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汽车琰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最前线  ·  11月MPV销量:GL8超越腾势D9,但仍然 ... ·  昨天  
宝马客  ·  车主耗时半年,让十多年的老E92 ... ·  2 天前  
崔东树  ·  2024年11月汽车生产增15%,新能源汽车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汽车琰究

行业深度 | 乘用车2025:政策促需 自主向上 智驭未来【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 公众号  · 汽车  · 2024-12-22 14:53

主要观点总结

报告对2024年汽车市场进行了回顾,分析了2024年汽车市场的总体表现,包括补贴驱动需求、新能源超预期渗透、自主崛起、高端和出海增长以及盈利情况。展望2025年,报告预测了汽车市场的变化,包括总量端增长、竞争格局变化、智能化和出海趋势。报告还提出了投资建议,看好自主车企的产品周期、智能化布局和出海能力,并给出了风险提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2024年汽车市场回顾

2024年汽车市场受益于补贴政策驱动,整体表现较好,新能源渗透率超预期,自主车企份额提升,高端和出海增长强劲,盈利表现超预期。

关键观点2: 2025年汽车市场展望

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受益于政策驱动,总量端增长,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自主车企有望进一步崛起,智能化和出海趋势将加速。

关键观点3: 投资建议

看好自主车企的产品周期、智能化布局和出海能力,建议关注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小鹏汽车、赛力斯、理想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优质自主车企,并关注小米集团、北汽蓝谷等公司的表现。

关键观点4: 风险提示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智能驾驶推进、欧盟关税、原材料成本波动和汽车行业终端需求可能不及预期,投资者应充分考虑这些风险。


正文



摘要

1



► 回顾2024:补贴驱动需求 新能源超预期渗透 高端化+出海提振盈利

2024年,总量端,受益以旧换新补贴驱动,整体批零表现较好,2024M1-10上险销量2,142.8万辆,同比+3.9%;价格方面,整体价格竞争温和,折扣力度趋于稳定。结构方面:1)新能源:受益于新能源补贴力度大于燃油及比亚迪降价带动行业实现“油电同价”,新能源渗透率超预期,从年初的30+%提升至当前的50+%;2)自主:尾部合资加速出清,2024M1-10自主乘用车批发份额达64.4%,上险份额达59.1%,比亚迪、小米、华为系份额提升明显;3)高端:2024M1-10自主在25-30、30-40元、40万元以上价格带份额分别为59%、35%、21%,同比+28.7/+7.7/+4.5pct;4)出海:自主出海车型、地区加速布局,2024M1-10乘用车累计出口407.3万辆,同比+25.1%。盈利能力方面,受益高端化+出海+原材料成本下降,整车企业盈利表现超预期。

  展望2025:总量端来看,报废置换+增换购持续驱动终端销量上行
我们预计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将延续,延续时间尚不确定:1)如2025年1-2月政策延续,则总量端2024Q4-2025Q1有望平滑过渡,我们预计2025年上险销量2,370万辆,同比+7.7%;2)如2025年1-2月政策不延续,则2024Q4将存在翘尾效应,我们预计2025年上险销量2,330万辆,同比+3.6%。
► 1)竞争格局:合资加速退坡 自主中高端替代加速
我们认为:1)2025年市场格局将比2024年更为明晰,2024年自主车企已经对15万元以下的合资车企完成出清,多数车企已难有进一步价格大幅下探的空间;2)15万元内:价格带竞争格局稳定,比亚迪龙头地位稳固,看好吉利通过5-15万元的新品矩阵进一步冲击燃油车市场,争夺龙二的地位;新势力车企中,小鹏和零跑同样有望在此价格带中凭借智能化及性价比优势获得较高的销量增速;3)高端市场:BBA享有定价权但品牌力持续受损,自主车企或迎来增长空间,华为和小米两大消费电子巨头入局汽车行业,有望凭借其对用户的需求把握、营销能力、生态优势抢占份额,看好华为系、小米和理想通过品牌力和科技能力迎来销量的提升。
► 2)智能化:城市NOA加速落地 智能驾驶重塑秩序
海外,特斯拉在智能驾驶端已经形成算法、数据、训练的全闭环,FSD V12推出以来累计行驶里程数加速增长,截至2024Q3末已突破20亿英里。国内,小鹏率先实现无图纯视觉城市NGP落地,理想、小米、极氪、智己均发布智驾进度规划,展望2025年,低成本智驾、无图城市NOA、车位到车位将成为智能驾驶产业化落地的重点,我们看好智能驾驶已闭环的华为、小鹏,此外小米、极氪、理想智驾表现亦值得期待。
► 3)出海:技术+本地化共同驱动出海,自主空间广阔
2025年自主车企将进一步加大出口和出海力度:长安、比亚迪等海外工厂逐步落地;长城在俄罗斯市场之外发力东南亚、南美等市场;零跑反向合资Stellantis,加速拓展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预计2025年乘用车出口将达到580.0万辆,同比+16.5%,提振自主盈利。自主新能源汽车技术具备优势+燃油汽车凭借性价比抢夺份额,我们预计中系品牌全球市占率远期可达18.1%,出口空间1,022万辆,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
看好自主产品周期向上、智能化布局领先、出海边际向上的优质自主,推荐【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小鹏汽车、赛力斯、理想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建议关注【小米集团、北汽蓝谷】
风险提示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智能驾驶推进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波动超出预期;汽车行业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正文

1



01
引言

本篇报告为《2025年策略报告之整车篇》,详细展望2025年乘用车行业总量、结构及行业竞争格局。

我们回顾2024年乘用车市场总量、结构端的核心变化并总结原因。2024年,以旧换新补贴+增换购驱动内需向上;自主强产品力+地缘因素驱动出口向上,整体批零表现超出预期;另外,比亚迪降价带动新能源整体实现“油电同价”,新能源渗透率超预期;格局方面,比亚迪加速抢夺合资份额,华为发力高端市场,吉利、小鹏等车企也加速新能源产品推出节奏。

