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易果有两套供应链,一套是国产,一套是进口。
进口,就是接入全球资源。我们之前有一个观点——在吃的问题上,中国的问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做法是扶持国内,引进国外,不仅仅是商品,还有技术、经验等。
在中国整个农业供应链还不是很发达的前提下,进口是一种补充,因为中国的消费升级趋势还是很明显的。
另一方面,我们会投入更大的资源和精力来做中国农业及国产供应链。
目前来看,中国的农业供应链比较薄弱,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前端的需求量向后端输出一些标准和要求,然后将上游农产品的质和量都拉动起来。
国内生鲜供应链条上存在非标准化、非品牌化的问题。过去,易果在自己的仓库里做了大量的SKU标准化工作,所以今天,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难了,但真正健康的流程是,SKU标准化应该在原产地或者贸易公司就已经完成,显然上游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另外,国内鲜有像新西兰佳沛、美国都乐、新奇士这样的生鲜品牌。这些年比较成功的褚橙,也是因为褚时健这个人,是比较个别的案例,不具有普遍性。
因此易果正在建立一套马克标准,来推动生鲜商品及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马克标准,即market standards,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消费者生鲜需求的梳理,形成的标准化体系。生鲜商品及农产品在进入流通领域之前,会经过国家标准的审核和监测,这通常是基于食品安全考虑的。在中国市场,衡量消费者满意度的新鲜度标准长期被忽略。
易果代表的是市场,代表不同的需求方。比如精品超市,需要的是甜度15、果径30厘米以上的橙子;一般的夫妻老婆店,对品质的要求就没那么严苛;而线上电商,则可能需要一次性大量采购不同标准的产品。我们通过整合前端对品质、大小、产期、产地的需求,再输出给上游,指导他们进行生产和种植,倒逼上游改进。
比如易果在鸡蛋品类建立了一套“哈弗值”标准,通过清晰的数字来衡量保质期内鸡蛋的新鲜度,哈弗数值将伴随鸡蛋存放天数的增长而递减。现在有些高端鸡蛋品牌打出“鸡蛋生吃”的口号,其实是可实现的,这不是技术问题,还是新鲜问题,需要一个标准指导。
除了输出标准,我们还成立了供应链扶持部门,对上游进行全方位扶持。我们和阿里一样,会做一些布局,在上游的农产品领域,我们有专门做行业咨询,比如大米和肉类品类,找到里面最大的公司,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加强双方联系。种植和生产的事情自己去做并不是最合适的,对一些特别优质的资源,我们会采取更加高效的方式去做——战略投资,在业务线拓展。
近几年我们看到,国内生鲜在上游的发展已经有一些起色了。像新疆、云南、山东等地,已经有一些规模化的农场,从种植粗放的产品往个性化产品转变,而且个别品类已经取得了技术领先,比如国产的蓝莓,从个头,口感都比进口的好,但整体上看还是没有产业化、规模化。
所以,易果也在做一些自有品牌,一方面是自有资源的集中,就是说我们在原产地看到一些品类是有机会做成高附加值,但他们暂时缺乏这样的能力,或者对市场没有信心。第二个就是希望我们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这样高品质的东西,填补市场空白,用我们自有品牌的市场表现来拉动上游升级。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手段。比如去年和一亩田合作的“柑橘选美大赛“。我们从全国几万家柑橘种植户(或公司、合作社等)选出五十家,联合第三方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程赴柑橘产地进行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口感酸甜比等一系列检测。最后选出十家,做了500份礼盒,每份有10个橙子,拿到天猫去卖,几分钟就卖掉了。在这个活动中农户参与度很高,消费者参与度也很高。我们发现通过市场的力量可以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一些希望。那么到了明年橙子季,易果将会从这10个优胜的供应商里面选择合作伙伴。
综上可以看出,易果打造供应链的做法就是从市场出发,基于用户需求建立标准,输出给上游,倒逼他们生产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接下来,摆在易果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把供应链能力进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