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新闻&十大瞬间
◆ 十大人事变动
◆ 十大航运先锋企业
◆ 十大港口领军企业
◆ 十大焦点企业
◆ 十大科技突破企业
◆ 十大国际物流新势力
◆ 十大洞见&十大数据
2024年11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在利马总统府,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钱凯港开港仪式。习近平和博鲁阿尔特听取了两国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人分别做情况汇报,共同观看了钱凯港项目视频。项目现场,中秘双方代表向两国元首请示进行开港作业。两国元首下达指令,宣布“开港!习近平指出,短短几年时间里,一座现代化的港口拔地而起,令人振奋和鼓舞。钱凯港不仅是深水良港,还是南美首个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建成后将为秘鲁带来丰厚收益,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力巩固秘鲁衔接陆海、联通亚洲和拉美的门户地位。据了解,钱凯港是中远海运集团在南美区域投资的首个绿色智慧港口。钱凯港建成后,将成为南美西岸一流枢纽港和太平洋沿岸物流中心,可大幅缩短秘鲁(以至拉美市场)到中国(以至亚洲市场)的直航时间,促进中国和秘鲁以及背后亚洲、拉美两个巨大市场的深度连接。2024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行动方案》,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实现新突破,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力争分别提高至11%、23%左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国家物流枢纽体系和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基本形成,现代物流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战略支撑显著增强。后疫情时代,马士基和赫伯罗特建立了第一个新航运联盟,也预示着新一轮联盟重组的开始。马士基2024年1月17日宣布,自2025年2月起,拟与赫伯罗特开展名为“双子星”的长期运营协作计划,旨在通过灵活互通的运营网络和高准班率,向客户提供优质的集装箱班轮服务。鉴于新协作计划,赫伯罗特将于2025年1月31日退出THE班轮联盟。马士基与地中海航运也已于2023年1月宣布,将在2025年1月终止2M联盟合作。另一大联盟——海洋联盟所属的达飞集团、中远海运集运、长荣海运与东方海外四家企业,于2024年2月27日在上海签署谅解备忘录,将海洋联盟的合作期限延长五年至2032年。通过此次合作期限的延长,海洋联盟将继续追求其主要目标:在未来持续为联盟成员客户提供最优服务。2024年9月9日,海洋网联船务(ONE)、HMM和阳明海运共同宣布,三家班轮公司将继续深化联盟合作,并公布新联盟名称为“Premier Alliance”。“Premier Alliance”将于2025年2月起生效,有效期为5年,合作涉及主要东西向航线,具体包括:亚洲-北美西航线、亚洲-北美东航线、亚洲-地中海航线、亚洲-北欧航线和亚洲-中东航线。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班列2024年实现大幅扩容。具体来说,去程始发站除此前的中国西安和成都两地外,增加了重庆、义乌、武汉、广州等四地;去程目的地终到站也由此前的德国杜伊斯堡和波兰罗兹,新增了波兰华沙;返程始发站仍集中在德国杜伊斯堡和波兰罗兹,不过,返程目的地终到站由此前的中国西安和成都两地,增加了重庆、义乌、武汉等三地。扩容后,整体形成了西安-杜伊斯堡、成都-罗兹、重庆-杜伊斯堡、义乌-杜伊斯堡、武汉-杜伊斯堡、广州-华沙、杜伊斯堡-西安、罗兹-成都、杜伊斯堡-重庆、杜伊斯堡-义乌、杜伊斯堡-武汉等11条路线,可谓实现点、线、面的全方位扩张。除线路扩容外,发车频次和总列数也明显增加。为便于广大外贸企业及时了解班列发车情况,以及各节点的到达和出发具体时间,中国航务周刊受权自2024年1月起,正式发布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未来将继续全面发布。2024年4月10日,我国首艘营运的甲醇燃料加注船“海港致远”轮为靠泊在洋山深水港冠东码头的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舶“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成功加注504吨绿色甲醇,并实现了集装箱装卸和甲醇燃料加注同时进行,标志着我国首次为大型集装箱船舶进行绿色甲醇加注。本次加注绿色甲醇燃料的“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配备了双燃料发动机,可以使用绿色甲醇和传统船用燃料航行。为“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提供加注服务的“海港致远”轮,则是国内第一艘投入运营的甲醇加注船。该船总舱容1.6万立方米,可以为甲醇动力燃料的国际航行船舶提供船对船加注服务并支持集装箱同步装卸。此次加注服务圆满完成,标志着上海港成为全国首个拥有绿色甲醇“船-船”同步加注能力的港口。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顺应国际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上海港有望成为全球首批绿色甲醇商业性加注点及区域绿色甲醇燃料加注中心。2024年11月12日至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宁波市召开推动集装箱铁海联运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研究部署铁海联运重点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集装箱铁海联运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要以“小切口”推进“大改革”,聚焦设施联通、信息互通、服务畅通等重点环节,以“一单制”“一箱制”为突破口,加快补齐铁路网络“前后一公里”短板,促进铁路与港口企业信息共享利用,打通铁海联运堵点卡点难点,提高全流程运输组织效率,推动集装箱铁海联运实现高质量发展。会上,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成波,从推进区域联通、发展全程物流、畅通“丝路”通道等多个方面,作交流发言。2024年11月19日,宁德时代动力型锂电池铁路试运首发仪式,在贵阳、宜宾两地同时举行。随着满载宁德时代产品的列车驶往上海,标志着中国动力锂电池铁路运输实现“零突破”。动力锂电池运输效率和安全保障,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铁路运输具有运力大、成本适中、受天气影响小等优势。动力锂电池铁路运输的开通,推动了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也有利于减少运输排放,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未来,国内动力锂电池运输可与中欧班列衔接,有利于提高我国锂电池产业全球竞争力。2024年10月22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首次发布了交通强国指数。据测算,目前我国交通强国指数为88.9,在全球主要国家中居第六位,比2012年上升三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据了解,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客观评估交通强国建设进程,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联合同济大学开展了交通强国指数研究工作。