展望2025年,我们先从总量、销量释放节奏整体分析2025年汽车整体批零销量,我们预计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将延续,延续时间和力度有待观察。1)如2025年1-2月政策延续,则总量端2024Q4-2025Q1有望平滑过渡,我们预计2025年上险销量2,370万辆,同比+7.7%;2)如2025年1-2月政策不延续,则2024Q4将存在明显翘尾效应,我们预计2025年上险销量2,330万辆,同比+3.6%。

本篇报告与市场不同之处:

我们站在【民生整车研究框架】基础上,认为整车估值短期由车企营收、利润的成长性决定(进一步取决于产品周期、份额提升、利润向上);长期由车企智能化水平决定(软件收费改变商业模式),2025年明确看好自主新能源份额提升、全球化、智能化带来的头部自主车企利润和估值提升;

1)自主份额提升对于各个价格带细分市场竞争格局、新车竞争力作出详细分析,并对后续格局明确展望,我们认为中低端市场比亚迪龙头地位稳固,看好吉利通过5-15万元的新品矩阵进一步冲击燃油车市场,争夺龙二的地位;小鹏和零跑凭借智能化及性价比优势获得较高的销量增速;高端市场中,看好华为系和理想通过品牌力和科技能力获取BBA出让的份额,迎来销量的提升。

2)出海2025年自主车企将进一步加大出海力度,长安、比亚迪等海外工厂逐步落地,零跑反向合资Stellantis实现车型出海,加速拓展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燃油汽车凭借性价比加速抢夺份额,出海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叠加海外利润率高于国内,有助于提振车企营收、利润,提振估值;

3)智能化:2025年智能驾驶将迎来为产业化加速的元年,低成本智驾、无图城市NOA、车位到车位将成为智能驾驶行业产业化落地的重点,我们看好智能驾驶已形成闭环的车企在智驾认知度提升的过程中树立品牌形象,通过智驾带动销量,实现业绩、估值的双重提升,看好智能驾驶已形成闭环的华为、小鹏,此外小米、极氪、理想等智驾表现亦值得期待。


02
回顾2024:政策拉动需求 新能源渗透率超预期 出口+高端支撑盈利

2.1 政策端:国补报废置换政策拉动需求

国补政策:补贴老旧车报废置换新车、换新能源单车补2万元,换燃油车单车补1.5万元。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明确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 2018 年 4 月 30 日( 含当日) 前注册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的新能源乘用车或 2.0 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贴标准提高至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 2 万元、 购买 2.0 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 1.5 万元,其中新能源车、燃油车补贴金额分别提升1万元、0.8万元。8月下旬起,各省市陆续推出置换补贴,驱动需求向好。

2024年7月起需求稳步回暖,以旧换新政策驱动需求增长。2024年初,乘用车销量实现平稳过渡;2-3月,整体需求较弱;进入4月,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将落地导致消费者观望情绪较重,影响短期需求,4月下旬起需求已逐步好转;7-8月,受汽车以旧换新的新政策拉动,补贴力度提升,市场需求逐步转好,淡季不淡;9-10月,在金九银十催化下,整体需求向好;2024年8/9/10月乘用车上险销量分别192.3/211.3/228.0万辆,同比增速3.5%/11.1%/20.9%,政策刺激效果显著。截至2024年10月,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2,142.8万辆,同比+3.9%,其中燃油乘用车同比-11.7%,新能源乘用车同比+35.2%;乘用车累计上险销量1,769.0万辆,同比+6.7%。

库存:2024年小幅度去库存。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加库存,今年小幅去库存。截至2024年10月,乘用车全渠道库存累计减少46.5万辆。主要源于今年8月以旧换新新政策出台,补贴力度加倍,政策利好拉动乘用车上险销量超预期。

折扣:2024年折扣放大力度趋缓,合资车品牌溢价减弱 ,“价格战”能力有限。(1)整体折扣力度逐渐趋缓:2024年2月,比亚迪开始降价,带动新能源汽车价格进一步向下,加剧市场竞争。2024Q2终端折扣整体放大,2024Q3价格竞争降温,折扣小幅放开,对盈利影响有限。整体看,2024年价格战比较温和;(2)合资折扣力度处于高位:当前,合资车折扣率处于历史高位,主流合资价格下调空间比2023年减少;3-6月,BBA豪华车折扣快速放大,7-10月随着需求逐步向好,折扣率慢慢减小。当前,BBA豪华车折扣率处于历史高位,降价空间有限。

2.2 结构端:自主加速崛起 新能源、出海增长强劲
2.2.1 结构1:新能源加速渗透 混动高增长

新能源乘用车表现亮眼,渗透率超预期。受益于补贴政策拉动需求向好,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依旧保持快速增长,2024M1-10新能源乘用车批发累计销量达929.9辆,同比+35.2%;2024M1-10新能源乘用车上险累计销量达826.2辆,同比+47.2%。受益于比亚迪降价带动新能源乘用车价格下探,实现“油电同价”,新能源乘用车的竞争力、性价比相较于燃油乘用车明显上升,2024M1-10新能源乘用车批发渗透率43.4%,同比+10.0pct;上险渗透率46.7%,同比提升12.8pct,其中2024年7月起渗透率均超50%,2024年10月渗透率达52.5%,同比提升14.8pct,环比提升0.2pct。后续政策刺激,叠加优质供给车型上市,有望驱动自主新能源份额继续向上。

混动车型无里程和充电焦虑,2024年销量高增。混动车型可弥补纯电动车里程焦虑、充电不便,以及冬季续航下降等方面的不足等弊端,与燃油汽车相比更具经济性,在充电基础设施缺乏和寒冷地区拥有更广泛前景。2024年,得益于混动技术认可度提升及比亚迪、华为、理想、吉利、长城等多车企的布局,混动车型增速明显,2024M1-10混动乘用车累计销量为392.4万辆,同比+85.2%;2024年10月混动乘用车渗透率达21.5%,同比提升9.2pct。
混动车型主要渗透率明显提升。从价格带来看,2024M1-10价格区间为10-15万元的混动乘用车渗透率为23.6%,价格区间为20-30万元的混动乘用车渗透率为40.9%,相较于2023年相应价格区间的混动乘用车渗透率,均提升了16.6pct。其中10-15万元/20-30万元的混动乘用车渗透率的大幅提升分别受益比亚迪降价,理想L6与问界M7拉动。

