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历史解密
再现真实历史,展望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人文历史  ·  《水浒传》里的武松真能把老虎打死吗? ·  3 天前  
六神磊磊读金庸  ·  今晚7点30,听聊唐诗来预约了 ·  5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魏明帝曹叡的这三大举措,使他跻身于明君行列, ... ·  1 周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砺波护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历史解密

他是中国的巴顿将军,敢犯上指挥林彪打仗的开国少将,文革后却遭雪藏

中国历史解密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1-19 08:05

正文

开国将帅中,很多人都脾气火爆,敢想敢干,钟伟少将就是最典型的一个钟伟少将是四野有名的猛将,也是有名的“好战分子”。不少人将他比为中国的“巴顿将军”,一是他能打仗,能打硬仗,打胜仗;二来是他像巴顿将军那样极具个性。




早年经历:性格刚烈成逃兵


钟伟,原名钟步云。1914年,出生在湖南平江的一个中农家庭,家里九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钟伟从小聪明好学,于是他父亲想尽办法送他到乡里的小学念书。他的小学老师袁克奇是平江南乡一带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所以十来岁的钟伟经常跟着老师到群众中进行宣传工作。



1928年7月22日,平江城突然枪声大作。城里的群众潮水般地涌向城外,纷纷逃难。这一天,彭德怀、滕代远在平江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革命的枪声第一次离他这么近。1930年7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重新攻占平江。当时已担任红五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的袁克奇让钟伟立即组织一批少先队员参加红军,同年钟伟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军时期,或许因为读过几年书,钟伟一直干的都是政工工作,他在红三团政治部当过宣传员,之后又成为3师特务连政委、4师11团俱乐部主任、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12团政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又担任抗日军政大学高干队支部书记、第五大队协理员、第三大队政治处主任。这很难和他后面在战场上好战、一言不合就骂娘的形象联系起来,笔者眼中,一般做政治思想工作形象都是相对沉稳内敛。


1939年6月,还在抗大工作的钟伟一再强烈要求奔赴前线抗战杀敌,终于被分配到李先念的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支队,担任第2团队政委,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改编为豫鄂挺进纵队时,钟伟任挺进队主力团3团政委,到豫南四望山一带开辟根据地。在朱堂店、憨山寺、新街等地打了几个胜仗,毙伤日伪军几百人。一些人飘飘然了,决定将刚成立的三个团,深入敌后开辟新区。钟伟、陶铸等人不同意,认为根据地尚不巩固,这样做是冒险,后来被上面批判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钟伟有口难辩,于是带着妻子、不满周岁的孩子和一个专门保管文件的老战士、原来团里的马夫以及团部警卫班的八个战士,从湖北京山县的鄂东根据地出走。后来实践证明他们的看法是对的,三个团开到敌后不久就被打散了。这一帮人在苏北找到了老部队新四军三师,当时黄克诚不仅收留了他,而且让他当了新四军3师10旅28团团长。如果当初钟伟被李先念追了回去,没准就会被当逃兵给毙了。



▲在新四军三师10旅时的钟伟



成名战:高沟之战


1944年攻占苏北日伪的重要据点高沟是钟伟真正的成名战,钟伟率部用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突破苏北第一重镇淮阴城防,攻进城内,猛扑敌军师部,当场击毙伪师长潘干臣。



涟水县高沟、杨口是苏北东部最大的集镇,这里就像打入苏北抗日根据地淮海区和盐阜区之间的一个楔子,对新四军威胁极大。日伪以高沟、杨口为主要据点,在其四周又建立了20多个小据点。高沟四周筑有5至6米高的围墙,围墙之中多处建有钢骨水泥的大碉堡。碉堡外面还有8至10米宽,水深近两米的壕沟。并且,敌伪在镇内又构筑了由48个地堡、炮楼组成的一个环形防御体系。高沟守敌为伪三十六师一四四团1000余人。


敌军高沟据点工事十分坚固,武器装备精良,守卫兵力雄厚,对没有大炮,缺乏弹药,仅2000余人的四支队来说,要想拿下高沟,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有人说“太冒险了”,甚至还有人担心会引起日军的疯狂报复,“给根据地带来大的麻烦”。然而,钟伟就是有这么一股劲,他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4月19日晚,钟伟率领四支队对高沟发起了突袭。由于敌人毫无准备,四支队扫清张庄、伏村等高沟外围据点的战斗进展十分顺利,但是对高沟北门的攻击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北门系高沟守敌的防御重点,火力要比一般的据点强得多,工事又特别坚固,实在是一个非常难啃的硬骨头。


