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下猛药,“拉唑大王”奥赛康首当其冲。连续4年滑坡后反转,他得救了吗?
最低谷的时候可能还没有来,但也许又已经过去了。
十批集采引发行业重大舆情,从结果来看,品种太多,竞争太激烈,有的生死空间几乎被“卡”死。仿制药企怎么活,这仍是横亘于市场信心与灰心分割线上的难题。但对于核心产品几乎都已纳入集采、收入基本见底的企业来说,总得往前看,总得试试向上的道路哪条会更顺一点。熬过了漫长季节的那些企业,才是真正应该被关注的对象。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化学制剂(申万)板块市值涨幅TOP10的企业里,出现了两家“小恒瑞”:奥赛康,海思科。奥赛康,原本是消化领域“一哥”,国产化质子泵抑制剂(PPI)注射剂(通常是“拉唑”产品)龙头。然而,2014-2023年这10年时间,先是IPO曲折,过了业绩巅峰期才成功借壳上市,上市后不久后又迎来集采,核心大品种断崖式下跌,消化领域收入锐减了30个亿。其整整超70%的消化类产品受波及,绝对是遭遇集采重挫最为严重、也最为彻底的企业之一。但如今,阴霾正在消散。2024年,奥赛康结束营收连续4年下滑态势,且已经连着3个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扭亏为盈,也成为了A股市值涨幅里排前列的百亿药企。基金也开始偷偷抄底了。截至三季度末,奥赛康现身12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较上季度增加9只。奥赛康真的走出来了吗?市值是否在安全边际里?他是怎么做的?CM10医药研究中心将围绕问题将从行业稀缺值、财务健康度、业务健康度、综合建议等多个方面,来一一回答。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目前临床胃酸相关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抑酸疗效最突出的药物,是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疾病的首选用药。而奥赛康,是注射用PPIs赛道连续多年整体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支国产化PPI注射剂,旗下品种最为齐全、销售规模最大,这一点强过华东医药、丽珠、罗欣等在单PPI品种上具备一定销售规模的企业。此外,奥赛康的主要优势集中在注射剂上,在院内容易放量。集采前,奥赛康的PPIs产品群涵盖国内6个已上市PPIs注射剂中的5个,均为国产首家或首批上市,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起家品种是奥西康(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其样本医院收入在奥赛康消化类产品中最高。公开数据显示,奥美拉唑钠注射剂(国内首个上市的PPI产品),在2020年时是销售规模达50亿级的大品种,在同类治疗消化性溃疡药注射产品中销量第一。奥赛康市占率最高,超40%,原研药企AZ第二,不到15%。另外,其核心产品还有奥维加(注射用兰索拉唑)、潘美路(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奥加明(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奥诺先(注射用右雷佐生)等,多为同领域畅销品种。整体来看,集采前,奥赛康消化类产品占其总营收比重约77%,板块毛利率相对最高,2018年时为94%;抗肿瘤产品约有20%的比重,毛利率2018年为91%。但自2019年开始,消化类产品逐渐受集采影响,整个板块收入从2019年的33.7亿下降到2023年的3亿,足足减了30.7亿。消化板块的毛利一路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期间,收入占比超过70%的消化类产品均被集采,超10个治疗与胃酸分泌相关疾病的药物中标。截至第七批集采,奥赛康共13款药品参与集采,12款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超90%,同时有部分产品中选地方药品集采(含各种类型联盟集采),价格和销量均有一定程度下降。来源:华福证券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集采中,奥美拉唑注射剂成最“卷”品种之一,28家企业(27家仿制+1家原研)竞标,结果是奥赛康和原研阿斯利康双双落标。最大品种丢标,产生的业绩压力很快在2023年显而易见。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销量缩减至6255箱,同比骤降82.88%。同期,公司总营收14.43亿元,同比下降22.92%。屋漏偏逢连夜雨。大品种落标前,奥赛康拟收购唯德康60%股权事项遭到了交易对方的单方面终止,由此跨界内窥镜器械梦碎。在重组问询函中,监管部门也提出收购目的、对集采中标和丢标影响的预测等问题。2010年前后,是奥赛康高速增长阶段,此后营收稳步上升,从30亿体量升超40亿。原本市场给出的预期是,其营收有望很快突破50亿。但在集采之后,其整体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连年下滑,2021-2023年,其营收一路降至31.07亿元、18.73亿元、14.4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8亿元、-2.26亿元、-1.49亿元,逐渐落入亏损状态。而与之伴随的,是资本市场股价的下跌。总结来看,奥赛康这几年受挫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产品结构太集中,受集采影响面广。同时基于其市占率高的前提,没有做大较好的“以价换量”。
- 集采影响持续时间偏长,整体收入端承压时间达4年左右,亏损压力较大。
- 价格降幅大:参与集采产品超9成产品平均降幅超90%,价格的大幅下降对公司营收冲击巨大。
- 市场竞争激烈,最核心品种在七批集采中未中选,市场份额被中选企业瓜分,销量断崖式下滑。
- 销售渠道依赖:公司产品以注射剂为主,主要销售渠道集中在医院等医疗机构,无法倚靠品牌走OTC等院外渠道。集采政策实施后,医疗机构采购模式发生变化,对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产生了较大冲击。
