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芝能汽车
本公众号是博主和汽车电子的行业的工程师们一起交流、探讨、思考的小结,以作为技术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牲产队  ·  终究是扛不住了,保时捷中国裁员30%! ·  3 天前  
第一电动汽车网  ·  挑灯夜战——激光雷达 PK 视觉智驾 ·  4 天前  
汽车最前线  ·  二手的价格买新车?天籁降至12万,2.0T帕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芝能汽车

2025年智能驾驶竞争(上):智能驾驶将逐步成中国汽车标配

芝能汽车  · 公众号  · 汽车  · 2024-12-20 08:06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概述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及其全球影响。文章强调了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阶段。文章重点关注了高速NOA和城市NOA的普及和优化作为核心竞争点,描述了不同车企在此方面的技术策略和市场趋势。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智能驾驶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影响,包括技术整合、市场结构调整、技术生态多样化等方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高速NOA和城市NOA成为智能驾驶的核心竞争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高速NOA和城市NOA功能逐渐普及,成为汽车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各车企在这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纷纷推出自己的技术路径和产品策略。

关键观点2: 不同车企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路径和策略应对智能驾驶竞争。

部分车企采用端到端的技术路径,通过整合感知、预测、规划等流程来提升智驾系统性能。同时,也有车企注重降低成本,通过去掉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等方式实现城市NOA功能。

关键观点3: 中国智能化进程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进展和市场化应用引领了全球趋势。中国主导的端到端技术路径和高速NOA普及成为国际车企争相效仿的目标。中国智能化进程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包括行业整合加速、市场结构调整和技术生态多样化等方面。


正文

芝能汽车出品


如果说2024年之前是电动化的过程,2025年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入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阶段。到2025年,高速NOA将成为标配,城市NOA逐步普及,智能驾驶领域竞争白热化。


芝能汽车将对行业不断跟踪,我们一起来分析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的发展路径及其全球影响。



Part 1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2025 年,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将围绕多种关键技术展开,高速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即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导航辅助)和城市 NOA 功能的优化与普及成为核心竞争点。


● 基础辅助驾驶功能:主要是L2辅助驾驶,算力在3到5TOPS之间,传感器方案通常包括一个摄像头和一个雷达(1V1R)配合4个环视摄像头,采用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提供法规安全和便利性功能。


● 高速NOA在高速/封闭公路等较为结构化的道路上实现L2+辅助驾驶,需要几十至100TOPS的算力支持,采用了更为复杂的7个摄像头与3个雷达(7V3R)的配置,环视摄像头11V3R,智驾域控支持,性价比提升并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 城市NOA进一步扩展了自动辅助驾驶的应用场景,涵盖复杂多变的城市道路环境,算力的需求超过100TOPS,传感器方案增加到了11+个摄像头、5个雷达以及可能的激光雷达(11V5R1L),智驾域控的EEA形态,在更加不可预测的城市交通环境中安全运行,算力越高对新能提高很明显。


我们可以看到2025年有两种考虑的路径,高速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即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导航辅助)和城市 NOA 功能的优化与普及成为核心竞争点,一种是提高性能就是落在高端路线,一种就是提高普及度。


● 高端路线:在特斯拉提出一段的端到端技术路径,现在开始受车企青睐(研发层面),将感知、预测、规划等流程整合为统一大模型,减少信息传递误差和延迟,大幅提升智驾系统上限。


特斯拉于 2024 年初推送的 FSD V12 开始把这条路径转化为,在不增加传感器配置的同时提高了性能,其累计行驶里程在 2024 年 9 月突破 20 亿英里,这条技术路径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提升潜力。



EdgeCase411对目前版本的评分,具体的评分规则我们后续会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端到端起时和地图,感知和决策规划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中国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应用策略也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部分车企尝试去掉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采用轻地图 / 无图方案实现城市 NOA。


◎ 如蔚来乐道 L60 采用单颗 Orin - X 芯片,支持 726 城全场景领航辅助 NOA;


