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宝马客
每日推送关于宝马的一切,有趣有料互动。BMWCar宝马客,源自全球宝马车迷圣经《BMWCar宝马汽车》杂志,中国宝马车主,车迷,发烧友社群,非官方,独立发声,畅所欲言,We Speak as We Foun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晚点LatePost  ·  成立一周年,鸿蒙智行步入加速成长期 ·  昨天  
晚点LatePost  ·  成立一周年,鸿蒙智行步入加速成长期 ·  昨天  
第一电动汽车网  ·  11月中国纯电动车出口量大降40%,特斯拉、 ... ·  昨天  
商隐社  ·  极越“闪崩”与草台班子 ·  3 天前  
大家车言论  ·  10万级的车,为什么要标配智驾?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宝马客

车主耗时半年,让十多年的老E92 335i魅力再续!开老宝马的你做过这些升级吗?

宝马客  · 公众号  · 汽车  · 2024-12-20 21: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作者对其宝马E92 335i车辆进行升级改造成效的观察记录,包括对效率、漆面和内饰的改进。作者通过科学的方法校验了热管理冗余提升和效率改进的效果,并详细描述了改装过程中的技术细节和遇到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车主对宝马E92 335i进行半年多的陆续升级与整备。

包括对车辆效率、漆面及内饰的改进。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车辆进行了升级和改造,如更换中冷、安装仪表、使用红外成像仪观测等。

关键观点2: 车主使用科学的方法校验改造效果。

通过安装仪表和红外成像仪,观察车辆运行时的数据,如温度、进气量等,验证了改造的有效性。比如,通过观测中冷左侧到右侧的温度变化,发现中冷内部管道未完全用到。

关键观点3: 车主发现并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

在改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如出风口仪表DIY安装的困难,以及如何通过观测数据优化车辆性能。最终,通过采用隔热阻燃材料包裹中冷出气管等解决方案,解决了这些问题。

关键观点4: 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改造后车辆的效率得到了提升,油耗也有所降低。此外,通过改造还提高了车辆的驾驶体验,如座椅人体工学提升、漆面全面恢复等。


正文

本期是宝马客《车主评车》的第119篇文章。自从上一篇文章介绍了作者LSD十多年的爱车——宝马E92 335i的热管理相关内容后,本期他继续对车辆升级改造并观测了效率相关内容。硬核Bimmer已不多见,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各位爱老车、爱升级的Bimmer文末留言,与作者探讨。

——编者按


近期,完成了长达半年的陆续升级与整备后,特意放上一首那个年代的歌曲——《爱在西元前》。深秋阳光温暖而斑驳,开着这台回归的老朋友,丝般顺滑如初,底盘状态如新车一般。一瞬间,错觉如时光胶囊般涌现:这不是2024,而是2011——那个黄金般的、恰逢我们年轻岁月的时代。开进地库,平时没有在车里多坐一会儿的习惯,但这次却破例听完了数首歌。



回到近半年来的升级和技改记录。在上篇文章聊了热管理冗余之外,现在分效率、漆面及内饰继续回溯,此篇讲效率,含数据验证。



在上篇中,已经对热管理冗余做了提升,并在效率端更换了中冷。我需要一套科学的办法校验效果,并指导完善后续提升。



出风口仪表既是功能件,也是心情件,DIY安装比预想的难很多,需要切割出风口内部框架,以腾出屏幕厚度的空间,过程中借助了店里的气动工具,及请师傅做了几个关键支持。实际过程是一点点磨出来,而非用热刀切(热刀会导致塑料溶解边缘起泡),装好的视觉效果很像原厂就带的设备,虽然现在改宝马和当年改本田俨然一回事,但立一排机械仪表在仪表台的方式,着实不适合我。



并且可以读故障码——举例简单场景,下次轮速传感器坏时,理论上可直接定位具体是哪个轮,而不用跑去店里读了再现场调货。当然,开330i时已养成了习惯,尾箱里备一前一后两型号的轮速传感器。

有了这块信息量极大的仪表,再加上家里的红外成像仪(还有夜视功能,均能大倍率变焦,之前朋友送的一直没想到有啥用,只知道这东西出口时会刷程序加准星)。



除开平时观测车辆运行,还便于观测验证一些升级技改实验。首先,加大中冷是否有效?对于增强冷却进气答案是肯定的,上篇提及增加涡轮迟滞后验证部分为心理作用、部分真实。01加速随意试了三次微上坡路,第一次6秒多;半关稳定系统并脚控抑制打滑第二次5.9s;第三次5.8s,三次均没有采取调出方格棋的弹射模式,这台车至今也未弹射过。和原厂车友真实成绩对比还好,越来越快这点指向系统需要充能(感觉平路外加控制提升,跑到5.3秒应该无问题),也就是部分心理作用、部分真实的结论。


美中不足是当时应该先装仪表再换中冷,这样直接能对比原厂中冷,感官上原厂中冷在冷却上比这个必定差一截,因为从体量来说,换的这个中冷大很多,也是B站上美国小伙们常用的款型。通过热成像图,能明显看到中冷左侧到右侧的温度变化,这个图像初看表明中冷内部管道未完全用到(后想明白,也许行驶10公里系统负载不高,气流主要从靠近输入口的上部通道走)。