就这样,原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的奥赛康,利润及资本市场信心被大幅压缩了。怎么办?PPI是集采下颇具典型代表意义的细分市场,曾经“拉唑类”药物一直都是医院畅销药,几个大品种加起来年销售额超100亿元。集采后,不管是单品种销售规模较大的,还是品种最全、市占率最高的,不管是注射剂还是口服,不管是原研还是一众仿制药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毫无疑问,奥赛康是PPI产品集采下受挫最为严重的企业,因为其营收主力相对聚焦,品种又最全,相当于直锁其命运咽喉。
当然,属于奥赛康这一赛道龙头的反转,肯定会到来。
一是基因起决定作用。奥赛康是一家研发型企业(起源于1992年成立的南京海光应用化学研究所),并非一味低水平仿制,除了消化,还有抗肿瘤等疾病领域积累,且有做生物创新药的底子。
二是,最坏的时刻,往往象征新开始,其目前大部分产品均被纳入国家集采,各业务端收入基本见底。
但何时反转?这才是研究奥赛康的真正价值。
并非硬夸,的确能够看到,奥赛康其实已经迎来了拐点。
2024年,公司经营状况明显反转,重回增长轨道。
来源:湘财证券
- 前三季度,实现收入超13.84亿元,同比增长23.64%,归母净利润近1.3 亿元,同比增长168.79%。
- 连续 3个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环比快速增长。
- 控费效果较明显,研发已度过关键临床研发阶段,研发投入从去年同期4.1亿减少至1.7亿。同时,管理费用率减少1.4%,销售费用率减少3.1%。
根据2024半年报数据,营收贡献最大的板块依次为抗肿瘤类(3.3 亿元,同比+7.54%),抗感染类(2.6亿元,同比+132.31%),慢病类(1.6 亿元,同比+60.2%),最后才是消化类(不足1.5亿,同比-15.8%)。整体来看,消化业务收入占比由2019年75%下降至16%,常年维持90%以上毛利的肿瘤业务板块,取代消化成为营收支柱;同时抗感染和慢病业务的增长较为迅速,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两者合计收入占比接近50%,拉动奥赛康整体收入结束连续4年的下滑态势。来源:湘财证券
简要来说,奥赛康的反转曲线,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较快降低了对单一消化板块的依赖,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业务板块均衡发展。
反转背后,离不开其另一条关键的战略主线:明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布局创新药研发,为业绩反转奠定基础;梯队布局高壁垒仿制药,维持了较快的上市节奏。为了走出PPI集采阴影,不同药企根据各自资源赋能,采取了不同或以下“组合式”的举措。
1.做创新生物药,不同点在于选什么靶点,做什么药,进度如何。2.优化产品结构,丰富非消化系统用药,或利用现有的营销网络及渠道,挖掘与现有销售渠道可直接对接的非集采品种。3.拓展业务和市场范围,比如启动一些制剂的海外销售。5.推进一致性评价与合规生产,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7.寻找下一个能够替代PPI、成为主流抑酸药物的大药机会,比如研发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且该赛道全球的竞争格局尚且较宽松。奥赛康也打了这么一套“组合拳”。其本身转型举措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奥赛康的创新与仿制印证了一个道理:找对创新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中踏上更好的发展轨道;做仿制,既考验速度,也考验眼光。普通仿制药要做,但速度必须得快,要么突破技术壁垒高、少人干或者别人干不成的。2021年至2024上半年,公司共获批20个仿制药品种,涵盖其中5个为首批上市品种,4个为首家独家品种,3个为高壁垒复杂制剂,2个为首仿品种,开始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Q1,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奥赛康TOP20产品中有13个实现了正增长态势,尤其是2021年获批的地拉罗司分散片,是国内首仿,在去年第一季度增长了453.9%。奥赛康首个创新药管线首次申请临床的时间算不上早,但好在已在集采前,便加大了对肿瘤、抗感染等领域药物的研发投入,有助于其后续重构营收主线。另外,近年来其研发重心从仿制药向创新药倾斜,决心是能用真金白银衡量的。在营收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奥赛康没有降低研发投入,尤其是2022年及2023年,奥赛康的研发投入分别高达7.23亿元、5.94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分别达31.45%和32.7%。奥赛康拥有一家名为AskGene的创新药子公司,早在2012年便成立,专注于自主开发具有高度差异化的抗体及融合蛋白药物。目前,AskGene已建立多个具备核心优势的研发平台,包括SmartKine细胞因子前药平台和抗体工程平台,正在推进多个具备BIC和FIC潜力项目进入临床中后期开发工作。基于此,目前奥赛康的创新成果初步显现,三款核心产品上市在即或进入关键性临床,即将进入商业化验证阶段。最值得关注的管线有两项:据了解,Claudin18.2单抗胃癌适应证进入III期临床,研发进度位于单抗类全球前三,且对比同靶点药物疗效突出。安斯泰来注射用佐妥昔单抗是全球首款 Claudin18.2 单抗,于去年获批上市。基于胃癌这一大适应证的市场空间,以及当前全球较好的竞争格局,奥赛康的同靶点产品无疑是旗下最值得期待的新药。奥赛康首个创新药——第三代EGFR-TKI产品利厄替尼两项适应证上市申请已在审评审批中。去年10月,奥赛康与信达达成了该产品的独家商业化合作。不过,尽管沿着仿创结合的路径发展效率显而易见,但现阶段的奥赛康,似乎已经失去了昔日百亿市场“一哥”的头衔,而且其做创新药选择的靶点、适应证和机制,已经存有相当激烈的竞争。
接下来,核心就要看奥赛康获批仿制新药的销售规模何时迎来明显提升,以及其创新药能否抢先获批了。而当前,市场最为担心的是,奥赛康市盈率(截至1月13日收盘)达67倍,远高于化学制药行业平均市盈率47.6倍和中值27.6倍,高市盈率下公司未来盈利能否支撑当前股价?这还是道未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