◎ 华为推出 ADS 基础版,去掉激光雷达,采用纯视觉方案,面向中阶智驾市场,并已在多款车型量产上车。


这不仅降低了硬件成本,还减少了对外部地图供应商的依赖,提高了系统的自主性和稳定性。


◎ 小鹏聚焦端到端技术路径,以其云端大模型推动智能驾驶下沉至20万元以下车型。


◎ 比亚迪以其庞大的市场占有率和技术布局,进一步强化全栈自研模式,并注重智能驾驶技术与新能源的融合。



● 高速NOA:2025年,由比亚迪提出智能驾驶平权,主张要把智能驾驶技术逐步覆盖中低端市场,高速NOA预计将在两年内成为10-20万元的车型的标准配置,甚至10万不到也能有。


所以从小鹏来看,真实的轻量化与集成化是可以走得通的,基于端到端的算法优化,硬件需求从复杂转向轻量,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算力储备同样至关重要,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对云端推演算力要求不断提高。


国内主流车企和自动驾驶算法公司纷纷加快智算中心建设,如长安、吉利、理想、小鹏、华为、毫末智行等企业都在积极提升算力水平,以满足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需求。


这使得在智能驾驶竞争中,具备强大算力储备的企业将在算法优化、功能升级等方面占据优势。



这一竞争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市场对差异化体验的渴求与技术成本的快速下降。


端到端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效率,还显著降低了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依赖,使智能驾驶技术更具性价比。我们要问为什么智能驾驶竞争加速白热化?


● 智能驾驶竞争的白热化源于几个关键变化:


◎ 技术突破:端到端技术的推广,使得算法训练与优化的速度倍增。


◎ 政策推动:政府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持,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与补贴政策,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


◎ 市场需求:消费者对驾驶辅助功能的接受度逐渐提升,高速NOA的活跃使用率远超城市NOA,展现出巨大增长潜力。


这也意味着传统车企面临的压力加剧。对部分尚未建立核心技术优势的车企而言,如何快速弥补技术短板,避免在新一轮竞争中掉队,成为关键挑战。



Part 2

中国智能化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中国智能化进程正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 凭借规模化市场与技术优势,中国车企正在改变全球汽车市场的生态:


中国主导的端到端技术路径和高速NOA普及,正在成为国际车企争相效仿的目标。随着华为、地平线等供应商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智能驾驶核心部件的重要供应方,全球汽车产业链正朝中国倾斜。


智能驾驶普惠化带来的市场红利,也激发了国际市场对中低端车型的兴趣。未来,随着中国车企进入更多新兴市场,全球消费者将享受到智能驾驶技术的“平权化”红利。 


●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智能化趋势可能带来以下变化:


◎ 行业整合加速:国际车企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以应对中国技术的竞争压力。


◎ 市场结构调整:中低端智能车型的占比将显著提升,推动全球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


◎ 技术生态多样化:得益于中国开放的创新环境,更多技术解决方案将涌现,为全球智能驾驶产业注入活力。


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功能上的成本优势和规模化能力,迫使欧美日车企加快技术迭代,同时降低了智能驾驶的全球推广门槛。


中国车企借助智能驾驶技术的先发优势,将更多技术集成车型出口至欧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伴随智能驾驶硬件和软件生态的成熟,中国供应链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在智能驾驶技术开发、法规制定与应用场景推广上的先行者地位,将对全球汽车行业标准化产生深远影响。


● 未来五年,中国智能化浪潮或将推动以下变革:


◎ 从产品功能到生态竞争:智能驾驶将不再是单纯的功能卖点,而是软件生态、数据服务与硬件能力的全面比拼。


◎ 更激烈的全球市场争夺:欧美品牌可能通过投资与并购方式加强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合作,以应对激烈竞争。


◎ 新商业模式的崛起:智能驾驶普及将催生如Robotaxi、自动泊车服务等全新业务模式,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将助力构建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生态。在这个生态中,车企、科技公司、零部件供应商、基础设施运营商等各方将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智能驾驶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发展。


从智能驾驶芯片研发、传感器制造、算法优化到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出行服务创新等各个环节,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解决方案,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小结

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产业的竞争与创新将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生态系统与商业模式的博弈,我们将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洞察,观察中国汽车智能化的进程,然后扩展到全球,形成一种智能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