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知乎关于加强微短剧片名治理的公告 ·  13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为什么总觉得网管泡的面更好吃? ·  昨天  
知乎日报  ·  中国人在长相上有没有地域特点? ·  2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跨年”千万别说成step over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知乎 X 单向街:如何判断一本新书是否可读?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6-12-25 18:21

正文

题图来源: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知乎联合单向街 · 书店文学奖举办了知乎圆桌「你现在还读书吗」邀请写作者、读者和书店人们一起探讨「阅读」这件事。


单向街 · 书店文学奖旨在集结中国本土书店对于阅读的观察与审美,评选出华语出版界在过去一年中最值得关注的声音。


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往知乎站内聊聊你对阅读的理解。


你在挑选书籍时是如何判断一本新书是否可读的?


知友 | 史航


如果是小说,看看是不是自己已经有一腿的作家。


格雷厄姆格林,约翰勒卡雷,伊坂幸太郎,纳博科夫……如果是,拿下,不好看再送人,还可以坦然相告:「我不是给你推荐这本书,这本书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作家。我和此人有一腿,你读了,咱们仨都算有一腿。」


如果不是自己读过服过的作家,就看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尤其要读最后一段,那是作者的真实能力,第一段经常是强努或者假矜持。


不过这个世纪我很少读纯文学作家了,读也是读原来慕名的。诺奖发消息了,村里来新人了,与我不一定相干。


我主要读推理、科幻和玄幻了。我想印证想象力和穿透力。


诗歌基本不读,除非是俳句。


剧本必须慕名读新,或者索性重读经典。

然后,集中精力读书信、日记、自传、回忆录。


其实,网购书有额外的便利。我最近如果对胡雪岩感兴趣,就去孔夫子旧书网搜去,别说高阳那七卷本小说,说不定连胡雪岩写过的书札账簿都能搜到呢,当然,真伪自辨。



知友 | 贾行家


有少数几个社几乎(除非权力所迫)不出烂书,好多社几乎不出正经书或意外出一次正经书也会搞砸,为了避嫌做广告和免得被起诉,不列举。有一段时间就摸索出来了。


外观上,腰封可以买完就扔掉,不必介意。


设计如果令人不得已,封套也可以扔掉。


实在舍不得不买,包个牛皮纸书皮吧。


不行,还得点一次名:南海出版社去年的《十二个异国故事》,封面上有句「在出租屋里读青年马尔克斯的欧漂故事,这是怎样一种酸爽的体验?」


这是本读者等待多年的集子,以前各篇都是四处散落的,本来是好事,可这种自作主张就有点儿过分了——你才酸爽呢,你们全家都酸爽。


装订。有一种订法,只要真看,用不了多久就会彻底散架;还有一种是没法完全打开摊平,像读一个弹簧。


字体和行距,每个人舒服的标准不完全一样,我体会是只有一半的书合格。对纸质、页边距有要求,可能就算挑剔了。


有两位我挺喜欢的国内小说家,一个出了本全是湖蓝色字的书,一个出了本全是宝蓝色字的书。我要不是真心喜欢他俩,真是不会买。


然后再往里看吧,现在需要对翻译作品多加小心,我虽然尊重翻译者,但不得不承认,译本质量的下降弧线越来越不平缓了。对译者增加了解,不只是应有的尊重,也是节省自己的时间。


国内的书呢,作者没问题,一般问题就不大。如果是古籍,比译本更复杂,懂行者不必说,简直是和音响发烧友差不多,普通读者,直接去卖行业内最靠谱的社的系列丛书,或最基础的选本。说起来,能把古籍出得令人哭笑不得的出版社,竟然也有不少。


其他听便。


中国的书虽然涨价了,但相对还是很便宜,犯错的代价很小,何况还可以送人,只要加一句:「这本书我觉得好极了,特地买来送给你」,对方不容易看出你其实是扔破烂,顶多笑话你品味烂。


我个人对书单没兴趣,过去热情挺高,误以为照着谁开的书单买书,就是朝着谁努力,其实就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关系,不光照书单买过书、还买过就是书单的书,好死不死,甚至觍脸给别人开过书单……现在觉得没有必要,就这么点儿自由,又不考试,何必要别人拿主意呢。


我下载电影会先看豆瓣评分,选书完全不会,豆瓣对书的评价规律我也理解不了,这是我一直不好意思用豆瓣的原因。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知乎圆桌「你现在还读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