同时观察机舱里热成像,验证了之前的一个猜想——环绕在高温发动机周围的进气管路被热辐射影响严重。前置解释下,燃油车设计的一个难点就在于发动机舱空间规划,联动前脸和机盖造型(再联动空气动力)、重心布置、进气与散热设定等诸元,这也是进入新能源时代后被大为简化,甚至等于删除的篇章,也决定了新能源车从造型角度完全可以随意任性,而燃油车的深邃、精密、交流和反馈也是新能源所无法比肩的。


如果燃油车设计师跨界去做空间设计,那一定指向,比如把“老公房”变空间魔术那类。回到335i机舱,面对车头视角,从鼻孔进入的空气先去右侧的空滤,再从发动机第四缸、第五缸位置的点火线圈盖天桥般跨过去往左侧,再往下经废气涡轮加压,再去往左下靠前的中冷入口,穿过中冷抵达前右,经中冷出气管去往发动机右侧的节气门。简言之,绕发动机空中转体1周半,除中冷器相对远离热源且有撞风,其余管路全数位于热源辐射。


相比N52 330i的机舱,因为没有涡轮,在同位置空滤后就直接去往节气门了,简单高效很多。而且同位置335i空间高度小于330i,因此335i上的空滤是扁平的,330i上是个神似“冬菇头”的圆柱体(尤其用KN湿式空滤时)。单论空滤结构效率,330i应该是大于335i的(毕竟没有涡轮及中冷,这点也部分反应到了两车整备质量80公斤的差距)。



既然通过观测形成了结论,那就开工来强化下,在不拆中冷,直接连接的管道基础上(涉及重新烟雾打压测试漏气),用隔热阻燃材料包裹中冷出气管(这段最重要,毕竟是经过中冷降温的),以及天桥式跨越点火线圈罩盖的空滤出口管。中冷出气管采用玻璃纤维缠绕加金属抱箍锁定,个别间隙过小的地方会留缝。包裹后再用热成像去看热车状态,这段管就几乎消失在镜头里了。



空滤出口管采取拆下来用阻燃隔热棉环绕,并外套热缩网,同时一并用阻燃隔热棉替换了发动机罩盖,及点火线圈罩上陈年粉碎状的隔热棉,并用原厂同方式、同点位点了耐高温排气胶做了固定。自创热缩网外套的方式很好,因为和推演一样,出去开了趟过江的车,自然受热缩紧。



手工完成这些后,同工况等距离同气温对比测试,外温22度,冷车启动状态,平稳驾驶15公里开到公司,仪表显示的进气温度会维持在25-27度,相对包裹前降低了3-4度。



不过,堵车情况下,温度仍会较快升高,一旦连续通畅驾驶,温度会快速回落。外温19度,热车启动,过江驾驶25公里,进气温度从刚开始启动时的45度(停车2小时后再走,初始进气温度都会很高)降到了后续的24-25度,也就是上图表显的数据。外温21度,2公里严重堵车,走了近半小时,进气温度飙到60度,上环线通畅驾驶15公里后,进气温度回到27-29度区间。


哪怕只是在短跑中能把进气温度降低3-4度,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实践。当然,原厂设计师的功底依然强大,拆下做包裹时发现,天桥段空滤出口管内壁有保温材料(内保温而非外保温),相当补缺功能性和加高成本的设定,但同时也有一个疑问,为何不在机舱图里左下这个位置腾挪一些结构来放置空滤?这个位置本身就有空间,相对远离主热源,且旁边两大件(北侧的水壶和下方的迷你型机冷),及固定架都能换地方。这样天桥段都可以取消,并缩短大半圈的进气管长度。带着这个疑问看了下后续M车型的散热,即刻有了想法被验证的喜悦感。



同期也把3万多公里的火花塞做了更换,此外用红线“酱油”按300ml大剂量-50ml小剂量*3,兑了四箱油做了基础积碳清洁(作为十多年三台车老用户,综合来看觉得红线Si-1是相当好的添加剂),水箱中添加了安索的补剂。油耗在长期平均速度未发生大幅变化的情况下(28-29km/h,这2000公里未重置过),从14.1L/100km一路降到了目前的11.6L/100km(驾驶风格相对温柔了些,但不至于有这么大区别,并且这个油耗还在降)。虽然油耗并不是那么重要,但能从一个侧面验证效率的明显提升。




下集预告

非常规内饰修复,座椅人体工学提升,漆面全面恢复及保护(证伪了一项新近流行的漆面修补术)。

请留言  评论




宝马客后台对话框回复以下红字,查看精彩内容

↓↓↓

回复  1-81任意数字  查看2022宝马主播私照

回复  提问  向宝马客专业编辑提问

回复  入群  加入宝马客车友群

回复  铃声  获取宝马最美音乐铃声

回复  底盘  查看最全宝马车型底盘编号

回复  按键  查看宝马按键使用大全



商务合作/投稿/爆料请加微信:1832110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