2.2.2 结构2:尾部合资加速出清 自主占比持续提升
尾部合资加速出清,自主替代优势凸显。2020年以来,伴随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自主品牌产品力提升,2024年价格带布局进一步完善,持续抢夺燃油汽车份额。2024M1-10自主乘用车销量为1,378万辆,占比64.4%,自主份额占比同比+8.8pct,自主份额加速提升。部分合资如美系、日系销量承压,市场份额逐渐下降,2024M1-10日系市场份额为11.2%,同比-3.4pct;欧系市场份额为16.3%,同比-2.8pct;美系市场份额为6.5%,同比-2.6pct。当前,合资折扣率处于历史高位,降价的空间比2023年减少,政策支持+新能源产品力驱动下,利好自主新能源渗透率提升。

2.2.3 结构3:自主发力高端 20-25万元、30+万元以上发力空间大

20-25万元、30+万元以上发力空间大,自主加速角逐高端市场。2024M1-10自主在0-10万元、10-15万元、15-20万元、20-25万元、25-30万元、30-40万元、40万元以上价格带份额分别为70%、71%、55%、31%、59%、35、21%,与2023年相比分别+6.1/+9.2/+6.5/+1.3/+28.7/+7.7/+4.5pct,15万元以下市场份额较高;20万元以上加速发力。
高端市场格局相对集中,由BBA+高端合资车主导,后续伴随高端合资品牌的品牌力逐步减弱,品牌溢价丢失,华为、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等自主新能源高端车型推出,自主车企在高端市场有望取得快速成长。

2.2.4 结构4:新能源+产品力提升 自主加速出海 
乘用车出口增势强劲,新能源实现快速突破。自主乘用车在应对疫情和全球地缘冲突变化中展现出适应性和韧性,借此机遇凭借其优质产品力及电动智能技术领先性,实现出口高增。2023年,乘用车出口(包括出海,下同)达414.0万辆,同比+63.9%;2024年,自主加速发力,伴随各个车企海外车型进一步推出、渠道进一步完善,各品牌出海销量有望进一步增长。2024M1-10,海外需求旺盛叠加自主出海车型、地区加速布局,乘用车累计出口407.3万辆,同比+25.1%。结构端,2024M1-10新能源乘用车累计出口113.6万辆,同比+43.7%;2024M1-10新能源出口渗透率达27.9%,已占据重要份额。

乘用车出口高增,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增量明显。分品牌看,2024M1-10,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出口销量高增,大幅跑赢行业,分别出口32.9、31.9、34.7、36.9、94.1万辆,同比+86.9%、+61.8%、+55.7%、+49.4%、+23.8%,优质自主出口增速跑赢行业。奇瑞海外布局时间较早,渠道、产品导入、生产供应链等体系建设相对完善,品牌知名度更高;长城重点面向俄罗斯市场,充分受益俄罗斯市场格局出清;比亚迪2022H2起加速布局欧洲、东南亚、澳新市场,在优质新能源产品加速导入下,销量迎来快速提升。由于国内整体价格竞争激烈,而海外竞争格局相对较好,随着海外渠道、生产基地的完善和品牌形象的逐步建立,中国优质自主品牌有望加速迎来全球份额提升。

2.2.5 结构5:消费电子公司入局 商业模式创新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群体更加注重科技感和智能化的体验。华为和小米两大消费电子巨头入局汽车行业,凭借清晰的品牌认知和市场定位,紧跟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积极创新商业模式,为市场注入全新的活力。
消费电子龙头华为,四种商业模式技术赋能汽车领域。华为自2012年起步由技术到生态布局汽车行业,深耕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十余年,目前已形成四种商业模式:零部件供应商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HI模式)、华为智选模式(鸿蒙智行模式),以及股权合作模式。华为汽车业务的核心优势在于,高效组织、团队为基,技术+营销赋能产品力和品牌力。华为积极布局25+万元豪华车市场,其汽车品牌有问界、智界、享界和尊界。高端市场空间广阔,华为有望品牌力、产品力实现较大的份额突破。华为汽车核心亮点在于其智能驾驶与座舱体验,其目标客户群体与手机用户重叠度高。华为正在积极与多品牌车企合作,进行全方位差异化布局,促进合作车企销量上升,形成正向循环。
小米全力布局汽车行业,打造“人车家全生态”闭环。小米自2019年开始,采用全资投入的方式布局汽车行业,计划10年投资100亿美元。小米汽车业务的商业模式延续一贯的“互联网+”和“生态链”战略,将汽车纳入其生态链体系,形成“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闭环。小米汽车业务的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品牌力、技术+高性价比、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以及生态链布局增加用户粘性。小米五大自研核心技术包括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再叠加高性价比策略,吸引并积累了大量年轻、科技型导向的用户。2024年3月小米推出首款车型Xiaomi SU7,获得市场广泛关注。定位豪华轿车的Xiaomi SU7 Ultra将在明年3月份上市。近期,工信部官网披露:小米新款SUV车型的车型命名为“YU7”,为纯电SUV,小米汽车在官方微博称,XIAOMI YU7预计于2025年六七月正式上市。未来小米将朝着“成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者”这一目标,继续推出更多让消费者满意的汽车产品。

