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和煦,金桂飘香,11月15日,第五届《国际城市规划》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南京成功召开!
杂志主编王凯主持会议,副主编陈明、孙志涛,编委崔功豪、王红扬、张京祥、罗震东、王兴平、张勤、王德、颜文涛,编辑部张祎娴、顾春雪参加了会议;编委于立、王兰、王缉宪、龙瀛、孙施文、李志刚、冷红、张丽君、卓健、周江评、郑德高、袁媛、柴彦威、徐苗、唐燕、谭纵波等16人先后在线参加了会议;编辑部许玫、王枫、徐荔鑫3人在线参加了会议。中规院(北京)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张峰、总规划师邹军列席会议。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编委会工作会议在主编们多次讨论后,最终决定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南京召开。除了考虑到南京地处我刊编委空间分布的中心,还因为今年的编委会有一个大彩蛋!
崔先生是我刊最年长的五届元老编委,已陪伴《国际城市规划》走过了24年,始终对杂志鼎力支持,不但经常出席编委会,高屋建瓴地给予杂志发展建议,更是在杂志需要编委帮助和指导的大小事务中亲力亲为。无论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崔先生都为我辈树立了杰出的榜样。
王凯主编代表杂志对崔先生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为崔先生颁发了“《国际城市规划》杰出贡献奖
”的证书
。
颁奖仪式后,崔先生分享了他参加城市规划工作45年以来的一些心得和感想。崔先生说,这45年来,中国城市规划的成绩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已经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本土化,同时也是中国化的道路。现在,规划正处于发展转型期,不管规划的名字怎么变,我们必须想清楚,规划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更好地符合国家和人民发展的需要?不是为了空间而谈空间,我们的空间是一个载体,什么样的载体能让国家发展得更好,让人民过得更好,让整个社会更好,这是我们始终要考虑的问题。
会议后半程是杂志出版工作的讨论环节。首先,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孙志涛向编委们汇报了今年编辑部的工作情况。在编辑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杂志出版和编辑部的日常工作没有受到疫情的太大影响,每期杂志都如期出版,网络首发工作加速推进,新媒体工作也运行良好,2015—2019年的《〈国际城市规划〉集萃》已通过了网络出版审核,《〈国际城市规划〉创刊40年最具学术价值文献40篇》文集也即将完成编辑整理工作。
编委们对编辑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说“七仙女”“作风很温婉,工作很悉心,成效很威猛”,在未来的杂志选题和内容组织中,需要更加关注国家和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科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注重国内优秀实践成果的理论转化,用多种方式增强杂志的国际化。在新媒体的内容选择和运营中,要更重视年轻人的视角、年轻人的参与,拓展边界,与更多主体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在中规院(北京)公司江苏分公司举办,得到了分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延伸
阅读
《国际城市规划》第五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