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贝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幸福的晚年治愈每一天。
——周丹旎,《读者》2024年第21期
到了这一日,备年货、吃腊八粥、腌腊八蒜……大家欢欢喜喜,对新年充满期待。在我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其历史演变的意义,也让大家在这样的日子里,能够暂缓脚步,放松身心,和家人团聚。“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仔细想想,正应了老舍先生的话,腊八节不但是我们的文化传承,更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视觉中国旧俗农历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会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粥供佛,并送与门徒,亦称七宝粥。七宝粥因有多种干果,又熬制出五种口味,所以叫作七宝五味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腊八粥。除了七宝粥的传说,古书上也有“大腊八”的起源记载。大腊八,即在腊月初十前选一天作为祭祀八神的节日,普及善念,传递祝福,这一天全民参与,热闹非凡。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了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日举行祭祀活动。《周礼·秋官·司烜氏》记载:“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孔子就曾带着弟子们参加过大腊八的祭祀活动,人们在城门前歌舞欢庆,锣鼓喧天,笙管悠扬,一片欢乐祥和。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腊八节这一天,寺院道观、达官显贵,都会熬上几大锅腊八粥,分享给过往的游人、流浪者和贫苦人,希望大家都能饱腹。邻里亲友之间,也会互赠腊八粥来传递祝福,祝愿彼此过一个丰收年。来源:视觉中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最为饮食之妙诀也。”腊八粥中要加小米、黑米、白米、黄米等七八种杂粮;再加入一些干果,如花生、杏仁、核桃、红枣、松子、栗子等。
米和干果混在一起熬,熬上一夜,熬到软烂,熬到入口即化、香甜可口。《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中提到:“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腊八粥中的五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能够促进脾胃吸收,健脾暖胃。腊八粥中的多种干果,具有补血益气、安神养心的作用,适合冬日里畏寒、气血不足的人。古人认为豆子甘咸入肾,能补肾固元,在寒冬腊月,一碗腊八粥,既可以温暖肠胃,又能够抵挡寒气入体。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蕴含着中医养生的理念,也让人将注意力回归到自身。来源:视觉中国在中原地区,腊八粥还有一个别称,叫“大家饭”,又叫“千食粥”。据说当年抗金名将岳飞带领岳家军讨伐金兵,节节胜利,可是在朱仙镇被朝廷十二道金牌逼回。沿途的中原百姓见状,不忍将士们忍饥挨饿,纷纷从各自家中拿饭菜来,倒在一口大锅里熬煮成粥,再分给将士们充饥。因为各家饭菜原材料不一,这粥也就煮出了好几种味道。恰巧这日正好是腊月初八,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岳飞将军,便将这日记作节日。每到这天,大家都要吃“大家饭”,以示祭奠怀念,并祈愿未来丰衣足食。诗人冰心的父亲是一名海军,很少回家,她和母亲相依相伴,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母亲去世后,冰心写了大量的诗文来怀念母亲,其中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叫《腊八粥》。文章中这样描写道:“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在冰心心中,再没有什么味道,比母亲的腊八粥更让人念念不忘了。还有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只得隐居在桃花坞,落魄半生。即便平日里有时连饭都吃不上,还是会在腊八节这天熬上一锅腊八粥。他的腊八粥选料讲究,熬煮精致,用核桃、桂圆、白果、杏仁、花生等食材熬煮,再加肉末,熬成独特的味道。有时他还会在核桃上刻一个“福”字,祈愿日后有福,能过快活幸福的日子。腊八节不只是一个传统节日,也不只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怀念,一种祈盼。来源:视觉中国古语有云:“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八粥,不只是果腹的食物,也是香甜温暖的回忆和祝福。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作者:小贝,多平台签约作者,文章散见于“慈怀读书会”“读者”“樊登读书会”等。责任编辑:毛新雯;策划编辑: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