2.3 盈利端:受益出海+高端 整车盈利表现超预期
受益出海+高端,主要整车盈利表现超出预期。2024Q1比亚迪以价换量,整车市场竞争加剧,乘用车企毛利率表现分化,出口、高端化、规模效应为盈利主要支撑。2024Q1受益于高端化和出口销量提升,比亚迪、长城的盈利表现好且超市场预期,比亚迪的龙头盈利韧性凸显。零跑、小鹏受益于规模效应,出现业绩拐点。赛力斯受益于高端化和规模效应,出现业绩拐点,毛利率同环比大幅提升。
2024Q2整车市场竞争仍然激烈,乘用车企毛利率表现分化,规模效应、产品结构为毛利率核心影响因素。除了合资外,受益于规模效应+降本,自主盈利情况整体向好,其中吉利的盈利表现超预期,比亚迪盈利表现超预期是由于出口和高端化的拉动,赛力斯、长城的盈利表现符合预期。2024Q3行业规模向上,价格竞争趋缓,毛利率表现分化,车企整体盈利改善。
规模效益+产品结构+降本驱动改善,2024Q3理想、赛力斯、比亚迪、小鹏业绩表现较好。2024Q3车企规模效应加强,除了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合资车企以外,价格竞争趋缓,且车企积极主动控费降本,车企净利环比普遍改善,理想、赛力斯、比亚迪、小鹏受规模效应+降本,盈利表现较好,归母净利润同比-0.2%/354.0%/11.5%/53.5%,环比+155.8%/71.2%/28.1%/40.7%。
2024Q3理想汽车实现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0.2%,环比+155.8%,环比的改善主要是因为规模效应下单车毛利提升以及严控费用下单车费用降低。赛力斯环比改善主因为在规模效应下费用率下降;特斯拉盈利改善主要受益单车成本的降低、能源生产与储存及服务和其他业务的毛利润增长、运营费用率下降;比亚迪表现亮眼主因为毛利率改善&其他收益环增较多。

2.4 小结

回顾2024年:补贴驱动需求 新能源超预期渗透 高端化+出海+原材料成本提振盈利。
2024年,总量端,受益以旧换新补贴驱动,2024年7月起需求稳步回暖,2024年8/9/10月乘用车上险销量分别192.3/211.3/228.0万辆,同比增速3.5%/11.1%/20.9%,政策刺激效果显著。价格方面,整体价格竞争温和,折扣力度趋于稳定。结构方面:
1)新能源:受益于新能源补贴力度大于燃油,比亚迪降价带动行业实现“油电同价”,新能源渗透率超预期,从年初的30+%提升至当前的50+%。
2)自主:尾部合资加速出清,2024M1-10自主乘用车批发份额达64.4%,上险份额达59.1%;
3)自主高端:2024M1-10自主在25-30、30-40元、40万元以上价格带份额分别为59%、35%、21%,同比+28.7/+7.7/+4.5pct;
4)出海:自主出海车型、地区加速布局,2024M1-10乘用车累计出口407.3万辆,同比+25.1%,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奇瑞等优质自主出口增速跑赢行业。
盈利能力方面,受益高端化+出海+原材料成本下降,整车企业盈利表现超预期。
03
展望2025:政策促进内需向好 自主向上+高端化+智能化+出海

3.1 需求预测: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延续 促进需求向上

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延续 具体延续时点、力度有待观察。2024年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言人李超,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研究提出未来继续加大「两新」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举措,待履行相关程序后适时公开发布, 我们预计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将延续,延续时间及力度有待观察。
1)如2025年1-2月政策延续,则总量端2024Q4-2025Q1有望平滑过渡,我们预计2024年上险销量2,200万辆,同比+5.7%;2025年上险销量2,370万辆,同比+7.7%;结构端,我们预计2024年新能源上险销量1,070万辆,同比+46.0%;2025年新能源上险销量1,450万辆,同比+35.5%。
2)如2025年1-2月政策不延续,3月后延续,则2024Q4将存在明显翘尾效应,带动2024年整体销量提升,我们预计2024年上险销量2,250万辆,同比+8.1%;2025年上险销量2,330万辆,同比+3.6%;结构端,由于新能源补贴力度相较燃油车更大,我们预计年末将形成抢购,我们预计2024年新能源上险销量1,100万辆,同比+50.1%;2025年新能源上险销量1,430万辆,同比+30.0%。

3.2 竞争格局:2024年A级车市场格局出清 2025年中端市场静待突破
3.2.1 2024年A级市场供给增加 格局出清

合资份额加速退坡,日系、欧系下滑明显。从当前竞争格局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主要由中、日、欧三家构成,2024Q3中、日、欧合计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93.1%。2024年自主份额显著提升,由2023Q4的52.0%提升至2024Q3的62.0%,增长10.0 pct;而同期日系和欧系份额分别下滑5.4 pct和2.5 pct;主要原因为在主流的5-15万元价格带中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车企崛起所导致。5-15万元价格带主要为A级汽车,年销量约为800万辆,占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约1/3。2024年比亚迪全系降价后,在此价格带内的份额提升快速拉动了整体自主产品的份额。我们预计2025年自主车企份额有望超过70%。

主流汽车市场快速突破,拉动整体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从分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的变化可以看出,2024M1-10,新能源渗透率提升速度最快的价格带为5-15万元,主要受益比亚迪混动全系降价+推新车型拉动。此前由于5-15万价格带产品难以盈利,因此优质供给缺乏。当比亚迪有能力在保障盈利的情况下,于年初推出“油电同价”甚至“电比油低”的产品后,同级燃油车几乎没有反抗能力。2024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最大的原因为在比亚迪的带领下,优质新能源产品对汽车主流消费市场燃油车的替代。

20万元以下市场一超多强,高端市场初步突破。2024M1-10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各价格带竞争格局较为清晰,在20万元以下,比亚迪年初通过全系价格下探的策略,对同级合资及自主燃油车份额形成较大冲击,市场份额大幅领先其他车企。20-25万元特斯拉市场份额最高;25-30万元市场的竞争格局较2023年较为分散,主要由新势力车企占据,理想、问界、极氪三家新势力车企的市场份额位于领先地位,小米凭借营销和品牌力驱动销量,市场份额逐步提升;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中理想、问界占据主要市场,随着问界M9的成功,问界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提升明显。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空间仍然充足,2025年持续提升无忧。回顾2024年新能源市场,除5-15万元市场外,其他价格带较此前增速偏弱。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相对较慢的价格带分别为:15-20万元:合资轿车如凯美瑞、雅阁、帕萨特等竞品较少,销量稳固;30-40万元:BBA价格下探,自主新能源面临价格竞争;40-50万元:新增新能源供给较少,且BBA主导该市场。从自主合资份额同样可以看出,在15-25万元的主流B级车市场中,自主份额整体较低。2024Q3 15-20万元市场自主份额为58.1%,低于10-15万元的72.0%;20-25万元市场中,自主份额仅为28.4%。我们认为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为B级以上合资车型在过去数十年内维持着行业领先的销量,拥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因此他们的份额需要更长时间逐步消耗,随着2024年A级车市场的逐步出清,2025年自主车企有望通过开启对B级以上市场的进攻。

