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证券市场周刊
"
↑
免费订阅本刊
刚刚过去的
2024
年,是浙商银行成立二十周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一流的商业银行”为愿景、以金融为民为展业底色、以“善本金融”为初心使命,浙商银行
2024
年交出了一份总量稳、结构优的
稳健
成绩单。
总量之稳何以见得?业绩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9
月末,
浙商银行资产总额
3.28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4.21%
;实现营收
524.91
亿元,同比增长
5.64%
,增速连续三年位居股份行前列;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
129.05
亿元,同比增长
1.19%
。
结构之
优则彰显于此:截至
2024
年
9
月末,浙商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1.83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6.41%
;非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重自
2022
年以来呈现提升态势;截至
2024
年
9
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
1.43%
,连续下降趋势明显。
二十年之厚积,骐骥一跃。无论是营收增速、资产规模,还是营收结构、非息收入占比,浙商银行近年来整体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而立足新的一年,高质量发展步伐已然稳稳向前。
在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看来,近年来,浙商银行努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善本金融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立足新起点,浙商银行将进一步根植善本金融和智慧经营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以“深耕浙江”为首要战略,铸造金融五篇大文章特色优势,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企业家签署善本信托意向书)
“顶着星光出海,披着夕阳回家。”对于以小海鲜捕捞为主要谋生手段的苍南渔民来说,“靠海吃海”、渔获满仓是他们最朴素的期盼。
苍南地处浙江省最南端,海域面积广、海岸线长,渔区人口超过
20
万人,是浙江省重点渔业县、温州市渔业第一大县。然而,面对渔船指标逐步稀缺、造船成本高的现实,一些渔民悄悄用起了安全系数极低的“三无”(无船名号、无渔业船舶证书、无船籍港)渔船,船只越打越小、越打越简单。
如何在不影响渔民“饭碗”的前提下,整治并规范“三无”渔船?如何响应农业农村部要求,打造“政府造船
+
渔民用船
+
企业管船”模式,让渔民开上高标准、强保险、低负担的“共富船”?苍南县海安渔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苍南海安”)承接下了渔船管理试点改革项目,要新增
350
艘小型渔船(首批
100
艘)。
相应地,巨大的造船资金需求随之而来。为此,浙商银行金融顾问团队充分发挥融资租赁在业务模式、融资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灵活的产品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了“直转回”业务方案,为首批新建的
100
艘渔船提供批量融资租赁,也让苍南
7
个沿海乡镇渔民切实享受到了渔船改革的红利。
(浙银金租成功落地温州市苍南县百艘渔船更新项目,图为承租企业与渔民签订租赁协议)
“原来必须筹资
50
万元才能建造一艘新船
,
现在每年只需支付
6.5
万元的租金,就可以租用新船,这笔账我们可早算过了,划算!”“这些公家船安全又有保障,现在谁还开‘三无’船呀!”获益的渔民如此评价。据了解,目前,首批
100
艘小型渔船均已完成租赁,全县
300
位渔民开上了“公家船”。
以此为缩影,金融顾问工作正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的关键纽带。据了解,
作为根植于浙江民营经济沃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和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发起单位,牵头推动我省首创的金融顾问制度
,让金融专业人士从机构里走出来,走进企业、走进政府、走进社会。开展
6
年来,金融顾问制度已有
126
家成员单位、
4200
名金融顾问、工作室近两百家,累计为
10
万余家企业落实融资超
10000
亿元,并已复制推广至上海、北京、广州等
16
个省市。
(浙商银行绍兴分行金融顾问在诸暨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专窗”为企业提供“问诊”服务)
不仅于此。这一成功实践背后,蕴藏着浙商银行围绕“善本金融”的更多创新探索。在过去的
2024
年,作为“善本金融”理念的首倡者和践行者,浙商银行从五大方面进行了体系化的创新探索,并结出了丰硕成果,形成了金融顾问、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浙银善标、善本信托等“六大支柱”体系。
坚持金融功能性首位,浙商银行持续澎湃着“金融向善”之力,以金融活水无声润泽实体。
“作为一家深耕一线的金融机构,我们把金融的功能性放在第一性的位置去推动金融转变,以应对金融定位变局开展了善本金融的实践探索,以落实‘八个坚持’为根本遵循推动金融价值评价体系重塑,以坚守‘五要五不’为实践要求推进‘正行向善’的文化养成,就是想向社会各界释放一个信号,金融不只是向善,而是要以善为本,从善(社会价值)出发。”陆建强总结道。
(浙商银行下沉街道开展“金融向善 金融相伴”公益集市活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业绩快报中的数字,勾画出浙商银行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实景图”。
——资产负债规模稳健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9
月末,全行总资产
3.28
万亿元,近三年新增超万亿元;
2024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524.91
亿元
,
2022
年以来累计创收已超
1700
亿元,比前三年多增态势明显,全行发展迈上新台阶。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通过坚持智慧经营,浙商银行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在行业营收普遍负增长的形势下逆势增长
5.64%
,增速连续三年居股份行首位。
2024
年前三季度,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
32.20%
,同比上升
4.55
个百分点,营收结构持续优化。
——特色优势愈发彰显。
通过深化链式生态金融实践,浙商银行围绕五篇大文章,打造出供应链金融、园区综合金融、人才科创金融、善融资产池、浙商交易宝等一系列品牌。普惠“金名片”不断擦亮,第一时间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向清单内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超
380
亿元。金融市场业务形成业内影响力;商票贴现量跃升股份行首位,柜台债实现省内分行全覆盖。
点点滴滴数据,折射出浙商银行深度服务实体经济的鲜活实践,亦是浙商银行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线答卷——立足浙江、服务浙商,浙商银行从强化浙江地方债保障、做优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善本金融实践等多方面发力,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浙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省属法人银行,服务浙江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陆建强表示,浙商银行全力实施“深耕浙江”首要战略,打造了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浙银示范。
“哪里有需要,融资就去哪里”。据了解,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建设需求,浙商银行始终保持政治站位,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推出重大项目专项服务方案,配置专项经营资源,给予利率优惠,并执行差异化授信审批流程,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为支持浙石化、先导微电子、鸿禧能源、日月光能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项目和长龙航空、苍泰高速等一批交通强省重点领域项目提供了硬核支撑。
标志性成果接连落地生花:据统计,自
2022
年把“深耕浙江”确定为首要战略以来,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浙商银行在浙江省内融资服务总量
10205
亿元,站稳万亿台阶;新增落地重大项目
35
个,累计服务
82
个项目,余额超
100
亿元;作为浙江省政府债券的主承销商,浙商银行
2024
年全年承销浙江地方债
403
亿元,市场占比
8.48%
,居所有银行首位,交出了“深耕浙江”的时代答卷……
深则叶茂,本固枝荣。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打响新一轮“深耕浙江”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在日复一日的深耕细作中,纵深推进大本营建设。
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是银行资产质量的生命线。刚刚过去的
2024
年,浙商银行深化合规经营理念,将“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
数据得以印证。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自
2022
年以来连续下降,资产质量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截至
2024
年
9
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
1.43%
,较
2023
年末下降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