钟伟决定使用‘坑道作业’老办法,要求各团都要不怕疲劳、不怕麻烦,花大力气突击挖沟,做好充分准备。这时,高沟附近的新安镇、杨口和丁头庄的日寇、伪军兵分三路,共2000多人赶来增援,分别被钟伟预先埋伏的十团和十二团英勇击退。


4月23日,部分援敌在当地汉奸的引领下潜入高沟东门与守敌会合。钟伟当即决定乘东门援敌立足未稳之机,集中力量歼灭之。他指挥十一团与支队警卫连从南、北、西三个方向一齐猛攻,一举拿下了高沟东门。


4月25日,钟伟带领10团、11团通过这两天突击挖好的沟壕猛扑,杀入敌军工事最坚固的北门。


高、杨战役一结束,钟伟立即用缴获的迫击炮、山炮正式组建了炮兵连,成为淮海区新四军唯一拥有炮兵连的支队。在高、杨战役中,钟伟带领四支队打出了威名, 从此,四支队这个基本由地方武装组成的“杂牌军”迅速上升为苏北新四军真正的主力部队。 



能打能抢还能玩


有人说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之一就应该有钟伟,能打能抢,还好吃好玩。



在苏北时,10旅向盐阜区要钱要粮,区里没给那么多。钟伟就让侦察排在河边埋伏着,把区委书记抓住揍了一顿。区委书记告到黄克诚那儿。黄克诚批评钟伟。钟伟装糊涂:八路军抓共产党的书记,竟有这种事?真是天下奇闻。”


1947年秋天,'东总’两辆弹药车路过郑家屯5师驻地。钟伟招招手,上去一个连就把弹药卸了。押车的干部说:这叫我回去怎么交代呀?钟伟写张条子:就说我钟伟收下了。都是八路,都打国民党,什么你的我的?


广州军区原副参谋长、钟伟的老战友刘如言曾这样回忆:每遇攻城,胜券在握。钟伟将军兴之所至,临池挥毫,均为“XX部缴获”封条,并命下发至士兵。敌城陷后,凡有枪械、弹药、粮食、物资之处,皆有“XX部缴获”封条。友邻部队不服,状告东野总部,钟伟将军振振有词:“有封条为证!”


不但能抢,还能捞钱,5师在苏北时就能做买卖,到东北后更是大做特做。开烧锅,办商店,又做买卖又当兵。兵当得雄壮,买卖做得红火。这在当时商业萧条,军费无着的情况下,于军于民都大有好处,东北局和“东总”是提倡的。可钟伟还要贩大烟,因为这个最来钱。


一位曾经贩过大烟土的老人说,这是犯法的事。当时各级部门对大烟贩子查得很紧,弄不好都得掉脑袋。钟伟不理这一套,对我们说:你们只管给我干,我有脑袋你们就有脑袋,怎么抓的怎么给我送回来。


不仅能打能抢,钟伟本人爱玩,在北满时,一打完仗,钟伟就把部队交给政委和副师长,自己回哈尔滨跳舞去了。等干部战士看到师长回来了,说明就要打仗了。


曾一些老人说:天下事,没有钟伟不敢干的,他几乎和哪个政委都合不来。对的错的,什么都得他说了算,不然就“娘卖X的”。



战场抗命:连林彪都调动了


抗战胜利后,钟伟跟着黄克诚到了东北,成了林彪的部下,这可以说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三下江南靠山屯那一仗,当属钟伟最得意的一仗,不仅胆大包天三次违抗林彪军令,最后反过来指挥林彪调兵遣将打了个大胜仗。



靠山屯位于长春西北,哈尔滨西南,是吉林农安的一个小镇,地处饮马河和伊通河交汇的平原,恰好是通往德惠和农安两条公路的交叉点,北面靠山,南面是平原,扼制了松花江五家站渡口东西很长一段江面,是国军北满防线的前哨阵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1947年3月8日,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兵分三路,越过松花江,开始了三下江南作战。那时钟伟是四野2纵5师师长,奉命率部南渡松花江,途经靠山屯准备东进德惠配合1纵和6纵围歼国民党新1军一部。