3.2.2 5-15万元市场一超多强 比亚迪龙头地位稳固
5-10万元市场比亚迪龙头地位稳固。5-10万元市场主要由A级小型车构成,年销量约为240万辆,2024年M1-9,5-10万元市场上险量为167.5万辆,同比+3.1%。在优质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力的驱动下,5-10万元市场在2024Q3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61.6%。5-10万元市场当前主要由自主车企构成,截至2024Q3自主份额达到96.0%,其中比亚迪占据龙头地位。

10-15万元市场规模大、新能源汽车快速成为主流。10-15万元市场年销量约为600万辆,占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份额为31.8%。2024年M1-9上险量为490.5万辆,同比+15.7%。该市场为首次购车用户的主流价格段。因成本原因,2024年比亚迪通过成本优势进入10-15万元市场之前,新能源乘用车产品供给较为匮乏。随着2024年比亚迪将秦和宋系列价格下探,叠加秦L和宋L等优质车型在此价格带内推出。2024Q3该市场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51.7%;较2023Q4提升29.5 pct。10-15万元市场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对于2024年整体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提供了最大的驱动作用。此外,从该市场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当“油电同价”达成后,燃油车面对综合产品力更加优秀的新能源车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

小结:5-15万元市场核心比拼的是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5-15万元价格带消费群体为价格高度敏感用户,品牌忠诚度偏低。性价比高的产品获客能力强,且规模效应可强化其成本控制能力,并保持持续的性价比优势。因此5-15万元市场头部品牌和车型长期保持稳定的领先优势,看好2025年比亚迪维持在5-15万市场的份额及竞争力。此外,看好吉利通过5-15万元的新品品矩阵进一步冲击燃油车市场,争夺龙二的地位。新势力车企中,2025年小鹏和零跑同样有望在此价格带中凭借智能化及性价比优势获得较高的销量增速。

3.2.3 15-25万元B级市场尚未突破 2025重点发力方向

15-20万元市场格局变化较小,低成本智驾将搅动竞争格局。15-20万元市场年销量约为450万辆,2024年M1-9上险量为285.9万辆,同比-8.1%。从竞争格局来看,该市场较2023年并未有明显改变,比亚迪虽占据领先地位,但大众和丰田等品牌仍然占据此市场第二、第三大份额,且比亚迪销量较2023年并未显著增长。15-20万元主要为传统合资B级车所处价格带。我们认为,15-20万元价格带品牌效应开始逐步显现,消费者在购车时初步呈现品牌忠诚度,比亚迪借助混动技术路径的历史性转型机会赢得市场龙头,并占据混动技术领导者的品牌标签,行业地位较为稳定;但在综合产品力优势并未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也未能如15万元以下市场那样对单凭性价比优势快速扩大份额。我们认为,突破此价格带需要的方式依赖:
1)进一步在产品设计细节上做出优化,通过更有设计感的内外饰,更强智能座舱能力以及更有性价比的定价对此价格带合资进行多维度打击;
2)低成本高阶智驾或成为下一个技术突破口,率先打造出可用的低成本城市NOA技术的车企有望通过20万以内高阶智驾的稀缺性获得市场份额。

20-25万元市场平稳增长,大众、特斯拉、本田占据领先地位。20-25万元市场年销量约为300万辆,2024年M1-9,20-25万元市场上险量约为207.2万辆,同比+16.6%。从品牌竞争格局来看,2024年此价格带最大的变化来自于特斯拉降价进入此价格带后,迅速取得了第二名的市场地位,并加速此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由2023Q4的30.6%提升至2024Q3的45.1%,同比+14.5 pct。

25-30万元新能源渗透率为已达成80%,自主车企统治市场。伴随理想L6、问界M7、极氪001、小米SU7等强势新能源产品此价格带后,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大幅提升,截至2024Q3,25-30万元价格带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80.5 %,较2023Q4提升13.3 pct全文表述统一,为渗透率最高的细分市场。同时,由于优质新能源产品集中释放于此价格带,截至2024Q3该价格带的自主份额已提升至70.6%,较2023Q4提升30.6 pct,基本统治此细分市场。我们认为,从此价格带表现可以看出,自主车企在有优质供给的情况下,并非无法达成如日韩那样的极高本土化率。在25-30万价格带自主车企份额如此高位的情况下,未来随着自主产品矩阵的持续补足,我们认为终局情况,25万以下市场同样有望达到类似的份额。

3.2.4 高端市场BBA品牌韧性较强 自主仍需时间突破
高端市场BBA享有定价权,以价换量维持份额。30-50万主流高端市场年销量约为300万辆,2024年M1-9上险销量为246.4万辆,同比+9.5%。在高端市场中BBA展现了较强的品牌韧性。2023年在理想的冲击下,BBA在30-50万元市场份额下滑至39.2%。2024年起,BBA主销产品均进行较大的终端折扣,将大量产品的起售价降低至30万附近。在面对同级自主车企没有价格劣势后,BBA市场份额快速回升。
降价削弱高端形象,盈利承压策略难以长期维持。尽管BBA今年以价换量策略维持市场份额,但对于高端品牌来说,长期降价逐步削弱品牌形象,同时对其经销商渠道盈利能力造成压力。因此,我们认为,2025年BBA进一步降价空间有限。
理想、华为系站稳高端市场,有望获得BBA份额释放的红利。从竞争格局可以看出,当前自主车企有能力在30万元以上市场获得份额的车企仅有理想和华为系,除了理想L系列和问界M9以外,并无其他自主产品可获得稳定的高端市场份额。因此,我们认为,2025年随着BBA受到降价能力边际减弱和部分经销商难以承担盈利压力的影响,退出的市场份额将由理想和华为系获得。

3.3 出海:2025出口总量:自主加速发力 我们预计出口销量达580万辆

自主车企海外车型进一步推出、渠道进一步完善 ,我们预计2025年出口销量达580万辆。2025年,自主加速发力,伴随各个车企海外车型进一步推出、渠道进一步完善,各品牌出海销量有望进一步增长,我们预计2025年乘用车出海销量(包括海外生产)将达到580.0万辆,同比+16.5%,且伴随比亚迪等新能源出口增量,新能源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30%以上。

