尼星尚
澳洲精致Lifestyle分享:高端活动、时尚、彩妆、美食、旅行、艺术、奢侈品。用我们的视角,呈现给你不一样的澳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营养师顾中一  ·  这2种「调料」,开封之后必须放冰箱! ·  昨天  
阑夕  ·  运动科技公司Keep成了DeepSeek带火 ... ·  2 天前  
丁香医生  ·  运动瘦 vs 饿瘦,差别到底有多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悉尼星尚

史上最牛父亲, 留学归来从穷人逆袭成富豪, 教出六个子女影响中国半个世纪!

悉尼星尚  · 公众号  ·  · 2019-01-29 16:19

正文

来源:《精英说》(ID:elitestalk)

转载已获得授权


提起 “宋嘉树” ,大家可能会觉得很陌生。


但如果谈到他的六个子女,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每一位都是20世纪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与近代史紧密交缠在一起。


长女 宋霭龄 ——嫁给了手握国民政府财政大权的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次女 宋庆龄 ——嫁给了孙中山,自身也因爱国爱民闻名于世,是值得敬重的民主先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三女 宋美龄 ——嫁给了蒋介石,权势熏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长子 宋子文 ——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外交部长、行政院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二子 宋子良 —— 曾任外交部总务司司长、国货银行总经理和广东省财政厅厅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三子 宋子安 —— 毕业于哈佛,先后就任中国国货公司董事、广州银行董事会主席等职,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举足轻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考虑这三子三女乃至三位声名显赫的女婿,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与影响, 说宋嘉树是“史上最牛老爸”都不为过。


然而,当我们回望历史,最先看到的总是后人的光辉事迹,这个望族的真正缔造者——宋嘉树,却仿佛隐入岁月风尘,少有人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从海外打工的小学徒到考上美国名校的留学生,从富庶的印刷商人到坚定的革命战友, 宋嘉树的人生故事,本就弥漫着传奇色彩。


在下一代的教育方面,宋嘉树更是有着一套独特的“心经”, 宋家的孩子个个优秀卓越绝非偶然,不过是在厚重父爱与良好家教的浇灌下,盛放出各自人生最好的姿态。


为了谋生,小小年纪出海打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曾一度掌握国家民族命脉的宋氏家族,是富可敌国的存在,名媛公子辈出,权势显赫到无人能及。


谁又能想到, 宋氏家族的最高长辈宋嘉树,不过是出生在海南文昌穷苦家庭的少年。


那个时候,他还不叫宋嘉树,而叫韩教准。


宋嘉树故乡海南文昌当时的情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864年,搬运工韩鸿翼迎来了家中第二个儿子的降生,他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教准”。不过,新生命的诞生并未给家人带来任何喜悦,因为韩家当时实在是太穷了, 门前只有一小块沙地,贫瘠到连椰子树都长不高。


为了养家糊口,韩鸿翼常年往返于文昌县港口之间,肩扛手挑,来回运送农产品。但很快,随着洋务运动兴起,沿海港口陆续开放, 位于海南文昌的中转港日益失去了其原先的地位,当地经济日渐凋敝,贫穷更甚。


从小到大,一个观念就萦绕在韩教准心底——走出去,否则,就只能困死在家乡。


图片来源于纪实类电视剧《宋耀如·父亲》


在后来的纪实电视剧《宋耀如·父亲》中,这个场景被生动地还原—— 年仅14岁的韩教准辞别双亲,背井离乡,远赴爪哇岛谋生。


在他下南洋之后,究竟是学生意还是干苦力,已无从考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小小年纪就出海打拼,韩教准一定没少吃苦。


而命运的转折,则出现在他16岁那年。


图片来源于纪实类电视剧《宋耀如·父亲》


韩教准的一个远房堂舅,是早年赴美铺设铁路的华工之一,横贯东西的美国太平洋铁路通车后,他就留在美国做起了小生意。


在麻省首府波士顿,这位堂舅开了一家小小的 丝茶铺,专门经销中国产的丝绸和红茶。 在机缘巧合之中,他遇见了韩教准,决定将这个吃苦耐劳的孩子收为养子,带往美国。


也正是那一年,韩教准改了自己的名字,跟随堂舅的姓氏。 他成了宋嘉树,字耀如,是堂舅膝下的养子兼丝茶铺的小学徒。 在美国的那段岁月,也将他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小学徒的“留学梦”


在有关宋嘉树的人物传记中,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片段——


在波士顿的一家华人丝茶店里, 黑头发、黄皮肤的小学徒宋嘉树吃惊地打量着眼前的两个17岁少年 ,他们明明还留着清式的辫子,长着中国人的脸, 穿衣打扮却是典型的美国人做派,英语也是流利到听不出口音。