该研究以交通强国评价指标为基础,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基础指标,通过基础数据处理、权重设置、指数合成,构建形成交通强国指数,并开展了多轮专家论证,确保指数研究工作的科学性。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在多个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针对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存在的所谓“不公平经济行为”发起301调查,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针对该调查发表谈话称,美方发起调查无理无据,中方组织行业企业进行法律抗辩,会同相关上下游企业参加美方听证会,切实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就此发表谈话称,美方将正常贸易投资活动曲解为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和企业利益,将自身产业问题归咎于中国,既缺乏事实依据,也有悖经济常识。美国上届政府启动对华301调查并对华加征关税,已被世贸组织裁定违反世贸规则,受到众多世贸成员的反对。据了解,2024年3月12日,美国五大工会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的行为、政策和做法进行调查。这些工会称,中国政府主导全球造船、海事和物流行业的努力,是建立在非市场政策的基础上的。2024年4月12日,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与中国船东协会经平等协商,正式制定出台中国船员人民币最低基薪标准。该标准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平均汇率制定,将与美元最低基薪标准共同写入《中国船员集体协议(A类)》。签约船舶参照执行的最低基薪标准将多一种选择,即可以参照人民币基薪标准执行。《中国船员集体协议(A类)》的标准代表着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水平,设立中国船员集体协议人民币工资标准,与中国航运地位相匹配,有助于国家战略的实施。目前,申请执行《中国船员集体协议(A类)》的40%的船舶,船员以人民币进行薪酬结算。确定人民币基薪标准,便于企业运作,有利于防止因汇率变动出现履约风险。
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日照市考察调研,先后来到日照港和阳光海岸绿道,了解当地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情况。
据了解,日照港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山东考察的第一站。“智慧”与“绿色”是日照港的特色标签。目前,日照港不仅是国家支持建设的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还建成了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2024年7月5日,由中俄企业共同合作开发运营的海铁联运线路“北极快线1号”,在莫斯科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举行开行仪式。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开行仪式上致辞说,“北极快线1号”的开行不仅将给两国物流运输发展注入新动能,还将有效促进双边贸易、投资、技术创新等全方位合作。“北极快线1号”集装箱货物的全程运输距离约1.3万公里,整体运输时间预计为20天至25天。
2024年12月22日,上海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TEU,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最高纪录,并有望连续第15年居全球首位。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座谈会上,报告了这一世界港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刻。“5000万TEU”超级体量的达成,也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跃上新台阶,踏上新征程。
2024年1月26日,马士基全球首艘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在韩国蔚山现代重工造船厂举行命名仪式,为致敬A.P.穆勒基金会和A.P.穆勒控股公司主席Ane Mærsk Mc-Kinney Uggla,该船被命名为“安妮马士基”(Ane Mærsk)轮。
2024年6月2日,在深圳盐田港海域,LNG燃料加注船“新奥普陀”号和“海洋石油301”号,分别为集装箱船“以星珊瑚”轮和“达米埃塔快航”轮加注船舶LNG燃料。这是国内首次实现在同一港区范围内,为两艘国际航行船舶同时加注LNG燃料。双船累计加注LNG燃料1万立方米,标志着深圳国际海上保税燃料加注中心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也为国内其他港口开展类似作业,提供了经验参考。
2024年是中国航务周刊第二个30年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航务周刊全面拓展海外市场的提速之年。2024年,中国航务周刊总编辑陈宏兵先后赴瑞士、新加坡,分别专访了全球第一大班轮公司地中海航运(MSC)首席执行官索伦•托夫特、知名海运集运企业太平船务(PIL)执行主席张松声等航运企业高管。此外,陈宏兵还赴英国、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等地拜访国际组织及港航物流企业。
2024年8月21日,《国际供应链物流韧性发展倡议》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港航物流暨多式联运(上海)展览会”开幕式上正式发布。下一步,中国航务周刊将联合有关行业组织和主要国际物流及外贸货主企业,贯彻倡议精神,推动国际供应链物流企业有关标准制定,开展相关认证,并向外贸货主企业进行推广。
2024年1月16日,比亚迪第一艘汽车滚装船“BYD EXPLORER NO.1”从小漠港起航,该船在小漠国际物流港装载3874台比亚迪新能源车后,开启欧洲之行。这实现了小漠港区滚装外贸运输直达欧洲的里程碑式突破。同时,也意味着比亚迪开启了“国车自运”模式,将有力保障比亚迪海外市场的快速交付与拓展。
2024年1月25日,上海港外高桥空箱调运中心揭牌暨启用仪式,在上海上港盛丰国际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举行。上海港外高桥空箱调运中心的启用,是上港集团与海丰国际深化合作的成果。该中心将以创新的思维和行动,引领航运物流业发展,成为绿色环保和智能化载体,为船公司提供优质服务,成为上海港绿色发展的创新典范。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6日凌晨,由马士基定期租用的集装箱船“DALI”轮出港后不久,因失去动力撞到美国巴尔的摩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导致钢制桥体坍塌,桥面上8名施工人员落水,其中两人获救,另外6人死亡。2024年5月14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公布的事故初步调查报告显示,“DALI”轮在撞桥前曾多次停电。据当地政府估计,大桥重建工程将耗资17亿~19亿美元,预计2028年秋季完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