2025年比亚迪、零跑、小鹏、长城、吉利、长安等车企海外将迎来快速增长。2025年,自主加速发力,伴随各个车企海外车型进一步推出、渠道进一步完善,各品牌出海销量有望进一步增长,我们预计2025年比亚迪、零跑、小鹏、长城、吉利、长安等车企海外销量将迎来快速增长,同比分别+67%/+900%/+180%/+26%/+10%/+21%。

自主发力出海,全球化空间广阔,我们预计海外市场中系品牌乘用车出口空间为1,022.0万辆。长期来看,伴随各个车企海外车型进一步推出、渠道进一步完善,中系品牌乘用车出口占比提升空间较大。燃油车重点出口东欧、中西亚和非洲市场,新能源车主力关注西欧、东南亚和南美洲市场。头部车企有望在上述地区实现海外注册量突破,加速全球化布局。预测中系品牌全球市占率远期可达18.1%,参考出口空间为1,022.0万辆。

多国关税调整,海外建厂已成趋势。俄罗斯作为中国汽车主要出口市场,近期调整进口关税,要求补缴欧亚经济联盟国家进口汽车的各项税费,并增设逐年递增的报废税;欧盟也对中国的纯电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印尼则对在当地建厂或投资的纯电动车企实行了激励税收优惠。伴随2024年起多国关税调整,自主汽车出口成本与海外销售难度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自主车企选择海外建厂,以本土化生产减轻关税负担。

新能源产品力提升,自主出海拐点将至。日系车凭借1970s石油危机的机遇,海外本土化生产的战略以及因地制宜的方针政策,成功打开了海外市场,完成了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转变,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心,其出海历程对当下自主车企的出海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下,伴随全球对环保和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扩大,自主车企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日益增加。自主品牌海外车型的加速推出和渠道建设的日趋完善,催化其新能源产品力全面向上,本土化进程加快,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份额。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不断演变下,自主品牌出海拐点将至,全球化路径持续拓宽。

出海:技术+本地化共同驱动出海,自主空间广阔。2025年自主车企将进一步加大出口力度,长安、比亚迪等海外工厂逐步落地;长城在俄罗斯市场之外发力东南亚、南美等其他市场;零跑反向合资Stellantis,加速拓展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预计2025年乘用车出口将达到580.0万辆,同比+16.5%,提振自主盈利。自主新能源汽车技术具备优势+燃油汽车凭借性价比抢夺份额,我们预计中系品牌全球市占率远期可达18.1%,出口空间1,022万辆,空间广阔。

3.4 智能化:2025智能化四大趋势 高阶智驾提速

3.4.1 海外:特斯拉FSD累计里程加速增长 智能驾驶拐点已至
海外:特斯拉FSD累计里程加速增长,拐点已至。2022Q2前,FSD Beta内测仅开放给10万用户使用;2022Q3末,内测人数扩大至16万用户;11月24日,开放给全部40万北美用户;FSD北美使用率2023Q2较大幅度提升,预示拐点将至。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FSD Beta(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测试版)总行驶里程再创新高,已达到5亿英里(约8.03亿公里),且从在2023年4月17日FSD V11.4更新后,使用率出现明显拐点,目前已超过15%,显著高于前期数据,技术、体验升级后智能驾驶需求明显进入上行通道。2024年3月,特斯拉全面推送了最新的FSD Bata软件V12.3,FSD Beta v12 将城市街道驾驶功能升级为单个端到端的神经网络,该神经网络由数百万个视频片段训练而成,取代了超过30万行的C++代码。V12推出以来,FSD累计行驶里程数加速增长,截至2024Q3末已突破20亿英里,拐点已至。

特斯拉FSD北美拐点显现,智能驾驶能力领先全球。2021年特斯拉FSD Beta正式公测,现已历经60+次迭代,北美区域进展顺利。2023年4月起FSD使用率明显提升(FSD累计里程数3亿英里),拐点显现,后续软硬件升级至FSD V12版本后,进一步增强全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和实用性。我们判断,特斯拉在智能驾驶端已经形成算法、数据、训练的全闭环,推动其鸟瞰图BEV到占用网络引领工程化落地,后续借助全闭环、自成长的AI数据体系,特斯拉智驾能力将不断迭代增强。
特斯拉率先落地端到端方案,迎来智能驾驶拐点。2024年7月FSD版本更新,FSD V12.5正式推送。FSD V12版本为业内首个端到端方案,改进系统泛化能力,可适应更多场景。2024年11月28日,特斯拉AI团队在X平台上表示FSD V13即将推送。FSD V13版本将是无监督自动驾驶的功能完备版本,将支持36Hz、全分辨率AI4硬件的视频输入;大幅改进避免碰撞、遵循交通管制、导航等方面的奖励预测;集成退出泊车、倒车和泊车功能。特斯拉AI团队发布的产品技术路线图显示,预计2025Q1将在中国和欧洲推出FSD,但仍有待监管批。

3.4.2 国内:智能化四大趋势 高阶智驾提速
2025智能化四大趋势,高阶智驾提速。2025年汽车智能化将呈现出无图的纯视觉城市NOA成为主流、20万以内智驾新车大量上市、硬件算力提升以及Door2 Door智能驾驶加速普及等四大趋势。
无图的纯视觉城市NOA将成为主流。2025年很多车企将推出无图的纯视觉城市NOA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将不再依赖高精度地图,而是依靠车身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进行实时感知和决策,降低了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0万元以内智驾新车将大量上市。随着技术升级、硬件降本,以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正在进入高速普及周期,2025年将有大量20万以内的智驾新车上市。今年的智驾新车中,小鹏MONA M03的顶配车型售价15.58万元,基于纯视觉方案,具备城市NOA功能,将于2025Q1交付,首次将城市NOA带入15万级别市场。根据未来汽车Daily,比亚迪内部正自主研发拥有80 TOPS算力的智能驾驶专用芯片,预计将覆盖8万至30万元价格带的智驾车型,2025低成本智能驾驶将加速普及。
硬件算力提升,芯片从双Orin向Thor转变。在硬件方面,2025年汽车智能化将呈现出算力提升的趋势。由于智能驾驶任务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智驾硬件对芯片的算力要求越来越高。英伟达推出的Orin芯片算力已经达到了254TOPS,而新一代芯片DRIVE Thor的算力更是高达2,000TOPS,是Orin的8倍。因此,汽车芯片有从双Orin等现有高端芯片向更高性能的Thor等新一代芯片转变的趋势。
Door2 Door智能驾驶加速普及。这一趋势反映智能驾驶技术在应用场景上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从高速公路到城市道路,从单一场景到全场景通勤,智能驾驶技术正在逐步覆盖更多场景和路况。同时,随着20万元以下智能驾驶新车的加速上市,智能驾驶技术将更加普惠。

