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白云仙院
此时正是修行时!关注白云仙院,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白云仙院

人体内的神从何而来?如何感应?这个原则要记住!

白云仙院  · 公众号  ·  · 2025-01-04 08:35

正文



我们体内的身神是怎样分布的呢?有什么样的秩序?从哪里来的?应该如何存想修行?


《上清经》具体提出了《黄庭经》记载的“百节皆有神”的神灵,而且以《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为中心,记载了人们体内身神的名号系统。里边包涵身神的分布与秩序,存想的具体原则和方法等等。


一、 守一



守一思想是上清存思道法的重要来源,守一的思想成为上清派存思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上清经》身神观念和存思道法的基本原则。


《上清大洞真经》对“一”的尊崇主要体现在“帝一尊君”的神格上面, 《大洞金华玉经》说:“夫一者,帝之真一也。一之所变,归一者也。”


其所言“帝”即是帝一尊君,所以,在《上清大洞真经》中,帝一是身神最后化归的对象,也是某些身神化生的源头。


二、气化与受命



上清经书认为身神主要是由道气变化而来。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天地交运,二象合真,阴阳降气,上应九玄,流丹九转,结气为精,精化成神,神变成人,故人象天地,气法自然,自然之气,皆九天之精,化为人身。”


“阳气赤,名曰玄丹,阴气黄,名曰黄精。阴阳交,二气降,精化神结,上应九天。九天之气则下布丹田,与精合凝,结会命门,要须九过,是为九丹,上化下凝,以成于人。一月受气,二月受灵,三月含变,四月凝精,五月体首具,六月化形,七月神位布,八月九孔明,九月九天气普,乃有音声,十月司命勒籍,受命而生。故人禀九天之气,阴阳之精,名日九丹,合成人身。”


上清经书认为身中神灵由九天之气结精而成,魂魄是在受胎过程中由人体所禀受的精气直接转化而来,其余脏腑神灵等体内大神则从司命或太一受召而入镇体内。


三、 组合与衍化



由禀受天地精气转化而来的三魂七魄和从司命受召而来的身中百神,其组合仍遵从基本的三元架构。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说:“身中宫府,神室处所,百八十宫,三百六十关节,千二百孔,万二千精光,三万六千神主。至尊所居,玄圣所在,三魂七魄,十二形影,万音响应。故使阴阳之数,历备三元,头为天元,心为中元,肾为下元,并三万六千神主所治,名日三元微妙,分别左右。”


《上清经》身神的三元架构,又呈现为两种不同的组合模式。


一种是承袭《灵宝五符序》和《黄庭内景经》而来的“三部八景二十四真”模式。“三部八景二十四真”序列的身神组合所依据的原理,是自先秦以来最为传统的空间划分方式,是为“一三八”的组合方式。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记载:“太上大道,炁周十方,人之动静,在八而已。四面四维,隶上属下,下方上方,摄统乎八。八卦正神,施行八炁,太一为主,三元流通。”


另一种组合模式则是《大洞真经》等所创制的“一三九”衍化模式,是时间划分模式。


《上清大洞真经》记载:“二老在左右方,帝魂不可不分,三九变其上下,太一立其中根,五神奉我生籍,司命塞我死门,九宫合而为一,六合总而内真,世获仙书,福庆缠绵。”


身神在存思的过程中相互转化,最后混合为一,这是对身神化生过程的逆反,也就是说,这是由下往上的返回本源的模式,最后达成九宫合二为一,六合总而成真的境界。


这两种三元架构的组合模式一种是空间上的,一种是时间上的,它们是相互结合而存在的,两种三元架构的混合,一方面使身神系统完整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强调了存思身神应该是同时存想多位神明(兼存诸神)才能获得最上的效果。


《大有妙经》云:“兼行帝一、太一五神、三五七九,则一神之感致易。”


同时存想帝一、太一五神、三五七九等等神明,则更容易感召、感应某一神明。



道祖老子的“宇宙观”,您是有多好命,才能看到此文!

三皈五戒:入道之门户,修道之基础,凡皈依道门者,均要持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