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你好,这里是
壹心理
旗下行业公众号:
心榜
。
近日,国家医保局密集发布一系列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包括精神治疗类、康复类、综合诊查类、放射检查类、护理类等等,引发广泛关注。
其中,11月15日发布的
《精神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
(下文简称《指南》),将现行精神治疗类价格项目整合为10项,包括:心理治疗(个体/家庭/团体)、心理咨询、眼动检查、电休克治疗(ECT)、精神康复治疗(个体/家庭/团体)及精神科监护。
《指南》根据患者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实施主体、干预手段、治疗目的等因素,在价格立项上对“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进行区分——
其中,“心理治疗”价格项目整合了过去音乐治疗、暗示治疗、松弛治疗、漂浮治疗等不同治疗手段的价格项目,并按“小时”为单位计费。前者
避免了因治疗方式名称不同太过混杂而导致的收费困难
,后者则
保障了心理治疗的完整性
,避免治疗效果受时间约束。
同时,根据治疗对象,心理治疗项目被分为个人、家庭、团体三种不同形式,实行差异化收费,避免因歧义造成收费困扰。
心理咨询则采取按“次”收费方式。据国家医保局介绍,心理咨询以沟通为主,采取按“次”收费模式,更有利于
规范收费行为
。
最重要的是,本次指南明确规定: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两者不可同时收费
。
这主要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避免双重收费的情况出现。
此外,本次《指南》还针对重性精神病且在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新设“精神科监护”项目,为严重精神病急性发作期出现急性冲动、自杀、伤人、毁物及有外走、幻想、幻觉和木僵等症状的患者提供特殊严密监护服务,且明确:
“精神科监护”不与“精神病人护理”同时收费
。
同时,国家医保局官网在发布本次《指南》时还提到,各省医保局应“结合实际做好对接落实,
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
,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
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
。”
在此之前,我国国家医疗服务价格实行的是各省属地管理,即由地方医药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项目、确定价格水平。这就容易导致地区之间价格项目的数量、内涵差异巨大的结果。
比如
有的省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有几千个,有的省份有数万个。
而且
同一个价格项目名,在不同的省份却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服务内涵。
有
一些地方还会按操作流程拆分价格项目。
这
一方面
增加了医疗机构计费负担,另一方面也导致很多大众
看不懂,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
。
比如此前
“
心理治疗
”
根据不同治疗手段被拆分成
各种不同价格项目
,
既可能造成
收费的
混
乱,也让很多
对
心理治疗不了解的群众
一头雾水,不知如何选择
。
而《精神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推出,统一项目名称和价格基准,则可以推动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向
规范化
、
可及化
方向发展,实现信息透明化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使医疗价格项目能够更好计价与执行。
当然,要真正让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实现更大程度的可及化,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还需要有更多切实的措施来
降低患者的费用负担
(如广东、江苏等省份已将心理治疗纳入医)。
目前,随着社会的高速化发展,我国的心理/精神问题也日趋严重和普遍,后续国家是否会有更多相关政策,来普及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我们也可以拭目以待。
下面是《指南》详情:
图片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
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专注于心理健康的全民普及。创业 13 年来,用户覆盖 137 个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心理知识科普,发展到包括心理体检、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组织(学校)心理服务等在内的多形态、立体化的综合性心理服务平台。
不论你是缺乏心理学相关经验却对心理学感兴趣,希望把兴趣发展为职业,为自己带来收入的“素人”;还是已经考了心理相关证书,但缺乏从业技能和工作机会,正在为工作发愁的“咨询师预备役”。
只要你
对心理学感兴趣,只要你
有恒心、有耐心、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都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成为一个专业的助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