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说唱像一个从天上飘落的蒲公英,在石头缝里发了芽。
很多的文化现象,换一个视角,只是资本和市场合力形成的结果。
1史前时代
自八十年代开始,从小黑屋里放出来的中国万万千千青年,开始寻找世界上一切最先进的元素来给自己缺乏阳光和维生素的童年来补补课。当时的文学青年开始从萨特、海德格尔看起;电影青年疯狂学习戈达尔、特吕弗;对于音乐青年来说,摇滚、金属是当时坠潮的音乐。
在这股西风东渐的大浪潮中,说唱音乐这个名词和概念也慢慢地渗透到了中国内地。
当时的前卫青年、艺术青年当然是先听一听摇滚、金属,一些消息灵通的青年也隐约听到了说唱,知道这是一个来自美国黑人街头文化的一种风格。Hin酷。
▍Run-D.M.C.的经典专辑《Raising Hell》,早期说唱的神砖。来源:我的收藏
在这股超英赶美的浪潮中,国人对于说唱音乐,也开始有耳闻。那时的说唱在大陆的概念不是一个完整的音乐风格而是一个元素,有了这个元素会变得超酷。
当时的国产电视剧为了表现酷炫的概念,都会在典型的大陆流行插曲里强行加上一点说唱的元素。
以至于一些小品里都会加一点free style,被当时的人称作为“rua普”。看来看去他们对于说唱音乐的理解就是——用嘴去说,再压点韵,表达一种流畅的感情。
▍来段rua普
本山子在《红高粱模特队》说过:“土地是妈,劳动是爹,只要撒种啥都往上接”。
赵丽蓉也在《如此包装》里唱道:“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看谷秀我春打六九头”。
正是在这股风潮下,尹相杰和谢东在1993年,推出了一张名叫《某某人》的说唱专辑。后世有好事者满怀激情热泪盈眶地推荐这张专辑,说这张是中国说唱的创世纪,还半戏谑半严肃地为他说出了很多的意义。
▍某某人
但事实上抛开后世的吹捧,你仔细听这张专辑,你会发现它就是一张玩票作品。从这张专辑里,你很难看出他们是什么风格,或者是是受到谁的影响,或许能从中看到一点点Run-D.M.C.的影子,但更多的还是包裹在九十年代典型的流行歌曲。尤其是里面还夹杂这一首后来称为九十年代卡拉OK金曲《笑脸》,至今还被一些痴男旷女所传唱。
其内容是发泄了一种市场经济转型期贾志新式的迷茫,主要因素还是世道变了,兜里没钱,没钱之余还有点性骚动——其实世界上百分之九十青年的烦恼都是这两件事。
但是发泄完了也就完了,他们也知道说唱在当时没有出路。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转型民歌,当上了纤夫,在纤绳上荡悠悠。从此以后他变成了阿姨的最爱,热情地和老乡们握手,憨厚地在cctv2当着各种合家欢节当评委,对他曾经的嘻哈生涯闭口不谈,不置一词,后来又令人遗憾地进了炮局。
其实要说真正的说唱教父,我更愿意把这个头衔冠在崔健头上。崔健的音乐理念一直很前卫。
在他看来,音乐最重要的是歌词,是内容。而风格只是武器。他发现说唱这种形式能流畅地表现一种激烈而亢奋的歌词,而不用去考虑旋律。所以在90年代,他用了很多说唱因素,甚至唱了说唱歌曲。比如那首异常激烈而已经在全网下线的《盒子》,还有那90年末作曲的《超越那一天》,这种烈度的歌恐怕很久不会再出现了。
2没人想做地下说唱歌手
直到2000年,中国真正的说唱乐队才开始出现。那时候说唱概念都不再是rua普了,而是真正的黑怕(hip—hop)。而且刚开始的黑怕并不地下,而是唱片公司一次轻量级的资本出击。
这一切变化还是由于市场和资本的变化构成的。在世纪末,北京文化产业充满了一种新世纪的景象。奔着更高、更快、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在世纪交接之际,文化行业一部分很前卫的人有一种预判,他们认为中国乐坛会很快与世界接轨,未来青少年最喜欢的音乐风格会是朋克、英伦摇滚、电子、hip—hop。就像朴树歌里所唱的:听新音乐吧,剪新发型吧。他们那种乐观的憧憬仿佛就像一战后的共产主义者们,红旗马上就要席卷东方西方了。
▍北京新声的代表——新裤子乐队