3.5 小结
2024年总量增长受益于补贴政策的支持+新能源乘用车优质供给频出+乘用车出海增长。展望2025年,总量端来看,报废置换+技术创新缩短换车年限+增换购持续驱动终端销量上行,如2025年1-2月政策延续,我们预计2025年上险销量2,370万辆,同比+7.7%;如2025年1-2月政策不延续,我们预计2025年上险销量2,330万辆,同比+3.6%。分结构层面,我们预计2025年0-5万、5-10万、10-15万、15-20万、20-25万、25-30万、30-40万、40-50万、50-100万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99%/70%/62%/60%/58%/85%/45%/26%/70%;新能源销量增长最快的区间将集中于10-20万元价格带,我们预计将贡献186万辆新能源增量。
从格局上看,我们认为:合资加速退坡 自主中高端替代加速。
1)2025年市场格局将比2024年更为明晰,合资车企出清的趋势将继续加速。2024年自主车企已经对15万以下的合资车企完成出清,并加速了15万以下燃油车的替换淘汰。我们认为,2025年以比亚迪、小米、小鹏等为代表的自主车企,将通过产品设计优化、内外饰精细度改善、智能座舱升级、智能驾驶平价化的方式,对B级车市场展开攻势。而合资品牌再降价的空间比2024年有所减少,多数车企已难有进一步价格大幅下探的空间,因此2025年自主车企有望大幅削弱合资车的基本盘,加速车企出清。2024M1-10自主乘用车上险份额达59.1%,2025年有望超70%,同比+10.9 pct。 
2)15万元内的价格带竞争格局稳定,比亚迪龙头地位稳固。15万元以内价格带消费者为价格高度敏感用户,品牌忠诚度偏低。性价比高的产品获客能力强,且规模效应可强化其成本控制能力,并保持持续的性价比优势。因此5-15万元市场头部品牌和车型长期保持稳定的领先优势,因此我们认为2025年比亚迪在此价格带内的龙头地位将依然维持稳固。此外,看好吉利通过5-15万元的新品矩阵进一步冲击燃油车市场,争夺龙二的地位。新势力车企中,小鹏和零跑同样有望在此价格带中凭借智能化及性价比优势获得较高的销量增速。
3)高端市场中BBA享有定价权但品牌力持续受损,自主车企或迎来增长空间。2024年,BBA为应对以理想和华为系为代表的车企冲击,进行了激进的以价换量策略。主流产品折扣均在数万元以上。由于BBA的百年品牌力和自主车企在30万元以上供给能力有限,BBA维持市场份额,并对自主车企份额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挤占,但我们认为通过大幅价格下调所维持的市场份额是无法长期持续的。2025年BBA难以继续对产品进行降价,否则高端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均将无法维持。同时,BBA渠道经销商在今年的降价中已经承受较大压力,我们判断部分经销商将转投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因此我们认为,2025年BBA份额或将再次恢复下滑趋势,看好华为系和理想通过品牌力和科技能力获取BBA出让的份额,迎来销量的提升。
此外,智能化+出海将在2025年持续演绎,核心主线:
城市NOA加速落地 智能驾驶重塑秩序。智能驾驶奇点已至,海外,特斯拉在智能驾驶端已经形成算法、数据、训练的全闭环,后续借助全闭环、自成长的AI数据体系将不断迭代增强。FSD V12版本为业内首个端到端方案,改进系统泛化能力,自推出以来,FSD累计行驶里程数加速增长,截至2024Q3末已突破20亿英里,拐点已至。国内,小鹏率先实现无图纯视觉城市NGP落地,理想、小米、极氪、智己均发布智驾进度规划,展望2025年,低成本智驾、无图城市NOA、车位到车位将成为智能驾驶行业产业化落地的重点,我们看好智能驾驶已形成闭环的华为、小鹏,此外小米、极氪、理想智驾表现亦值得期待。
技术+本地化共同驱动出海。2025年自主车企将进一步加大出口力度,长安、比亚迪等海外工厂逐步落地,长城在俄罗斯市场之外发力东南亚、南美等其他市场,零跑反向合资Stellantis实现车型出海,加速拓展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预计2025年乘用车出海销量(包括海外生产)将达到580.0万辆,同比+16.5%,提振自主盈利。从长期来自主新能源汽车技术具备优势+燃油汽车凭借性价比继续抢夺份额,我们预计中系品牌全球市占率远期可达18.1%,参考出口空间为1,022.0万辆。

