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大匠
最新研究热点,免费干货神器,硕博交流社群;网罗古今中外,集聚科研大牛和小白;有料、有用、有趣,先成大匠,方能大师;科研路上,助你一臂之力!后台回复‘神器4.0’有惊喜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浙江大学张庆华教授团队Angew. ... ·  4 天前  
研之成理  ·  清华大学,Nature Electronics! ·  4 天前  
NaturePortfolio  ·  对话编辑︱Springer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大匠

6项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申请指南汇总

科研大匠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2-09 22:09

正文

设立开放基金课题是基于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鼓励实验室外科研人员合作开展前沿研究,以此提高实验室平台影响力和资源利用率。资助额度大多几万至十几万,资助期一般1-3年。时代学者汇总整理了近期的开放基金课题,相关学科人员可以关注:

1、流域地方性城乡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申请指南(2025)” (2025年4月30日截止)
为了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流动与学科交叉渗透,提高开放层次和水平,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课题供国内外同行申请。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是由山西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山西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共建单位。实验室主任为高兴玺教授,联合主任为汪芳教授、尉军耀教高。
一、2025年度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类型及资助额度
2025年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拟设立开放研究基金课题,并将择优资助不超过5项,每项资助强度为2万元,研究期限为2年(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特殊情况,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可延长一年。研究期限和课题经费划拨方法请参考附件《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管理办法》(扫描文末二维码即可获取)。
二、资助范围
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研究内容应与实验室研究方向一致,鼓励开展原创探索和学科交叉研究。实验室围绕“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设有如下三个研究方向:
1. 城乡地方性适应理论研究 建设山西省典型城乡地方性多源时空数据库;揭示城乡地方性多尺度、多层次、长时序的系统化表征体系;探究聚落形态与功能的动态演化和环境适应机制。
2. 地方性协同规划技术研发 聚焦“传统地方性智慧”的现代转译,形成具有山西特色、解决山西问题的评估预测技术、规划设计技术、建造协同技术。
3. 地方性建设营造实践应用 围绕山西省的需求,建立城乡地方性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多类型地方性工程应用体系;进行山西的多类型城乡建成环境实践运用、数据积累与模型反馈。
三、申请办法
1. 申请人请了解《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管理办法》,申请人条件应符合此管理办法。
2. 申请人应认真填写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申请书(扫描文末二维码即可获取)。2025年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实行无纸化申请,无需报送纸质申请材料,电子版(含推荐信、承诺书签字扫描件等)发到邮箱[email protected];项目获批后,应将纸质申请书签字盖章邮寄至实验室存档;除依据评审意见确需修改外,签字盖章版申请书应与电子申请书保持一致。申请书需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
3. 申请书受理时间将于2025年4月30日截止,截止日期严格执行。
4. 实验室组织评审并形成最终决定后,将通过邮件通知申请者。
四、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人:韩斌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15135111182
2、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2025年度) (2025年3月18日截止)
为了加强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学术交流与合作,吸引和鼓励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利用实验室平台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依据《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并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现发布2025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一、重点支持方向

(一)矿山开发生态效应研究。

围绕矿山开发对地下水、土壤、植被等扰动的地表响应和生态退化过程,开展矿山开发对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机理研究。

(二)矿山生态修复监测与成效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多尺度、多目标、多要素一体化系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以及矿山生态修复成效定量评估理论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探索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智慧监管体系与监督管理机制研究。

(三)矿山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基于自然因素对矿山生态修复的制约与促进作用,研究开采扰动作用下矿山生态系统退化程度与稳定性阈值的耦合关系,评估不同损伤退化程度下,矿山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人工辅助修复以及生态重建模式,构建矿山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模型。

(四)矿山生态修复实用技术研发。

基于矿山生态修复中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含水层保护修复、固体废弃物利用、废水治理等相关技术研发,探索多技术集成与协同治理方法。

二、申请条件

1.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其他研究人员应提供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的推荐意见。申请人员年龄均应未满45周岁。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高级研究人员。

2.每位申请人只能申请1项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

3.开放课题负责人将自动作为实验室客座人员,每项开放基金课题需有一名本实验室固定人员作为合作者(可自行联系,亦可获资助后根据研究方向指定)。

三、申请程序

1.申请人需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外网或实验室网站下载申请书(附件1),按要求填写,经申请人所在单位同意并加盖公章后,于2025年3月18日前将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联系人邮箱。专家推荐信(若需)的扫描件随申请书电子版一并发送。

2.按照“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实验室将组织同行专家对申请书进行评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或主任会议进行评审,确定资助课题和经费额度,适时公布,并通知申请人。