而那两个独特的少年,也回望着这个俊朗而黝黑的中国同龄人。在好奇的驱使下,有了与这个小学徒进一步交谈的想法。


清廷派去在美国求学的“留美幼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宋嘉树遇见的不是别人,正是清廷派往美国求学的“留美幼童”温秉忠和牛尚周, 这些人肩负振兴国家的使命,多在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名校念书,学成归来,也成为我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


一次偶然的相遇,三个年龄相仿的中国男孩成了交心的挚友。 两位“留美幼童”对宋嘉树吐露了在美国高校求学的独特体验,有关于基督教的信仰,也被毫无保留地分享。


惊奇、羡慕、向往……前所未有的情感攫取住了宋嘉树,他几乎是在刹那间决定, 自己也希望成为一位有着纯粹信仰的留学生, 用接受教育的机会,帮自己开启更大的世界。


青年时期的宋嘉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然而,想要读书的志向遭到了养父的否决。


对于养父来说,他更需要的是一位能在生意上有所助力的学徒,而不是还要倒贴学费的大学生,几番激烈的争执之后, 宋嘉树逃跑了,固执地孤身找寻在美国上大学的路。


前方究竟等待着什么,无人知晓。


在外流浪一段时间之后, 走投无路的宋嘉树登上了波士顿港口的缉私船加勒廷号,成了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现役水兵。 他化名为查理·宋,在船上一待就是两年。


图片来源于纪实类电视剧《宋耀如·父亲》


在船上,他人生中的第三位“父亲”出现了。


加勒廷号的船长加布里森是一名忠实的林肯崇拜者,他注意到了船舱角落里这个孤单而坚强的中国青年,他善意地对待着这个男孩,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


也是从加布里森的口中, 宋嘉树第一次知道了林肯的三民主义(“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他所熟知的旧世界、旧观念,变得愈发摇摇欲坠。


1881年,宋嘉树刚满20岁。 在加布里森船长的争取下,他获得了以基督徒身份进入圣三一学院预科学习的机会。 后来,宋嘉树的母校发展成了美国南方最著名的杜克大学,它见证了一个年轻人在知识世界里最初的成长,从懵懂到笃定,改变悄然滋长。


美国杜克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接受了为期一年的预科培训和半年神学基础训练后, 他考进了田纳西州的范德比特大学神学院,开始了长达两年半的正规学习。


现在看来,宋氏家族最初的传奇人物在美留学的时候,所经历的一切和当下的留学生并无不同—— 学业艰苦,每天放在面前的,是四小时的经文背诵和数百页的文献阅读。


可在强大的压力下,从小就没受过系统教育的宋嘉树竟然熬到了毕业,一个回国传教的构想,也随着知识的累积而愈发清晰。


青年时期的宋嘉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886年初,宋嘉树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故国。他在上海的港口登陆,成了昆山小县城的一名基层传教士。只是那时的他,不再是目不识丁的穷苦少年,而是一位拥有非凡的眼界与见识、满怀信仰的海归青年。


中国的历史,似乎也注定镌刻上他的姓氏。


传教士、实业家、革命者

爱国初心未改


在那个年代,留学归来的有志青年,总会心存救亡图存的伟大抱负,作为中国最朝气蓬勃的一代,回首积贫积弱的祖国、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总想着要做点什么。


宋嘉树也不例外,他渴望用新知与信仰救民于水火,只是这一开始却有点“一厢情愿”。


在上海周边传教的宋嘉树,由于不通当地土话,又没有人脉关系的支撑,几乎是寸步难行。每个月拿着15块美元的薪资,满腔的热血慢慢熄灭成了得过且过的“混日子”。


没有人愿意听他,甚至只是正视他的存在。


传教士宋嘉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人生道路不顺,宋嘉树却不愿认命。他辗转联系上了美国时的好友、“留美幼童”温秉忠和牛尚周,三人重聚于上海,决心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 新式印刷业,成了共识。


事实证明,这两位好友不仅是宋嘉树求学路上的启明星、事业上的贵人,更是婚姻的牵线者。 在三人共同出资、以宋嘉树名义建立新式印刷厂后,他们还将自己的妻妹——上海伦敦会牧师倪蕴山的小女儿倪桂珍介绍给了他, 一段影响历史的姻缘,终于成型。


宋嘉树之妻倪桂珍

其大姐与二姐各自嫁给了温秉忠和牛尚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三位曾经的留美少年,就此成了连襟。