3月9日,钟伟率5师到达靠山屯西南。突然,听见西南姜家屯和王奎店那边乱哄哄的。经过侦察,发现是敌军87师262团两个营在这里。


前面的几次渡江作战中,钟伟带着5师没有揽到大仗打,不是破坏铁路,就是配合兄弟部队牵制敌人。路没少跑,苦没少吃,却没消灭多少敌人。三下江南,5师的任务又是配合别人作战,去牵制敌人,钟伟多少有些恼火,此时一听说有敌人可打,钟伟非常开心,立即做出判断:敌人处于运动之中,立足未稳,可以打。


打还是不打,钟伟却和政委产生了意见分歧。政委认为东进是全局,上级的命令是铁的纪律,不能动摇了上面的决心,即使这仗打胜了,我们也是错的。而钟伟坚持己见,认为不能贻误了战机而影响了全局。意见相持不下,5师领导均主张走,惟钟伟一人主打。战机眼看就要错过,钟伟下了决心:“就这么定了,留在这里打他个XXXX的,打错了,砍头掉脑袋我担着,打!”


从3月10日凌晨5点到下午2点,钟伟一连接到了林彪三个即时东进的电报 ,他不为所动,因为他看见了战局的转变,他围住了88师一个团,而敌87师正在赶过来增援。他一面组织战斗一面向林彪报告情况,特别强调围住靠山屯的敌人达到了调动敌人的目的,那意思很明白:大量歼敌的好时机来了,我就在靠山屯这里打,你赶快调动其他部队配合我吧!一向执着的林彪终于被钟伟的坚持所动。这一仗打了个本末倒置,把1纵和2纵都调过来,把林彪都指挥了,钟伟也因此名声大振。


这一仗打得惊心动魄。5师全歼了敌军88师一个团,同时还拖住了前来增援的87师,林彪率一、六纵西进,一举在郭家屯全歼敌军87师,从而取得了“三下江南”战役全胜。


在《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中,曾对东野5师有这样的描述:“该部队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打 ’、‘猛冲 ’、 ‘猛追 ’三猛著称。善于运动作战,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这个被誉为头等主力师的东野五师,师长就是钟伟。


林彪事后表扬钟伟:“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如5师在靠山屯那样,叁次违抗命令”。钟伟由此名声大噪。


1948年初,林彪有意向提拔钟伟为纵队副司令员,钟伟不肯就任,回林彪话说:“宁当鸡头,不当牛尾”,最后林彪将钟伟由五师师长破格提拔为十二纵队司令员。要知道在整个四野系统中,钟伟是唯一一个从师长直接提升为纵队司令员,后来又担任49军军长。钟伟违令调动了林彪,但林彪并没有亏待他。


兵败青树坪:一生毁誉参半


如果说靠山屯一战使钟伟声名大噪,那接下来的收官之战“青树坪战役”则让他一生毁誉参半。



辽沈战役结束后,12纵队改为四野战军第49军,钟伟被任命为军长,49军下辖145、146、147、162共4 个师,总兵力为5万余人。1949年4月,四野战军向中南地区进军,渡过长江后,49军向长沙方向前进。


在进入湖南安化、益阳、桃江一线,湖南局势发生变化。程潜和陈明仁在长沙起义,由于起义部队内部复杂,准备工作不充分,陈明仁未能完全控制住起义部队,导致陈明仁的起义部队,包括他的嫡系87、88两个师6万多人在白崇禧收买、拉拢、煽动下从岳麓山防区叛逃。


离叛逃部队路线最近的49军奉命追击,钟伟接到命令后,指挥部队沿湘乡至宝庆公路快速前进。146师在师长王奎先的率领下迅速南插,由于行进速度快,和49军主力部队拉开了一段距离,在途中消灭敌人两个连,于15日下午4时到达青树坪。对是否继续前进,师领导之间意见不一,最后王奎先决定继续前进。


青树坪又称青水坪,位于湖南永丰西南70公里处,四周群山起伏,是湘中通往湘南必经之地。白崇禧判定林彪必派兵追击陈明仁6万多起义叛逃之敌,故在青树坪设下埋伏。


146师开进界岭,中途未遇敌情,放松了警惕,前卫营也未对周边进行侦查搜索。当前卫营通过青树坪时,两侧公路突然响起枪声,接着遭到炮火猛烈轰击和空中轰炸,146师被白崇禧主力第7军、48军夹击在山谷中,情况十分危急。