3.获得资助的申请人应根据评审意见形成课题任务书并签订合同,拨付经费后实施。

四、基金经费

2025年度,本实验室设置开放基金根据评审情况择优录取,每项课题研究经费4~8万,研究周期1~2年,自项目的批准日期起开始执行(特别情况除外)。项目经费使用须符合《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

五、结题验收

1.开放基金课题所发表论文及所取得的成果归课题申报者单位和实验室共同所有。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成果(包括论文、专利、专著等)统一署名“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Key Laboratory of Mine Ecological Effects and Systematic Restoration,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81)”,同时在致谢栏或首页脚注标注“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

2.申请者需发表SCI/EI/中文核心收录论文不少于1篇,结题验收时,论文须已发表或有录用证明。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利亚

联系电话:010-83473359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编:100081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20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
2025年2月5日
3、甘肃省病原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2025年度) (2025年3月7日截止)
“甘肃省病原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是经甘肃省科技厅批准,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建设的重要科研平台,合作单位包括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心密切结合国家战略和甘肃省实际需求,加强资源整合和投入,围绕病原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领域,瞄准动物疫病及人兽共患病病原生物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聚焦病原流行规律与演化变异机制、病原结构与功能解析、病原感染与免疫机制、新型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设计等优势研究方向,有组织开展前瞻性、引领性、独创性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将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为一体的学科高地,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需要,为甘肃省和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为推动和促进病原生物学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中心“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模式,中心诚邀省内外研究人员来中心开展合作研究,特设置开放基金课题对合作研究进行资助。
一、资助方向
课题内容应围绕病原生物学领域问题,如病原流行规律与演化变异机制、病原结构与功能解析、病原感染与免疫机制、新型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设计等,鼓励聚焦产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围绕资助方向自由选题,并与本中心相关团队/课题组形成联合攻关。
二、资助计划
计划资助3-4项,每项2-3万元,支持期限为2年。重点资助40岁及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培育优秀学术骨干,提高青年人才科技竞争能力。
三、申请说明
1.具备博士学位和中级职称、或副高级以上(含)技术职称、博士后第一年度在站人员均可申请。
2.提交课题申请书必须经申请者所在单位同意。开放基金课题经费原则上仅限在依托单位使用,不拨到申请人所在单位,申请人原则上应到中心相关团队和实验室开展一定时间的工作。申请人须先与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副高职称(含)及以上科研人员取得联系,与相应团队/课题组建立合作关系(须经团队首席/课题组长同意),由合作团队/课题组科研人员作为开放基金课题的项目联系人。
3.遵循“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遴选原则,经形式审查、学术委员会评审推荐和中心会议决定后立项。
4.批准后的课题申请书即为任务书,每年度结束时须提交《开放基金课题年度进展报告》。课题完成后三个月内,须提交《开放基金课题总结报告》申请结题,结题须发表以甘肃省病原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为标注的SCI/EI论文1篇。开放基金课题所取得的论文、专利等成果,归中心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
5.开放基金课题所取得的有关成果,均应标注“甘肃省病原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英文名称:Supported by Gansu Province Research Center for Basic Disciplines of Pathogen Biology Foundation)。
四、申报方式和时间
1.申请者下载开放课题申请书并按规定格式填写,提交电子版(附有签名和盖单位公章)。
2.申报截止日期:2025年3月7日,逾期不予受理。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侯亚娜
电   话:1537911079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甘肃省病原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2025年2月6日
4、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茶树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筹)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024年3月1日截止)
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茶树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筹)(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于2024年由云南省科技厅批准,由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主建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参建单位)和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参建单位)联合共建。实验室建立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为吸引优秀人才来实验室工作或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理论与技术合作创新研究,取得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特设立开放课题基金。现发布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项目申请指南,具体申报工作的相关事项如下:
一、申请条件
1.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在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相关研究。
2.课题组主要成员中,必须有一位重点实验室主建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固定人员作为项目合作研究人员(附件1),每位固定人员当年推荐合作申请的项目数不限,但获资助的项目总数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项。
3.申请人必须是课题的实际负责人,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优先考虑,在拟申请课题的相关领域有一定研究基础。
4.申请人同年申请开放课题的项数限为1项。
5.申请人需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科研诚信建设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无科研学术不端行为,并根据《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茶树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筹)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2)执行课题任务,提交科研成果,及时填写年度研究进展报告和课题结题报告。