专门印制圣经等神学读物和西式教科书的印刷厂事业,也慢慢开始走上了正轨。


当人们再次提起宋嘉树,不会说他是名不见经传的传教士,而会联想到他的印刷事业,他用苦心经营,给自己迅速积累了财富。


在1997年的影片《宋家王朝》中, 姜文饰演的宋嘉树以身着西服、言谈得体的富商形象出现, 他看顾着自家的印刷厂,小心翼翼地印制着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的报刊。


后来的他,正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战友,不仅在宣传上予以支持,更投入了大量金钱。


《宋家王朝》中姜文饰演的宋嘉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衣食无忧、小有名气之后,步入中年时代的宋嘉树,一定未曾忘记那艘船舰上,那位如师如父的老船长说出的那个名字“林肯”。


“三民主义”,也可以救中国,更何况,中国的“林肯”——孙中山已经出现,宋嘉树认定他是民族的救星,在他身上倾注了全部。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后人更习惯将推翻清廷帝制归功于孙中山, 只是在他身后,还有如宋嘉树一般心怀信仰、心系祖国的追随者存在, 他们是革命者,也是革命者最坚强的后盾。国家进步,同样有他们一份。


非凡父亲的非凡教育


支持孙中山、间接促成中国的时代变革,可以说是宋嘉树的功劳之一,但绝不是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儿女们,影响中国长达半个世纪,可当他们回到孩提时代,其实无一例外受到了这位传奇父亲良好家庭教育的熏染。


宋嘉树的教育方式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 释放天性、锻炼意志力、培养他们独立, 就是他教给孩子们三样最重要的东西。


宋嘉树全家福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其一,释放孩子天性。


由于自己从小就饱受贫穷浸染、颠沛流离以求生机,宋嘉树发誓,会尽自己所能,给三子三女最好的生活条件, 让他们充分享受孩童所能拥有的全部快乐,保护他们的天性。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区,宋嘉树斥重金购置了花园别墅,自带果林与菜地。无论自己工作多忙,也一定抽时间陪孩子在花园里踢皮球、赏花、摘菜,共享亲近自然的乐趣。


图片来源于纪实类电视剧《宋耀如·父亲》


有几次,孩子嬉闹时不小心踩坏了领居家的菜地,宋嘉树即刻登门赔礼道歉,给予了对方一笔远超过损失的赔偿金,但希望邻居不要喝止孩子,而让他们继续自由玩耍。


在宋嘉树看来,在这个年纪, 孩子本身就该撒野、奔跑,不能被困在一个小天地里。


孩子的天性,还包括施展自身才华的可能性。 在宋嘉树的鼓励下,宋氏三姐妹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霭龄爱唱歌,庆龄爱弹钢琴,美龄爱跳舞画画,他还鼓励女儿们时常在人前展示才艺,用正向激励强化孩子们的爱好,久而久之,她们都出落得大方自信。


宋氏三姐妹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其二,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对孩子的宽容与宠爱,并不等同于一味地溺爱与放纵。一路吃过苦才出人头地的宋嘉树,对苦难磨练人心的力量最清楚不过。


滂沱大雨的天气,宋嘉树竟然会带着孩子们在雨中跑步, 看似荒诞不羁的场景,蕴含了一个父亲培养孩子意志力与忍耐力的决心。


图片来源于纪实类电视剧《宋耀如·父亲》


等孩子们再大一些,宋嘉树又会和他们一起做 “禁食训练” ,让饥肠辘辘的孩子们抵抗诱惑,宁可忍饥挨饿,也不去碰一下食物。


在教导孩子坚韧这方面,他对待女儿就如同对待儿子。宋家的孩子,无论男女,成人后都不畏艰险,意志坚强,离不开这份苦心。


宋氏家族合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其三,教会孩子们独立。


当几个孩子蹒跚学步、摔倒在地的时候,宋嘉树并不马上扶起他们,而是拍着皮球鼓励着孩子: “勇敢点,爬起来,自己走!”


独立,也是他漂泊多年学到的重要一课。


长女宋霭龄刚满5岁就被送去寄宿学校,从此远离父母,自己学着照顾自己,等到她赴美留学,才是个14岁出头的小姑娘;待幼女 宋美龄出国读书时,甚至还不到10岁。


图片来源于纪实类电视剧《宋耀如·父亲》


宋家二女儿宋庆龄曾回忆起自己幼时,在美国卫斯理安女子学院求学的一件趣事,在学校里有一段长长的走廊,夜深人静时黑漆漆的,没有女孩敢独自穿行其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