所以一些唱片公司的老板们认为,与其等着外国乐队侵入中国把钱卷走,还不如自己培养中国组合。唱片公司以小井喷的形式运作了一批批的新潮乐队。所以他们运作完朋克、电子之后(花儿、新裤子、超级市场就是这一波出道,史称北京新声),把下一个目标定在了黑怕。
于是两千年初,京文唱片签下了两个黑怕组合。隐藏组合和cmcb乐队,这两支组合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初代说唱乐队。
他们穿上了oversizedT恤和裤子,从手势到台风都是专业hiphop的样子,这些都是精心打造的。
尤其对于隐藏组合,京文唱片花了很大的功夫对他们进行包装,他们的第一张专辑《为人民服务》,发表于2003年,当时是京文唱片力推的作品,从策划、发行、打榜、封面都是花了大力气推广。公司也安排他们进音乐节的颁奖礼,和那些流行乐的天后天王们坐在一起。
▍隐藏组合
而且当时cmcb特别自信,在他们2002年第一张说唱专辑《功夫》中宣称自己是中国第一支说唱乐队,而且属于他们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他们就要掀起中国的hiphop革命火种。他们以为自己会成为中国的2puc。但事实证明,他们只是大革命时代的李立三。在革命火种到来之前,躁动起来,再徐徐倒下。
▍只有老歌迷会记得的老专辑
因为尽管当时唱片公司按照偶像乐队的方式包装他们。给他们发通稿、做歌友会。但没有市场就是没有市场。超前的东西是卖不出来的。正如你拿iPhone 7来到维多利亚时代,跟人家比划着说这会流行。但别人只会当你有病。
而且2000年初是唱片行业的寒冬期,当时连流行音乐都受到盗版音乐的冲击,极端不景气,连宋柯和高晓松都颓了,说唱片业已完。而作为小众音乐门类的说唱更是没有市场。所以当时的说唱音乐状况在小规模的市场推广后全面萎缩。有一大批很有潜力和天赋的组合,出了一张专辑后就没有然后了。其中最让我惋惜的就是来自上海的黑棒乐队。他们推出了《嘻哈第一棒》。却像流星一样一划而过。只在我们这些老歌迷的心里留下了痕迹。
▍推荐大家听听黑棒的《霞飞路87号》
市场行情和文化行情都没有到位,气候不佳,所以只能忍受寒冬。所以在市场根本就从来就没有打开过的前提下,很多喜欢说唱乐的独立音乐人,签约不了公司,公开发行不了唱片,只能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所以在最后的几年北京多了一批“地下说唱”。而谁真的想能做地上非做地下呢?只是没有平台罢了。
如果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地下不是一种文化,而是一种非专业的经济状态和不成熟的市场情况。
正如谢天笑和李志当年在市场狭隘时亦是显得“地下”,而现在他们是有很大市场号召力的台柱子,他们的位置是——明星。
在这种地下环境下,大家都不赚钱。不少在圈内有名气rapper都是入不敷出,靠着小型演出过活,不少人也坚持不下去了。而有人也在扛着,比如in3唱着一些半搞笑、半狠的词给自己打气:
只有我们知道HIP-HOP的未来
金属!朋克!都得死!
古典!流行!都得死!
没有任何mlb的原因~~~
但是后来阴三儿了遭遇了有关部门铁拳打击,他们的声音留在了老歌迷的心里,成了不能说的秘密。而HIP-HOP的未来似乎由一群跟他们完全不一样的人继承了。
3 trap风行和资本的野望
trap音乐是说唱乐的一种变种,可以简单理解为说唱和电子乐的融合,音色带着迷幻的味道。
没有人说清楚,中国说唱什么时候从old school风格是怎样变成了现在的trap,这样的变化在中国十几年的社会变革中真的显得太微小了,没有人用心研究过。
但是vice的眼光是灵敏的,近一年来vice专门花了精力去拍了trap音乐的异色人物狠毒男孩,又搞了一个《川渝陷阱》的纪录片,他们认为trap音乐这种看似亚文化的现象正在慢慢走向大众舞台,会变成下一个文化热点。
▍狠毒男孩——西兰花
▍vice的纪录片——《川渝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