6.不接受本实验室固定人员的申报。
二、资助范围
(一)优先支持领域
1.澜沧江流域茶园绿色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
研究云南省低效茶园改良的技术体系与模式,茶园新型间作或套种模式及其生态效益形成机理;研究云南茶园的树冠管理模式,探究茶树树形与品质形成的关系;研发山地茶园的营养管理技术体系;研究适于山地茶园的绿色高效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构建茶园栽培管理相关标准。
2.澜沧江流域特异茶树资源的物质基础研究
澜沧江流域特异茶树资源的特征成分挖掘和结构解析,特异茶树资源代谢产物合成的关键因素研究。
3.云南大叶种茶加工技术与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研制茶叶智能化加工和拼配的关键技术,并进行设备的研发;发酵茶功能微生物研究及发酵茶食品开发;研发适用于新式茶饮的特色原料茶,设计构建特色香气图谱;研发以澜沧江流域主推茶树品种为原料的茶食品。
(二)自由探索领域
围绕云南省茶树资源,针对茶学领域科技发展前沿,鼓励申请人自由申报茶学相关内容(包括茶文化、茶叶经济)研究课题。
三、申请与立项
1.申请书模板、预算书请下载附件3、附件4。
2.申请人提交开放课题申请书和预算书纸质版各一份(由所在单位审批同意、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由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人员签字并提交给重点实验室)。并将附件3、附件4和附件5电子版一并打包,以“申请者姓名+课题名称”作为压缩包文件名,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3.实验室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进行资助,评审过程详见管理办法(附件2)。评审结果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网站公布,并通过邮件通知获得资助的申请者,并签署开放课题任务合同书。
四、经费使用与管理
课题研究期限不超过2年。课题资助经费3-10万元/项,开放课题经费一次性预算,根据审批金额,按年度分两次划拨。首次划拨经费的60%,第二次划拨经费的40%。如需调整拨付比例,需提出申请,经实验室领导小组批准后,调整拨付比例。
开放课题经费拨付至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由课题负责人按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自主管理。课题经费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若违规使用资金,重点实验室将终止资助,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对于中期中止的课题,实验室将终止资助,并视情况全部或部分收回已发放资金。对不报送考核及进展材料的,或研究无进展的课题,缓拨下期经费。逾期不纠正、补报的,终止资助。
五、开放课题项目结题程序和要求
课题研究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课题结题报告,三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茶树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筹)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以及学术论文复印件及相关学术资料。
课题结题要求:开放课题研究人员应按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研究工作,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鼓励在国际期刊或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并满足以下基本指标之一,且成果署名符合下述规定:
(1)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并在JCR三区及以上发表1篇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与申请书研究内容一致的论文。
(2)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并与重点实验室人员合作,对重点实验室技术成果进行转化,申报与申请书内容一致的发明专利2项及以上。
成果署名:
开放课题相关成果等,以“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茶树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筹),云南,临沧,677000”(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Tea Germplasm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Lancang River Basin,Yunnan,Lincang,677000)为成果署名第一完成单位。
成果作者署名时,重点实验室主建单位合作研究人员应为发表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
开放课题相关论文、专著、成果等,项目资助栏应注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茶树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筹)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The Open Fund of 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Tea Germplasm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Lancang River Basin,×××××)。
六、截止时间
申报材料提交截止2025年3月1日,逾期不予受理。
七、联系方式
地 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学府路2号(请合作研究人员签字后提交)
邮 编:677000
联系人:何俊
电 话:18313006429
电子信箱:junhe219@126 .com
5、深圳市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放研究基金项目征集通知 (2025年2月23日截止)
根据《深圳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以及《深圳市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提升深圳市精神心理疾病临床研究水平,完善协同网络建设,促进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推广现面向深圳市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研究者,开展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临研中心”)开放研究基金项目征集。
一、资助研究方向
为了更好地结合临研中心的既有优势,聚焦发展前沿,优先资助具有多中心临床研究、队列研究或药械临床试验等研究经历的申请者,开放研究基金支持方向为:
(一)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
(二)老年精神疾病;
(三)焦虑、抑郁、双相障碍、睡眠等精神心理疾病;
(四)成瘾疾病及公共卫生等。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的项目须针对精神心理疾病相关领域的关键问题开展临床医学研究,要求具有一定创新性。
(二)项目申请人须为深圳市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相关产业部门全职工作人员,一般需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在精神心理疾病领域有较好的研究积累,具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和研究基础。
三、项目立项与资助
(一)本次项目征集优先资助多中心临床研究、队列研究项目,拟根据专家评审最终得分由高至低取前5项立项,每个项目原则上资助10万元,资助期限1年,具体根据项目任务情况确定。
(二)项目立项后,需在任务书签订2个月内完成牵头及所有合作单位伦理审查并获得伦理批件。在获得伦理批件之后的1个月内,项目负责人需完成“国家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的登记。
(三)项目经费 严格执行预算决算制度,立项后,经费管理人需严格按照《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确保经费使用合规高效。
四、成果管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