04
投资建议

4.1 展望2025:政策促进内需向好 自主向上+高端化+智能化+出海加速 

展望2025年:政策促进内需向好 自主向上、高端化、智能化、出海加速。
总量端来看,报废置换+技术创新缩短换车年限+增换购持续驱动终端销量上行,我们预计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将延续,延续时间有待观察。
1)如2025年1-2月政策延续,则总量端2024Q4-2025Q1有望平滑过渡,我们预计2025年上险销量2,370万辆,同比+7.7%;
2)如2025年1-2月政策不延续,则2024Q4将存在明显翘尾效应,我们预计2025年上险销量2,330万辆,同比+3.6%。
从格局上看,我们认为:合资加速退坡 自主中高端替代加速。
1)2025年市场格局将比2024年更为明晰,2024年自主车企已经对15万以下的合资车企完成出清,多数车企已难有进一步价格大幅下探的空间;2024M1-10自主乘用车上险份额达59.1%,2025年有望超70%。
2)15万元内:价格带竞争格局稳定,比亚迪龙头地位稳固,看好吉利通过5-15万元的新品矩阵进一步冲击燃油车市场,争夺龙二的地位。新势力车企中,小鹏和零跑同样有望在此价格带中凭借智能化及性价比优势获得较高的销量增速;
3)高端市场中:BBA享有定价权但品牌力持续受损,自主车企或迎来增长空间,看好华为系和理想通过品牌力和科技能力获取BBA出让的份额,迎来销量的提升。
城市NOA加速落地 智能驾驶重塑秩序。海外,特斯拉在智能驾驶端已经形成算法、数据、训练的全闭环,FSD V12版本为业内首个端到端方案,改进系统泛化能力,自推出以来,FSD累计行驶里程数加速增长,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已突破20亿英里。国内,小鹏率先实现无图纯视觉城市NGP落地,理想、小米、极氪、智己均发布智驾进度规划,展望2025年,低成本智驾、无图城市NOA、车位到车位将成为智能驾驶产业化落地的重点,我们看好智能驾驶已形成闭环的华为、小鹏,此外小米、极氪、理想智驾表现亦值得期待。
技术+本地化共同驱动出海,自主空间广阔。2025年自主车企将进一步加大出口力度,长安、比亚迪等海外工厂逐步落地;长城在俄罗斯市场之外发力东南亚、南美等其他市场;零跑反向合资Stellantis,加速拓展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预计2025年乘用车出海销量(包括海外生产)将达到580.0万辆,同比+16.5%,提振自主盈利。自主新能源汽车技术具备优势+燃油汽车凭借性价比继续抢夺份额,我们预计中系品牌全球市占率远期可达18.1%,出口空间为1,022万辆,空间广阔。

4.2 估值及投资观点

投资建议:优质供给加速,智能驾驶决胜未来。根据【民生整车研究框架】,短期由车企营收、利润的成长性决定(产品周期、份额提升、利润向上);长期由车企智能化水平决定(软件收费改变商业模式)。产品周期层面,我们更加看好15万元以下市场比亚迪龙头地位稳定,龙二加速诞生;同时看好高端化(量、利双重逻辑);利润确定性层面,我们认为海外销量增长较快、细分赛道格局好的车企业绩确定性更强;智能化层面,我们认为在基本面向好的前提下,智能化仍为提振估值的核心变化。
看好自主新能源产品周期向上、智能化布局领先、出海边际向上的优质自主,推荐【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小鹏汽车、赛力斯、理想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建议关注【小米集团、北汽蓝谷】。

4.3 重点公司
小米集团:布局人车家全生态 智能制造助力飞跃
布局人车家全生态,目标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公司是一家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2021年公司开始布局智能电动车业务,2024上半年公司智能电动车开始交付,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逐步完成。
智能手机市场温和复苏,AI浪潮以及高端化策略带动ASP提升。受益于AI手机换机潮,IDC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至12.1亿部,2025-202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温和增长。据Canalys,2023年公司智能手机出货量1.46亿部,占据12.8%的市场份额,公司出货量位于全球第三位。公司智能手机业务坚定执行双品牌策略,Xiaomi品牌推出折叠机高端旗舰机型,持续推进智能手机高端化策略,有望带动公司智能手机的ASP提升。
2024上半年开始交付智能汽车,实现人车家全生态布局。公司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于2021年开始立项,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投资建设小米汽车超级工厂,针对新能源汽车打造六大车间,在核心技术方面申请多项专利。公司智能电动汽车自2Q24开始交付,在同价位段车型中较有竞争力,10月实现单月新车交付量突破2万辆,11月13日实现累计生产10万辆新车目标,2024全年目标交付13万辆;小米第二款车YU7(SUV)预计于2025年6-7月正式上市。随着公司智能电动汽车顺利发布交付,公司业务拓展新版图,逐步完善人车家全生态布局,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新动能。 
AIoT及互联网业务用户规模不断扩大,3Q24互联网营收规模创历史新高。AIoT及互联网业务用户规模不断扩大,3Q24互联网营收规模创历史新高。公司在2013年开始布局AIoT业务,2016年推出米家品牌布局智能家居市场公司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量持续增长,米家及小爱同学月活跃用户数持续增长。3Q24公司互联网业务营收创历史新高,公司AIoT平台及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公司人车家全生态布局打造良好基础。
我们看好公司作为知名消费电子品牌积累的用户和供应链资源优势,随着汽车业务的发展及AIoT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公司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高,后进入者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智能电动化进展不及预期。
05
风险提示
1)汽车行业竞争加剧:随着科技巨头、消费厂商、初创公司等多方势力纷纷涌入智能化赛道,市场竞争可能进一步加剧。
2)智能驾驶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智能化正处于发展初期,若受制于成本、技术等因素,后续渗透率提升可能不及预期。
3)欧盟关税影响出海销量利润:其他国家可能对中国加征关税,影响中国汽车出口竞争力,从而可能导致海外收入及利润不及预期。
4)原材料成本波动超出预期:汽车原材料为钢材、铝材、橡胶、电子件,可能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影响行业利润的风险。
5)汽车行业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全球及国内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若整体汽车行业景气度低迷,汽车销量可能不及预期。
相关声明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民生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分析师:崔琰

分析师执业编号:S0100523110002

证券研究报告:《乘用车整车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政策促需 自主向上 智驭未来》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1日

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登记为注册分析师基于认真审慎的工作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得出研究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

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研究人员的研究观点,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研究人员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评级说明



免责声明: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境内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仅为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不应被视为买卖任何证券、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个别客户的特殊状况、目标或需要,客户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是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且预测方法及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预测不一致的报告,但本公司没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更新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咨询服务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客户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依据。
若本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金融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该机构的客户应联系该机构以交易本报告提及的证券或要求获悉更详细的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发送本报告金融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会因任何机构或个人从其他机构获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本公司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仅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目的进行翻版、转载、发表、篡改或引用。所有在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除非另有说明,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本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适当性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本账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民生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民生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民生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本账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本账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本账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