面对突变,王奎先一面急电军长钟伟;一面与政委栗在山就地组织反击。钟伟接电后,一边指挥145师、147师迅速向146师靠拢;一边命王奎先、栗在山亲临战场指挥,部队不要被强敌所吓倒,显然钟伟这次估量错误,完全中了桂军的埋伏。


青树坪之战空前惨烈,桂军浴血奋战,重创林彪49军并几乎全歼“四野虎贲师”146师,战斗结束后,146师师长王奎元、政委栗在山、参谋长赵永夫写出检讨:“首先是师领导轻敌,明知界岭有桂军,地形不熟,情况不明,而夜间冒进。遭敌伏击后,还以为敌人要退,而不迅速转移……”


半年以后的1950年4月,第49军番号撤销,因此青树坪战役成为钟伟指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估计这一战也成为了影响钟伟少将评军衔的重要影响因素。


晚年的萧劲光曾谈起49军青树坪遭遇战情况:“由于49军146师轻敌,在未掌握敌情的情况下,又未执行林彪停止前进的命令,钟伟又未严令制止,闯入敌埋伏阵地。形势对146师很不利,一是地势不利;二是敌我兵力悬殊;三是49军东北战士多,到了湖南行军走的都是羊肠小道,体力减弱又水土不服,生病住院已增加到1.3万多人,死亡也有100多人,战斗力减弱。遭到白崇禧王牌第7军和48军围攻,虽打得很英勇,但也遭受很大的损失。”



不满授衔:不愿佩戴军章


1955年授衔时,作为原四野49军军长的钟伟只被授予少将,钟伟觉得军衔低了就骂了人,当时这事闹得还挺凶的,据说钟伟少将还曾公开说过要把少将肩章挂到狗尾巴上去,这事后来被老大林彪知道了,气得把他狠批了一顿。不过这也难怪,钟伟少将确实有些吃亏了,他当四野12纵队司令时,和黄永胜平级;后来当四野49军军长,和梁兴初平级,而这两个人一个是上将,一个是中将,特别是他当纵队司令时,他的下级、师长温玉成也评为中将,自己却只评了个少将,心理落差难免有点大。不过有人说他只评少将,估计是在青树坪跟白崇僖作战失利有点关系。




关于钟伟的军衔评定过低这事,毛泽东主席后来也点名让他当北京军区参谋长,也算是低衔高配的好例子,要知道这职位可以说是中将甚至是上将级别的使用标准。



庐山会议后被下放


1959年庐山会议刚刚结束,8月18日上面又召开了批斗彭德怀、黄克诚的军委扩大会议,会议一开始,钟伟就感受到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但是钟伟还是以局外人的身分,心情轻松地参加这次扩大到他身上的会议,因为在庐山会议期间,钟伟正在苏联访问,和庐山会议的当事人没有一点瓜葛。




钟伟根本就没有想到,因为在说了些犯忌的话,自己竟不知不觉地成了“彭黄集团的积极追随者,” 被赶出了军界,贬到安徽当农业厅副厅长,后来又任农垦厅副厅长。


“文革”期间,戴着“彭黄”帽子的钟伟成了人人喊打的“死老虎”,一下子被推到群众运动的风口浪尖上。文革中关于钟伟的故事也很有传奇色彩:一说造反派将钟伟塞入麻袋,以乱棍击之,,投入江中。钟伟于麻袋中挣脱而出,潜水江对岸,逃之夭夭。一说合肥武斗,战火正旺。两派打派仗,一为“好派”,一为“屁派”。“好派”捷足先登,占据市中心百货大楼,以控全城。“屁派”屡攻屡败。钟伟闻枪声心中发痒。某日至“屁派”指挥部,说:“你们这些娃娃,连栋破楼都拿不下来,还造个屁反!”虽然故事真假难辨,但倒也符合他一贯的形象。


1980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给北京军区下发为钟伟将军平反文件:“经中央批准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钟伟离职休养,按正兵团职待遇定为行政7级,后来又提高为大军区副职待遇。平反后,钟伟将军向军委报告,要求出山。据说,黄克诚劝告钟伟:“你就安分守己呆着吧,若再打仗会去找你的。”


不久钟伟一病不起,于1984年6月24日去世,终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