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悄然滑进了尾声,一入九月,便又到了青年学子开学的季节。学校里有了一代新的更迭,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学生生涯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自由的大学时光,那是个被高中老师们描述成天堂,万千学子渴望“改变命运”的地方。怎料美梦易醒,无拘无束的岁月像一列疾驰的列车,一晃就到了站。不知是从几月开始,校园里被各大企业的招新宣讲填了个满。穿上人生第一套正装,抱着一沓简历,重复着一次次机械的面试对白,就此,有些仓促地和学生生涯道了别。
从校园老腊肉变身职场小鲜肉,我们开始了一段“特别难”的人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总希望能做到冯唐说的:“工作最好做你喜欢做的和擅长做的,哪怕你喜欢做的和擅长做的是码字、洗菜或者锄草。”但是工作岁月太长,现实让诗和远方渐行渐远,经历万水千山慢慢磨炼成的现在的自己,不知道你是否还满意。
回首初入职场的青葱岁月,不知道现在的你有着怎样的回忆。欢迎各行各业的朋友向我们来稿,致过去的自己,带我们一同回望毕业后的第一个你。
【征稿主题】
毕业后的第一个我
【投稿要求】
1000字以内,自由发挥,
署名必须为中读用户名。
【投稿方式】
打开中读app,在“WeWrite”专栏找到本期征稿文;
标题注明“征稿·WeWrite+生活圆桌”;
直接在征稿文下贴读感,提交你的投稿。
【关于生活圆桌】
孤独的狂欢:《生活圆桌》精选集序
朱伟
俏皮与幽默,原是中国文学中稀缺的东西,小品文传统中,要不是超然的风花雪月,要不是特别现实的讽刺与谩骂。
“生活圆桌”这个小小的栏目,无意中带动了一种以自嘲来机智生活的追求,眼看着“好玩”就日积月累,变成了一种时髦的取向。
这样一个栏目,是否一种新的文学类型?我曾听到文学界对这个栏目的指责,说这样的写作对于严肃文学的神圣性形成了一种消解。我不以为这样一个小小栏目就能有这样的作用力,但如从文学消费应该多样化的角度,我倒是觉得,80年代之后文学的最大问题恰是严重的单一化而缺少丰富多彩与生机勃勃。
文学不仅需要大餐,也需要杂色拼盘,这是王蒙任《人民文学》主编期间,曾给我深刻启示的论断。从一碟小菜的角度,“生活圆桌”也许值得研究90年代文学发展史的后人认识它对文学的意义。当然,“生活圆桌”的小与轻巧,从更高的要求,还存在探究其表达可能性的问题,因为小而玲珑,浅俗者有,无聊庸俗者也有。千字文中要有天地与境界本是难事,在这个栏目中应该诞生中国的马克·吐温或契可夫,这大约是这个栏目创办12年之后需要刻意去努力之方向。(2008年8月5日)
【关于“WeWrite”】
“WeWrite”是中读的读者原创园地与新秀选拔平台。只要你有写作的欲望,只要你有生活的感悟,都欢迎你向我们投稿。我们鼓励对生活的一切探索,尤其欢迎社科人文类的思考。如果你已经跃跃欲试,下面就是具体的投稿规则:
专栏每天推送一篇读者投稿。目前申请通道向社科人文类内容作者优先,其他方面内容,我们也将择优发表。期待与你一起,创造写作的各种可能。
每周发布一篇主题征稿,供才华横溢的你尽情发挥。
【福利】
1. 被“WeWrite”采用并发布的文章数量达到五篇后,你将获得中读加V认证,成为中读签约作者,获得中读App平台的推荐。
2. 你还将获得在三联书店旗下《三联生活周刊》、《新知》、《读书》、《爱乐》杂志发表文章的绿色通道,以及作品集结出书的机会。
你和中读作者之间,也许只差这个机会了。我们在这里,期待着你的来稿。
▼点此→下载中读 写读感
or 识别图中二维码,下载『中读』APP
温馨提示:
中读APP已升级至5.2.0版本
请各位用户及时更新APP
or 关注中读微信号:lifeweekerclub
"中读"现已全面上线,请到各大应用商店下载!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读App』看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